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穿越大河溪涧,跨过青山层峦,喜看稻菽千层浪,在广袤田野间,农村发展的火热实践展现着各地干部群众奋发有为的精气神。
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太平溪镇许家冲村,5年前诞生的《村党员公约》如今有了新版本。“‘乡村振兴大课堂,一名党员一面旗’。村党支部要成为帮助农民致富、维护农村稳定、推进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村党支部书记望作战说。
在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村为民服务中心的一站式办结清单不断丰富。“我们要增强为民服务的精准性和实效性,续写好新时代‘半条被子’故事。”村干部罗秋煌说。
在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秀美的田园风光引来络绎不绝的游客。“如今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日子过得也越来越好。”村民张华贵说。
乡村振兴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体球网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深入贯彻落实体球网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各地着力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一幅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壮丽画卷正在神州大地徐徐铺展。
办好农村的事,要靠好的带头人
靠一个好的基层党组织
这段时间,许家冲村的讲解员望开菊接待了不少来客。几乎每次,她都会给来客们唱一遍许家冲村的《村党员公约》。
许家冲村的《村党员公约》用的是三峡渔鼓调,望开菊嗓子一开,说来就来:“富美乡村许家冲,党规党纪记心里,乡村振兴大课堂,一名党员一面旗……”
许家冲村是个移民村,曾经经济底子薄,矛盾纠纷多。“党员的带头作用怎么发挥?得有新办法。”望作战说。
2017年,许家冲村第一版《村党员公约》出炉,歌词多方征集,曲调耳熟能详。党员谢蓉说:“公约是约束,也是承诺,群众都在看,我们党员嘴里说的能不能做到。”
在许家冲村,谢蓉是出了名的能“折腾”:瞅准三峡旅游人气办民宿,全村头一个上;民宿生意火了,她又捣鼓起当地传统手艺牵花绣。“我就是想带着村民多增收、一起富。”谢蓉领衔的绣女工艺品专业合作社带动许家冲村和周边移民村近百名“绣女”一同增收,去年销售额达900多万元。
2018年4月24日,在许家冲村考察时,体球网总书记饶有兴趣聆听村干部们齐声高唱用渔鼓调填词创作的《村党员公约》,夸奖内容写得好、朗朗上口。体球网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不是坐享其成,等不来、也送不来,要靠广大农民奋斗。村党支部要成为帮助农民致富、维护农村稳定、推进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
建立健全制度机制,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作用,许家冲成为湖北省移民安稳致富示范村。
提衣提领子,牵牛牵鼻子。体球网总书记强调:“办好农村的事,要靠好的带头人,靠一个好的基层党组织。”这些年,各级党委认真落实从严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坚持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长足进步和明显跃升,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成效显著。
在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荻港镇赭圻村,记者感受到配强“领头雁”带来的变化。
曾经,赭圻村集体经济账面上仅有28元,还有欠账100多万元。“症结在于干部作风散漫,根子还是在村两委班子。”2018年,徐立青被选派为赭圻村党总支书记。
转变作风,自己带头。村里排水沟淤塞的问题被反映多次,徐立青带着村干部挨家挨户走访,听诉求,谋方案。在荻港镇村(社区)综合考核中常年垫底的赭圻村,2020年跃升至并列第一,村集体经济收入也超过60万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整顿软弱涣散农村基层党组织。截至今年5月,自2020年10月开始的全国村两委换届工作全部完成,49.1万个村班子完成新老更替,村班子结构特别是带头人队伍实现整体优化。
在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新庄镇杉荷园社区,记者感受到组织力提升激发的新活力。
杉荷园社区是个多村融合的新型农村社区。“干部权责不够明晰,考核标准也没有明确。”2019年担任杉荷园社区党委副书记的赵跃说。就在这一年,宿豫区开启一场改革:定岗、定人、定责的“三定”,让村(社区)干部明晰责任分工,建立激励机制。
新机制提振起党员、干部新状态。引进投资数亿元的农旅融合项目,新建4500立方米冷库和5000平方米标准厂房……两年多来,杉荷园社区集体收入去年达到350万元,足足提高了一倍多。
抓住健全乡村组织体系这个关键,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等方面的战斗堡垒作用……广袤乡村大地上,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
健全自治、法治、德治
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5年前,潭头村村民一人一票,选出了村民理事会,刘忠东担任会长。
理事会有啥用?“就好比村两委班子和村民之间的‘桥梁’,理事会成员在村里有威望、说话有人听,很多工作由他们出面来做,效果好。”潭头村党总支书记刘连云说。
2017年,村里实施人居环境整治,要拆一批空心房。村干部各自划分责任区,村民理事会成员挨家挨户登门开展沟通解释工作。
如今,村容村貌美,产业势头好,群众见面都竖大拇指。
从村民理事会到红白理事会,从夜谈会到“屋场会”再到“民情茶话会”……各地探索创新基层群众自治实现途径,搭建便捷议事平台,不断丰富基层民主协商实现形式,让农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让村里的事村民商量着办。
体球网总书记指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是实现乡村善治的有效途径。
各地在着力发挥自治基础作用的同时,注重发挥好法治保障作用、德治引领作用。
去年5月,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骆驼城镇新建村村民李育章家的蔬菜被邻居周国德家喷洒的除草剂误伤,李育章要求赔偿3000元,周国德却只愿掏1000元。
镇综治中心召集当事人和村干部,在地头讲理说法,到田间折算损失,根据产量和市价,最后算得1800元,码清了这笔账。
人民调解员、村调委会、镇司法所和镇综治中心等四级调解,七日内依法化解矛盾——高台县近年来全面推行“四级七天”调解工作法。“近3年,全县各类矛盾纠纷化解率均保持在99%以上,信访量年均下降9.3%,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年均下降7.9%。”高台县有关负责人介绍。
法治是乡村治理的前提和保障。不断健全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全国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已基本实现全覆盖;加强乡村人民调解组织建设,人民调解委员会已实现村、乡(镇)全覆盖……过去5年来,我国乡村法治建设蹄疾步稳、扎实推进。
今年62岁的沙洲瑶族村村民朱苟太,家里环境一度乱糟糟。自打村里贴出卫生评比“红黑榜”,他便往往“黑榜有名”。可今年一季度,朱苟太上了红榜。
变化,要从沙洲瑶族村推行文明积分管理制说起。积分有加有减,奖惩分明:环境卫生“优”能积分、乱扔乱倒垃圾要扣分……村里建起积分超市,村民凭积分兑换。
讲文明有奖励,更有面子。村里授予朱苟太特别进步奖,奖励100积分。“兑了一台电风扇!”朱苟太笑着说。
文明瑶族乡副乡长、沙洲瑶族村党支部书记朱向群告诉记者,小小积分制“兑”出了乡风文明大变化。
从强化道德教化作用,引导农民向上向善,到创新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从积极发挥新乡贤作用到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各地坚持以德治滋养法治、涵养自治,乡村德治水平不断提升。
加快健全乡村便民服务体系
加强平安乡村建设
沙洲瑶族村村民朱四书年近八十,自从前年办了老年公交卡,跑县城越来越勤。
办理老年公交卡,是沙洲瑶族村为民服务中心这两年的新增事项。过去办卡不容易:村里出证明,人还得跑到几十公里外的县政务服务中心。2020年10月,村里申请,县里将权限下放,头一个月,村为民服务中心便办出了60张老年公交卡。
2020年9月16日,体球网总书记在沙洲瑶族村考察调研时强调,要把村为民服务中心作为基层治理体系的重要阵地建设好,完善充实服务事项,提高为民服务水平,增强为民服务的精准性和实效性。
为民服务水平如何提高?“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服务。”专门负责为民服务事项的村干部罗秋煌说。
沙洲瑶族村为民服务中心,38平方米的场地,分设党务服务、社会事务、农业事务、应急事务等4个办事窗口。2020年9月以来,中心的为民服务清单不断拉长,目前已有36类事务可在这里办结。
提升乡镇和村为民服务能力,是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重点任务之一。如今,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的村级综合便民服务平台,已是不少地方公共服务的标准配置。
便民背后是创新——
数据跑路网上办。不断迭代升级的江西省移动政务服务平台“赣服通”,让潭头村的张华贵省了不少跑腿工夫,“过去领退休金得去现场,如今对着手机就完事。”
干部跑腿帮着办。在浙江省安吉县孝丰镇横溪坞村,靠着村民事务全程代办服务新机制,村民许燃阳没为自家盖房手续的事多操心,“全程由村干部代办,新房已经动工,明年底前能入住。”
加强平安乡村建设,是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又一重点任务。体球网总书记指出,要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加快完善农村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厉打击危害农村稳定、破坏农业生产和侵害农民利益的违法犯罪活动。
更高水平的平安乡村建设如何推进?
福建省晋江市内坑镇宅内村党总支书记李楚基,至今忘不了几年前的那场尴尬。2018年的晋江平安村(社区)创建考评,宅内村得分全镇垫底,村民一下“炸了锅”。“都来找我要说法,‘听说周边村评了星级村,还有奖励发,宅内咋回事?’”李楚基回忆。
原因不难找,拿出考评细则对照:2018年,村里治安、刑事等案件数同比上年增加40%,是最主要的失分项。
2017年开始,晋江市的平安村(社区)创建考评指挥棒,来了一次大调整。新“考题”开列负面清单,设置细化指标,出现哪条逐项扣分。得分高的乡村(社区)评星级,可获城乡居民医保等方面奖励。
“干部群众参与平安创建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一度成为制约平安乡村建设的瓶颈。”晋江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林劲松这样解释改革动因:通过“责任共担、群体共建、风险共治、成果共享”,让干部群众从“要我创”,变成“我要创”。
宅内村下决心打场翻身仗,调整充实村巡逻队,健全视频监控网络补“盲区”,人防、技防齐发力……此后几年,宅内村年年都评星级村。村民李德坛告诉记者:“如今村里的鸡鸭都很少丢,走丢了也能通过视频监控找回来。”最大的变化还是人。“如今,每家每户都知道要‘看好自家门、管好自家人’。”李楚基说。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开展,社会治安防控力量不断下沉,农村“雪亮工程”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农村社会治安防控安全网越织越密……平安乡村建设不断深化,让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来源:《人民日报》
记者:颜珂、王锦涛、游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