本报评论员
2022年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的主题是“数字有新益”,以期共商数字时代下的公益新使命,共创技术公益新生态。数字有新益,“新”在作用、“益”在价值。身处新发展阶段,数字公益的“新益”在于进一步提升能力、发挥作用、彰显价值,在模式、业态、管理、技术层面探索创新,做到对促进共同富裕有益、对推动第三次分配有益。当前,如何助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最大限度地传播营造善意、汇集释放善力,是数字公益需要继续探索的路径。
服务“国之大者”,是数字公益的最大“新益”。互联网公益慈善与时代发展、国家战略、人民需求契合度越高,社会认可度就越高,越能够产生巨大规模和正向影响力。正是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数字公益在疫情防控中大显身手,在脱贫攻坚、扶老救孤、科教文卫、环境保护等方面彰显出“人人皆可公益”的特殊价值。互联网行业对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的巨大投入,对数字“新益”的高度关注,与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紧密贴合,体现了互联网行业正致力服务大局,努力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数字公益有“新益”,就要对照新发展阶段的民生事业发展蓝图用情出力,在解决乡村振兴、养老服务、儿童福利等各项重大民生保障课题上发挥“科技向善”的特色作用,进一步拓宽社会财富向慈善事业涌流的渠道,让互联网公益乃至互联网行业在推动社会进步中更具价值。
厚植慈善文化,是数字公益的力量源泉。汇集向上向善的力量,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是数字公益的责任担当。在数字技术的撬动下,参与公益慈善的主体更加多元化,慈心即时可传、善行指尖可达,慈善文化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千家万户。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文化环境,数字公益可以在厚植慈善文化土壤、扩大慈善文化传播中更好发挥独到作用,激励每个社会成员成为自己美好生活的奋斗者和助人实现美好的志愿者,从“各尽其美”到“美美与共”,更加凸显聚沙成塔的道德力量。同时,要引导社会公众尊重慈善行为的自愿性,呵护好每个人的爱心慈愿,树立健康财富观、义利观,积极培育健康的社会心理,为慈善事业发展营造理性包容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让慈心善行始于感性、恒于理性,从而推动形成人心向善、人皆乐善的新时代慈善风尚。
加强管理建设,是数字公益的发展内需。科技向善需要自我完善,需要数字公益生态中的各个环节共同努力。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总目标和大框架下,民政部门要加强指导与监管,确保每一笔慈善资金、每一个慈善项目都能放在公众的监督之下;慈善组织要积极拥抱互联网,利用互联网提升管理水平,特别是要把公信力摆在能力建设第一位;数字公益平台应进一步助力慈善组织、志愿服务组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社会组织开展工作,让更多更好的数字公益产品和解决方案应需而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服务乡村振兴,是数字公益的新领域,需要数字公益平台与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一道,对欠发达地区的慈善组织、慈善事业予以重点倾斜和鼎力支持,合力补齐这些地方慈善能力“小、散、弱”的短板,共同做大做强中国公益慈善事业。
开展技术创新,是数字公益的最强驱动。技术是数字公益的灵魂和第一驱动,数字公益发展无止境,技术创新应用不停步。当前,社会公众对公益慈善的知晓度、参与度、传播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扩展服务对象、加强精准推送、传播慈善文化等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解决好这些问题,需要数字公益的各个环节特别是数字公益平台把握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内在要求,充分发挥技术优势,进一步做好大数据文章,做好捐赠用户画像,实施分类精准推送,赶乘5G时代快车,在慈善领域大胆尝试、加快创新。政府和社会各界在规范网络募捐、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的同时,也应大力支持和鼓励数字公益的应用创新,推动数字公益“百花齐放”出“新益”。
有担当必能求进,有价值才能行稳,有站位方能致远。进入新时代,数字公益慈善经历了深刻变革创新和快速发展壮大,成为当代中国慈善最重要的形式和最鲜明的特色。我们期待公益慈善的各个环节齐心奋斗、相互成全、一体提升,共同增强伙伴能力、提升整体合力、激发生态活力,共同服务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共同促进共同富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画出最大“同心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