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方燕:适老化改造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时间:2022-03-14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赵晓明

“今年年初,我可是体验了一把老年人出门在外的不容易。”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北京金诚同达(西安)律师事务所主任方燕告诉记者。

方燕解释说,她送家里老人去医院检查身体发现,有的老人被家人搀扶而来,有的老人在走廊里拄着拐杖缓慢前行,有的老人伸长脖子盯着电子屏幕,还有的老人找不到科室只得找人帮忙……在日常生活中,方燕发现老年人常去的文化休闲场所同样面临这些问题。今年两会上,方燕建议,推进文化休闲场所适老化改造,让老年人的生活更加便利。

破解数字鸿沟,数字适老先行一步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促进了文化休闲产业的快速发展,选票购票、支付等大多可通过线上完成,给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

“这对年轻人而言根本不是问题,手机轻轻一点就可以操作。”方燕说,可这对很多老人来说是一种挑战。老年人生理机能下降,在学习使用数字产品时存在困难,学习多次却依旧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在线购票。

方燕认为,不仅如此,还涉及老年人权益问题。通过互联网购票往往可以享受到优惠的票价。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往往只能原价购买,无法享受优惠票价,这实际上对老人而言并不友好。

方燕建议,为解决此类问题,文化休闲场所应当考虑老年人的需求,购票APP、微信小程序等应当增添老年人模式,删除过多的广告,使用较大的字号,方便老年人使用。此外,在线下,应当提高文化休闲场所服务水平,工作人员主动为老年人提供相应的指引,让老年人在文化休闲时更加便捷、舒适。

完善无障碍设施,适老化改造跟得上

每次看着行动不便的老人拄着拐杖一步步前行,方燕都会替他们担心。

随着年龄不断增长,很多老年人的身体机能越来越退化,视力、行动能力弱化。同时,对周边事物的反应速度、反应能力较弱。青年人一步即可迈过的台阶,对一些老年人而言却是个难题。

方燕发现,许多文化休闲场所在设计、建造时没有考虑到老年人的行为和心理特征,硬件设施没有照顾老年人需求。一些老人在体验过一两次之后,就嫌麻烦不再去了。

方燕建议,文化休闲场所应当加速发展无障碍设施,设置无障碍坡道和扶手,给老年人更多的便利。室内活动场所的标识应当尽量放大、醒目,方便老年人识别。在公园等户外活动场所,尽量保证道路平整、防滑,台阶处设置扶手栏杆,让老年人更好享受文化休闲生活。

配齐急救设备,保障老年人安全

送老年人就医的经历让方燕对老年人身体较差有了切身的感知。在方燕看来,部分老年人患有一些基础疾病,参加文化休闲活动可能存在风险。例如,长时间进行跑步、游泳等锻炼易诱发身体疾病。

让方燕担忧的是,文化休闲场所急救设备匮乏、工作人员缺乏急救培训,一旦老年人突发身体疾病,难以得到有效救治。

“以自动体外除颤仪为例,主要用于患者心跳骤停后的早期除颤,是一种便携式、易于操作的医疗急救设备。”方燕说,但其配置率不高,有的地方虽然配备了,但会将其上锁,只供医务人员和接受过急救培训的专业人员使用,降低了现场急救的效率,如果老年人突发心脏疾病,容易错失最佳抢救时间。

对此,方燕建议,各地应加大文化休闲场所急救设备的投入,并标明使用流程、设置语音提示,同时要定期进行检查维修,以确保老年人在进行文化休闲活动时一旦出现紧急情况,有急救设备可用。此外,建议对服务人员进行急救培训,并配备老年人常用药,如降压药、速效救心丸等,使老人在文化休闲活动时的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2年3月14日)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