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海河畔的温暖镜头——天津市和平区“爱心助空巢”志愿服务项目十年回顾

时间:2022-08-11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祝 闯

空巢老人需要照顾,志愿服务传递温暖。从2012年发起“爱心助空巢”志愿服务项目(以下简称“爱心助空巢”)以来,天津市和平区民政部门经过十年探索,让“爱心助空巢”覆盖了辖区64个社区,拥有上千名助老志愿者,服务了千余位空巢老人。在如今的和平区,为老志愿服务越来越细致、贴心、多元,空巢老人生活越来越省心、放心、舒心。

细致服务 温暖空巢老人

2009年,在和平区南营门街道文化村社区,当志愿者张玉英得知84岁的武玉英独自居住、行动不便后,隔三差五就帮老人收拾家务、照料生活。自此,老人逢人就夸志愿服务好,有人关心、有人挂念好。

一段时间后,和平区民政部门了解到张玉英的善行,在给予肯定和鼓励的同时,予以大力推广,并设立为老志愿服务试点项目。2012年,区民政局指导区社区服务志愿者协会正式发起“爱心助空巢”,发动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到为老服务中。

十年间,随着志愿者和服务老人数量的增多,双方结对的方式从最初的口头约定,发展为签订承诺书,所提供的服务也从生活照看、帮忙,细化为“五访、五送、五知道”等。

“传统节日必访、恶劣天气必访、生病住院必访……送温暖、送急需、送慰问……知道老人的兴趣爱好、知道家属联系方式……”家住南市街道新文化花园社区的滕润梅,从成为助老志愿者的那一天开始,就把这些都记在心里。

滕润梅结对的空巢老人叫马文芳,今年82岁,两人同住一个小区。3年前,马文芳的老伴儿去世后,新文化花园社区服务志愿者协会就向老人推荐了“爱心助空巢”。

“马奶奶喜欢热闹,我经常带她到公园晨练、唱歌。”滕润梅告诉记者,结对后她就把老人家里买水买电和日常购物等需要跑腿的活儿包了下来。

一天夜里,马文芳老人家里的灯突然都不亮了。老人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滕润梅。接到电话后,滕润梅叫上爱人赶到老人家里。故障排除后,滕润梅又和老人聊了会儿天,等老人休息后才离开。

马文芳记得,在她80岁生日当天,滕润梅特意邀请社区文艺队的志愿者为她举办了一场家庭歌舞演出,还煮了长寿面。她边看节目边鼓掌,欣慰地说:“润梅有什么好事都想着我,这个志愿者比儿女还贴心!”

“和平区老旧楼群多,空巢老人居住相对集中,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需求迫切。”据区民政局社会事务科科长、区社区服务志愿者协会会长杨倩倩介绍,“爱心助空巢”以邻里互助形式开展志愿服务,关心和照顾高龄、体弱的空巢老人,有效满足了多层次、多样化的居家和社区养老需求,深受老人及其子女的欢迎。

“低龄”助“高龄” 更懂老人心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爱心助空巢”的突出特点是“小”帮“老”,即在服务高龄空巢老人的志愿者中有一定数量刚退休的低龄老人。当地居民也称之为“低龄”助“高龄”、“花甲”助“耄耋”。

家住五大道街道福林里社区的高日光老人,今年85岁。习惯了独居的他,不愿意和儿女住在一起。近几年,老人腰病复发,行动不便,子女很是担心。加入“爱心助空巢”后,助老志愿者刘香菊、俞军与老人结了对,经常关心老人生活,这也让老人的子女省了不少心。

“高大爷年纪大了,做起事情来心有余而力不足,我非常理解,能替老人想到的我都会尽力帮忙。”退休后就成为助老志愿者的刘香菊告诉记者,在助老志愿者中,有不少和她一样的“小老人”,都是热心肠。相比年轻的志愿者,他们参与志愿服务的时间更充裕、更灵活,也更能理解空巢老人的心思。

一直热心志愿服务的俞军,退休后就当上了福林里社区服务志愿者协会的会长。在他看来,人上了岁数都想有个好身体,自己舒心,儿女也省心。他感慨地说:“我也有儿有女,照顾起高大爷更能理解他的感受。”

“送早点、买菜、陪着去看病……和志愿者结了对,我的生活可舒心了。”高日光老人感动地说,志愿者知道他腰不好,不仅帮他寻医问药,还陪着去做康复治疗,让他心里热乎乎的。

为了让志愿服务能够更贴心,区社区服务志愿者协会还定期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辖区空巢老人的诉求和建议。“每一张问卷我们都会认真分析,梳理出的每个问题都是改进服务的方向。”杨倩倩告诉记者,每年他们还会给全区登记在册的空巢老人发放志愿服务“连心卡”,卡片上有区、街道两级社区服务志愿者协会的联系方式,方便老人有需要就能找到志愿服务。

管理规范 为老服务更多元

“关照老人要做到‘早看窗帘、晚看灯’,联系卡上的手机号要用大字号,要摆在屋里显著位置……”2018年3月28日,在劝业场街举办的“志愿服务大讲堂”上,曾荣获天津优秀志愿者称号的何云漪和大家分享了为空巢老人服务的经验,志愿者们表示很受用。此后每年,和平区都会举办“志愿服务大讲堂”。

十年来,在和平区民政局的指导下,区社区服务志愿者协会统筹各街道、社区两级社区服务志愿者协会开展为老志愿服务,定期对志愿服务质量进行评估,并通过培训提升志愿者的服务能力。

“目前,随着需求的增加‘爱心助空巢’也面临着志愿者数量不足和服务内容较为单一等问题。”杨倩倩告诉记者,区、街道两级社区服务志愿者协会已加大了招募“小老人”志愿者的力度。同时,通过举办“志愿服务大讲堂”等形式,帮助志愿者掌握更多为老服务的技能和技巧,让服务更加科学、高效。

记者了解到,区民政局还鼓励全区各级社区服务志愿者协会与街道、社区周边的机关、学校、医院结成志愿服务联盟,发挥不同领域志愿者的专长,为老人提供理发、家电维修、法律咨询、智能手机使用等多种服务。“这样一来,为老志愿服务的人力增加了,服务资源充实了,空巢老人的诉求能够得到更好满足。”杨倩倩如是说。

“老年是人生中的重要阶段,应当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在和平区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丁华看来,“低龄”助“高龄”的模式既发挥了志愿服务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的作用,也将老有所养的志愿服务项目升级为实现老有所为的平台,让老年人在自助互助中发挥余热、绽放余晖。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