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防住疫情 守好平安

时间:2022-04-13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翟 倩

“一定要做好求助人员的身份甄别,确保站内受助人员和工作人员双安全!”日前,四川省内江市救助管理站副站长樊驰仔细叮嘱着站内工作人员。3月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多点发生,为了保障内江市流浪乞讨人员和临时遇困人员的生命安全,市救助管理站严格把控,守住了一方净土。

不留死角,不落一人

春寒料峭的冷风中,内江市高新区胜利街道三湾农贸市场外,一名流浪人员正坐在冰冷的地上乞讨,非常“显眼”。正在这里开展街面巡查的樊驰、李静立即上前将他扶了起来,一边询问情况,一边帮他收拾着散落一地的行乞工具。

在测量体温和了解其近期活动轨迹后,工作人员劝导其进站接受救助,办理进站手续之前,工作人员还送他到医院做了核酸检测。

这暖心的一幕是内江市救助管理站加强对流浪乞讨人员开展防疫工作的一个缩影。

按照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和民政部门有关做好流浪乞讨人员疫情防控工作的相关要求,内江市救助管理站始终将救助与防控工作相结合,确保做到不留死角,一个不落。

“自疫情发生以来,我们采取了‘双管齐下’的措施。”樊驰介绍。一方面,救助管理站加大了街面救助力度,工作人员每天到流浪乞讨人员可能聚集的地方开展街面巡查,为街面流浪乞讨人员送救助物资和防疫包。“凡进站的流浪乞讨人员,工作人员均将其送往定点医院进行体检和核酸检测,经检测健康后再带回站观察并办理入站手续。拒绝进站的流浪乞讨人员,我们会做好跟踪记录,定期摸排活动轨迹,了解其健康状况,做好源头预防。”樊驰说。

另一方面,站内加大了疫情防控力度和消杀频次,全面实施封闭管理,堵住疫情防控漏洞。对主动求助的流浪乞讨人员,未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报告的,需要先在站内隔离区隔离观察,待其核酸检测报告呈阴性才能进入生活区。

源头治理,精准帮扶

“在疫情防控中,流浪乞讨人员处于流动状态,加上其自身无防护意识,极易成为疫情防控的一个盲点。因此,我们救助管理站着重推进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源头治理工作,破解流浪乞讨人员反复流浪这一难题,降低疫情传播的风险。”樊驰说。

内江市资中县孟塘镇村民吴某龙,去年11月底由市救助管理站从成都市救助管理站接回并护送返家。“他21岁,患有精神障碍多年,发病时还有暴力倾向。虽然把他送回了家,也得防止他再次出走。”樊驰表示。

市救助管理站将吴某龙记入返乡台账,通过走访发现,他的父亲在建筑工地打工,微薄的收入要负担全家5口人的生活,而吴某龙的治疗费更是让他苦不堪言。“我们联合资中县救助管理站为吴某龙联系了具有精神残疾鉴定资质的资中县第二人民医院,并与村支书取得联系,待吴某龙获得残疾鉴定书后,立即着手为其办理低保等相关政策。”樊驰介绍,截至目前,吴某龙的精神残疾鉴定仍在办理中。

2021年以来,内江市救助管理站梳理出该市外出流浪乞讨人员110人,以书面形式形成档案。为了摸清这些流浪乞讨人员返乡后的真实生活状况,市救助管理站成立了由专业社工加专项行动小组成员组成的返乡人员入户帮扶小组,共计10组,244人次,对返乡流浪乞讨人员进行一对一实地走访。内容涵盖流浪乞讨人员的基本信息、身体状况、家庭状况、生产生活状况、医疗状况、邻里关系以及各项帮扶政策的落实情况等,然后按照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三个等级建立流浪乞讨人员返乡台账和易流浪走失人员动态信息台账,并形成详细的回访信息材料。

“通过不定期的电话或实地走访,我们对应享受但未享受政策或政策落实不到位的,及时联系流出地救助管理机构或相关部门落实政策;对不履行监护或照料义务的,及时对其进行教育,防止受助人员再次外出流浪;对于法定义务人遗弃、虐待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构成违法犯罪的,协同公安机关依法进行严厉打击。”樊驰说。

今年以来,内江市救助管理站已对内江籍61名返乡人员及易流浪走失乞讨人员进行了实地走访、电话回访,并送去防疫物资122份、生活物资244份及基本医疗药品122份。

一封感谢信,满满守护情

从2020年到现在,内江市救助管理站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已有三年,让樊驰记忆深刻的,还是一封感谢信。

那是2020年的2月,正值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的时期,四川泸州籍陈某云,前往重庆务工时受阻,由重庆市救助管理站资助其返乡,刚到内江,就因老家出现疫情,长途客车停运,滞留在内江。“他来求助时,是疫情最严重、物资最紧缺的时候。”樊驰说,“而且,最凶险的是,他刚来两天就发烧37.5摄氏度。不仅他害怕,我们也害怕。”

怕也得上,这是责任。身为党员的樊驰挺身而出,穿好防护服,戴好防护镜,陪着陈某云到医院抽血、照CT、化验。一路上,出于对疫情的恐惧,陈某云非常紧张,“我不会这么‘幸运’吧?”“万一染上能不能治好?”“治好后会不会有后遗症?”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连续抛出,樊驰只能一个劲儿地宽慰他、陪伴他,经过几个小时的煎熬,最终排除了陈某云患新冠肺炎的可能,所有人悬着的心才得以落地。

由于陈某云患有甲亢,饭量较大。日常照料中,樊驰总是很留意他,特意叮嘱厨房大师傅:“每天打饭时,要给他多打一些。”也会时常到他的房间,跟他聊聊天,缓解思乡的情绪。

在站里住了大约2周,陈某云家乡的疫情有所好转,长途客车开通了。樊驰第一时间为他准备好路上的干粮和防疫用品,并亲自送他到车站。

离别时,陈某云郑重地将一封感谢信递到樊驰手中,字里行间满满都是对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的感激与不舍:“在疫情的非常时期,我在站内得到工作人员无微不至的关心……见我衣服穿得少,给我拿来了保暖衣和保暖裤,又给我拿来了治感冒的药,非常感谢……你们是国家的好干部,你们的辛勤付出让我们这些流浪在外面的人有了家的感觉、家的温暖,也在你们的帮助下,让我们这些流浪在外面的人对社会有了信心……”

“第一次收到来自受助人员的感谢信,值得我们好好珍惜。”这封信一直珍藏在樊驰的办公室抽屉当中,成为激励他们继续为流浪乞讨人员服务的动力。

经过了最忙乱的时刻,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樊驰对自己的这份工作感触很深:“对流浪乞讨人员,一定要用心用情,让他们感受家的温暖,尤其是在疫情防控期间,更要多想一点、多走一步、多关爱一分,让他们感受到没有被抛弃,没有被放弃,始终有人关心、守护着自己,他们对生活也就有了一分希望。”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2年4月13日)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