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韩勇:托起老人稳稳的幸福

时间:2022-10-11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闫 洁

从养老护理员到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负责人,今年50岁的韩勇已在养老领域奋斗了十年。如今,担任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古槐街道西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主任的她,照顾老人还是一贯的耐心细致、轻声细语。韩勇说:“每天看着老人们身体健康,精气神十足,我就感到很幸福。”

初心——让老人生活得更好

2011年,韩勇决定从家政行业转到养老服务行业,原因是她在工作中看到了很多困难老人生活的不易,想做些什么让老年人生活得更好一些。于是,她应聘到济南的一家养老服务机构,开始学习养老护理技能。韩勇说:“当时,养老护理还没有规范化的流程,服务内容也相对单一。”

为了提升业务水平,2015年年底,她系统地学习了日式介护。韩勇感慨地说:“通过学习,我看到了一个新世界,在服务中讲技巧、讲专业,才能给老人更好的感受。”

随后的几年,韩勇先后在广东佛山和北京从事居家养老服务,不断学习实践。2019年,她回到济宁,成为任城区古槐街道西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主任,在这个拥有50张床位、提供日间照料及托养等服务的地方,一点点把她最初的梦想——“让老年人能生活得更好一些”变为现实。

专业——构建社区养老格局

韩勇是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人,数年的工作经历让她觉得养老服务还得接地气才能长久。面对西门社区老年群体人数众多、服务人员不足的现状,她带领工作人员积极链接各方资源,构建了以养老服务组织、社会工作者为专业支撑,社区网格员、老人家属、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等为照护辅助力量的社区养老格局。

为了给社区老年人提供更精准的养老服务,西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对社区老人开展需求调查和身体机能评估。针对低龄健康老人,中心为其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中心引导社区的3个志愿者团队和3个社会组织为高龄老人提供帮助;针对需要介助服务的老人,中心依托智慧化养老信息服务平台,实施助医、助餐、助浴、助乐、助学、助行、助购等服务;针对社区里的45位居家养老的高龄、独居、空巢老人,中心专门提供38项“点单式”上门服务,实现了供需精准对接。

为了给社区老年人提供专业服务,韩勇推动开展了多种为老服务项目,比如,有针对性地为认知障碍患者开展筛查和照护项目。据韩勇介绍,社区居民缺乏照看认知症障碍老人的专业知识,总是简单地认为老人糊涂了,照看好就行。为此,2021年中心开展了“让爱把时间留住”认知症友好社区综合照护建设项目,链接任城心理医院的专业心理咨询师,使用心理疏导技法,为社区1500余名老年人提供认知及心理慰藉线上及线下服务。同时,通过开展认知症筛查、认知症知识讲座、认知症友好使者分享会等活动,提升老年人的认知水平,加强公众对认知障碍老年人的尊重与接纳。该项目获得济宁市民政局举办的2021年度社会组织公益创投大赛二等奖。

享老——让养老更有意义

2021年11月,中心开展“不负韶华”红色传承缅怀回忆活动。社区里有9位老战士,韩勇在日常服务时总能听到他们讲当年英勇抗敌的故事。韩勇认为,这些不光是老人们的过往,更是一段必须铭记的珍贵历史,于是便发起了“还原您的样子,找回尘封的历史,传承您的精神,感知家国情怀”的活动倡议。

中心联系市老龄委老年摄影队为老战士们拍照。韩勇说:“当老人们敬军礼时,眼神坚定无畏,仿佛回到了当年。”

为了整理记录老人们的故事,韩勇和同事一次次跑到每位老战士家中,听他们回忆那段峥嵘岁月。家属们也都认真对待,把每个细节都核实清楚。韩勇说:“每一次聆听都是一场爱国主义教育。”

除此之外,中心还实施了“守护安宁”居家临终关怀服务项目、“没有围墙的养老院”项目、失能半失能老人家属与照护人员“1+1”爱心互助组项目等,均获得了老年人及其家属的认可。韩勇本人也荣获了济宁市任城区第二届运河之都和谐使者等荣誉。

韩勇说:“希望随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的提升,让更多的老年人能从养老变为享老,生活得越来越好。”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