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秦芸:老年人的心灵守护师

时间:2022-10-13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张 婷

为首批浙江省专业社会工作领军人才秦芸,当过数学老师、做过心理咨询师,2016年,她做了一个重要决定——进入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当一名专职社工。

“教数学是兴趣,心理咨询是职业,安宁疗护是专业,为老服务是热爱。”从业6年,秦芸见证了福利中心社工服务的飞速成长,她也用专业和热爱,呵护着老年人的心灵,成为幸福晚年的守护者、生命的摆渡人。

“老人带给我的感动和成就感,什么都替代不了”

受过教育学、心理学专业教育的秦芸,毕业后成了一名小学数学老师,取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质后,又兼职当起了学校心理咨询师。但那时,心理学知识基本没有可发挥的余地,秦芸非常苦恼。

正当秦芸重新思考职业规划时,她看到福利中心社工科招贤纳士,她没有丝毫犹豫,去报考,成了一名专职老年社工。

“心理学和社工很多知识都是互通的,但与心理学‘不求不助’相比,社工‘助人自助’更具有人情味,也要花更多心思。”对于这个选择,秦芸没有后悔过,“老人带给我的感动和成就感,什么都替代不了。”

福利中心有1300余位老人,每位老人的情况和需求,秦芸都记录在案。“护理员呵护老人的身体,我们呵护老人的心境。”她用自己的专业,成了老人的“心灵守护师”。

2017年,黄奶奶因呼吸困难送入医院抢救,老人没有子女,亲属不在本地。“我得帮她。”秦芸为老人垫付医疗费、签署病危通知单时,并没有想太多。老人把秦芸当成她最信赖的人。

2020年,正值疫情严峻时期,老人因癌细胞扩散进入弥留阶段,秦芸又成了老人唯一能够依赖的人。随时联系亲属告知老人情况,为老人手写遗嘱并进行公证,按老人意愿联系遗体捐献机构,组织送别仪式、收拾整理……回想起那段时间,秦芸对记者说:“老人是我的案主,更是我的亲人,能让老人安心地走,我再辛苦也值得。”

“让每位老人都能享有从容和安宁”

王奶奶和秦芸的缘分,从一个冬天开始。老人行动不便,两个儿子与老人已断交多年,大女儿在上海,小女儿在国外,老人在福利中心已经生活了15年。

有天清晨,秦芸接到了护理科危机干预转介电话,“王奶奶自杀未遂!”在当时95岁高龄的王奶奶看来,她成了子女们的“累赘”。“我真是活够了。”老人说话时的场景,秦芸至今记得。

经历了一个多月的危机干预和真情陪伴,秦芸让老人找到了继续活下去的理由。但因年事已高,几个月后,老人突然昏迷不醒,两个女儿一致决定放弃抢救。老人醒过片刻,拉着秦芸的手说,“这两年谢谢你的照顾,我走了,你别哭,我高兴。”

生命的最后是什么样子?如何能与世界最好地告别?还能为老人做些什么?围绕这些问题,秦芸在福利中心启动了生命教育课程,让老人和工作人员重新审视生命的意义。2020年,秦芸开始带领团队集中攻关安宁疗护项目,守护老人生命最后一程的尊严和价值,至今已服务临终老人100余名。“我要用我们的专业,让每位老人都能有向死而生的从容和安宁。”秦芸说。

“这是从一个人到一群人的事业”

初到福利中心时,专职社工只有秦芸一人,与中心1300余位老人的需求相比,专业人员严重不足。秦芸没有怯懦,先从提升自己做起。“那时候,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学习、模拟,只有靠真本事,才能服务好老人们。”

2019年3月,福利中心成立了全省首家养老机构内部社工工作室——芸汐工作室,秦芸成了工作室的“一把手”,培养专业社工成了她肩头的又一项重任。

“让新人更快上手,只有实践这一条路。”秦芸从专业理念、基本技能抓起,为团队打造了“复盘关键对话、观摩督导个案、角色换位扮演、小组头脑风暴、故事分享演讲”的实践模式,团队成员业务素养显著提升。目前已有专职社工9名、持证社工24名,一支老年社工队伍在福利中心壮大起来。

“解决了人的问题,建制度就能让工作更畅通、有标准。”秦芸从零起步,不断提炼总结,科室转介、临终关怀、社工走访、志愿者管理……一项项制度从经验落成了白纸黑字,社工服务的专业性与精准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回望过去的6年,秦芸开展各类培训讲座50余场次,组织编写个案服务案例近15万字,培训督导时长7800余小时。“浙江省专业社会工作领军人才”“杭州市最美民政人”“杭州市民政工匠”,荣誉带来的有压力、有动力,也让秦芸对未来充满了信心,“这是从一个人到一群人的事业,未来,我们会有更多的同行者,一起做老人幸福晚年的守护者、生命的摆渡人。”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