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移风易俗新举措 乡村文明新风尚

时间:2022-02-15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覃榕冰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福绵区发挥红白理事会的积极作用,通过“三个三”举措,在制度上下真功夫,革除婚丧活动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攀比炫富的陋习,倡树“崇德向善、勤俭节约、文明健康”新风尚,推动形成全区各民族团结、乡村文明和谐的新风正气。

以“三有标准”打基础

实现阵地建设规范化

福绵区着眼发挥德治的基础作用,切实做好“三有标准”,劝阻铺张浪费,倡导移风易俗,让群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

规范设立“红白理事会”。村(社区)党组织指导各村设立“红白理事会”,不断规范婚丧活动;利用村委闲置房屋设立红白事服务中心,主动满足群众办事议事需求。

标准化规范红白事。在区级层面,出台《福绵区移风易俗文明节俭操办红白事参照标准》,为“红白理事会”工作有效运转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引导各村(社区)红白理事会制定章程,出台《红白事操作服务规则》等制度,明确红事每桌不超500元,白事不超300元,香烟每盒不超10元;对招待用酒、菜品等作出明确规定,彻底解决了村民办红白事标准不明、无保证、群众负担大等问题。

有一位好的“领头人”。切实把思想政治素质好、群众工作能力强、组织协调能力强的村(社区)“两委”干部培养为红白理事会理事长,成员注重吸纳德高望重、热心服务、崇尚节俭、善做群众思想工作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和新乡贤,组成强有力的红白理事会班子,积极构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村民自治格局。

以“三个结合”强举措

实现机制建设制度化

在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中,福绵区最大限度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结合三项重点工作,建立健全机制,将移风易俗“软任务”变成“硬措施”。

强化监督,注重红白事操办标准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织密“五位一体”的监督网络,即纪委监委、村委和社区党组织、单位党组织、红白理事会、群众五方面力量互相补充、有机协作,形成无缝隙、多层次、全覆盖的监督网络。把红白事操办标准实施情况纳入乡村振兴考核指标,同时纳入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述职考评指标。红白理事会细化区分党员干部、一般群众操办红白事的程序与标准。坚持对党员干部讲程序,通过申报表进行报备,严格规范党员干部操办红白事行为,并让党员干部示范带动移风易俗,广大群众可以利用电话、微信、短信等手段进行报备,强化习惯养成。群众操办红白事前,村(居)“两委”成员牵头,红白理事会成员、“五老”人员、村级监察联络员到场监督,规范下达《移风易俗告知单》,填写《集体聚餐申报表》。

强化引导,注重红白事破旧立新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相结合。充分发挥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引导作用,把推动移风易俗工作纳入“文明家庭”“文明村”“文明镇”“星级文明户”等创建活动的考核标准,对存在红白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现象的家庭或集体,取消一切评先资格。同时,将红白理事会评估结果纳入村(居)“两委”班子考核范围,对年度排名靠后的镇、村,取消创建“文明村镇”资格,不遵守红白事倡议的,不得参与“文明户”“文明家庭”评选。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各村红白理事会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新风”活动,不断完善村规民约,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常态化、长效化。

强化约束,注重红白事缓办简办与疫情防控常态化相结合。坚持教育引导和惩戒警示两手抓。一方面,公开通报当年违规操办婚丧事宜的案件。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的作用,凡属村民自治的决策事项,在依法充分保障全体村民权益的基础上,对违反村规民约造成恶劣影响的,按照村规民约条款给予适当的惩戒警示。

以“三类宣传”扩影响

实现氛围营造立体化

强化宣传,运用“传统+现代”“线下+线上”的模式,整合各类资源,动员全社会自觉行动、广泛参与、人人支持,营造了移风易俗的良好氛围。

传统宣传全覆盖。积极利用村务公开栏、文化墙、道德讲堂、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村级宣传阵地,广泛宣传移风易俗的重要意义,并发动村干部、驻村队员等基层力量通过政策集中学、干部入户讲等形式营造良好氛围。

活动宣传全渗透。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注重“动静结合”。“动”是指利用宣传车开展流动宣传,利用各村(居)广播站、电子屏反复播放移风易俗倡议书、快板书、专题片;“静”是指在村(居)显著位置张贴红白理事会领导小组、章程、办事标准及移风易俗内容的宣传标语等。当前,各村(社区)大喇叭早中晚准时开播,宣传车走街串巷开展流动宣传,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实现移风易俗宣传常态化。

新媒体平台宣传全入心。在抖音、微信等平台广泛宣传孝老敬老、厚养薄葬、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文明节俭等先进典型,不断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区、镇两级新媒体平台开设移风易俗宣传专栏,播出宣传口号、先进典型、公益广告、微电影,潜移默化引导群众转变观念。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2年2月15日)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