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小社区里感受新变化

时间:2022-08-10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闫 洁 通讯员 高 桢

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农户空巢化,乡村空间布局散乱、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欠缺等问题成为乡村治理的“拦路虎”。近年来,安徽省肥东县民政局不断提高村(社区)干部工作能力、实施村(社区)调整合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统筹推进村(社区)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群众在家门口感受到新变化,幸福感不断提升。

小板凳上学习“大理论”

日前,在肥东县桥头集镇国光社区黄张村老党员杜爱珍家门口,近30位党员、群众自带小板凳围坐一起,聚精会神地聆听社区87岁抗美援朝老战士汪谟祥讲述他的经历。当讲到牺牲的战友时,这位胸前挂满勋章的老战士几度哽咽,他反复跟大家说:“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献血换来的。革命传统不能丢,一定要铭记历史。”

小板凳、红马甲、面对面、心贴心的党史学习教育宣讲活动,今年在肥东县249个社区已成常态,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红色板凳会”。

95后丁一是长临河镇副镇长,也是一名党史宣讲员。在带领群众一起学习的过程中,他对党史有了更深的感悟:“我爷爷是一名淮海战役支前民工,父亲是火箭兵,我从小听着他们讲爱国主义故事长大。经过‘红色板凳会’的学习,我更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同为党史宣讲员的桥头集镇宣传委员曹利芳表示:“‘红色板凳会’既学习了党史、拉近了干群关系,还在学思践悟中强化了党员为民服务意识,提升了先锋模范能力,激发了责任感和使命感。”

经过面对面的沟通,社区得以更好地发动和引导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围绕村容村貌提升、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厕所改造等方面提建议、出点子、谋思路,当好家、做好主。

小饭桌前倡导“微廉洁”

针对农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酒宴规格越来越高等现象,2016年10月,肥东县在石塘镇四合村试点推进移风易俗建设。经过集思广益,一份“家宴菜谱”出炉,从菜品、桌数到规格都做了严格规定。比如,每桌限定10至12道菜,村民根据各自需求从菜谱里的28道家常菜中选取,标准为每桌五六百元。因为北宋名臣包拯(包公)是肥东人,所以大家把这种减少铺张浪费的红白喜事宴席叫做“包公家宴”,现在已经辐射至全县各乡镇。

“刚开始大家碍于面子,都不愿尝试。社区就号召党员干部带头,引导村民破旧立新。”撮镇镇振兴社区党委书记袁永宏说,在推进移风易俗过程中,党员干部带头签订承诺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逐渐形成了喜事廉办、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的良好氛围。

“包公家宴”让群众从宴席中吃出了文明乡风,“小餐桌”带动了“微廉洁”。

小网格内共话“一家亲”

在包公镇阚集社区,现在问群众“谁最累,谁最苦”,得到最多的回答是:“志愿者和网格员——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不管酷暑严寒,为了社区人居环境改善而努力,让大家的生活环境越变越好。”

阚集社区现有常住人口700人,分7个村民小组。社区“两委”根据群众生活习惯和居住位置,将社区划分为7个网格,推选出7名网格长,并在社区老党员、退休干部、退休教师、老劳动模范和社区“两委”中选出34名网格员,设岗定责,联系服务群众。

如今,网格员已成为肥东县基层治理的中坚力量。近日,陈集镇陈集社区的张阿姨对上门走访的网格员陈长林表达了感激之情:“感谢政府和社区对我家的关心和帮助,不然真不知道怎么办!”6月底,张阿姨的儿子被确诊为急性白血病,但家中仅丈夫一人工作,收入难以支撑正常治疗。陈长林在走访中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刻向网格总指导员汇报,社区“两委”干部带头捐款,其他网格也积极响应,解了张阿姨家的燃眉之急。

王太新是陈集镇山头社区的一名网格员,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穿上红马甲到网格内巡查。一次巡查时,他发现有一户村民住宅外墙墙体出现较大裂缝,如遇恶劣天气极有可能坍塌,便找来维修人员现场查看,制订维修方案,解除隐患,守护了村民生命财产安全。

小积分中彰显“新文明”

宽阔整洁的硬化村道、天蓝水清的自然风光、设施齐全的休闲广场……走进张集乡新袁社区,美丽宜居的乡村场景映入眼帘。

乡村振兴,环境先行;乡村治理,群众先行。新袁社区探索实施积分制工作方法,对群众在爱护社区环境、邻里家庭和睦、遵守法律规章等方面的表现量化评分,并根据每月积分情况,由村民理事会成员与社区干部上门发放奖品。

以新袁社区袁李新村为例,村民选出7名德高望重的人组成环境卫生理事会。理事会成员从农机具停放、门前责任区、移风易俗、邻里关系、公益事业等9个方面17大类对村民进行考核,得分高的家庭可获实用的生活小用品,形成“大家帮助大家,大家共建美好家园”的新风尚。村民薛锦明站在自家干净整洁的大门口乐呵呵地说:“积分多了咱脸上有光,而且积分方案是村民一起参与制定的,我们有信心执行好。”

自积分制实施以来,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正在悄然形成。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