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婉婷 姚 方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河南省民政厅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抓手,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走基层、听民声,解难题、办实事,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的实际行动,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全力筑牢返贫防线
河南省民政厅组织开展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特殊困难群众走访慰问活动,扎实开展低收入人口摸底排查工作。今年以来,共走访慰问困难群众16.6万人次,发放慰问金3700余万元,解决各类问题8836个,切实把党的温暖送到困难群众心坎上。
为加强易返贫人口动态监测,开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河南省各级民政部门积极摸排因疫情、汛情、重大疾病或者其他意外事故造成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人员,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救助范围。目前,全省有低保对象325.5万名、特困人员49.1万名。面对突如其来的洪灾,及时拨付受灾困难群众临时生活补助资金2亿元,累计救助各类受灾群众201.1万名。
传递关爱温暖
用心用情用力破解民生难题
河南省将“关爱老人 享受美好生活”列入全省“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内容之一。省民政厅着力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成立养老服务工作推进专班,印发23个省直单位落实重点项目的政策、任务和责任清单,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
据统计,2021年河南省下达近8.7亿元补助资金,推动全省新建1000个社区(街道)养老服务机构或日间照料中心;利用省级福利彩票公益金3000万元,支持开封、焦作、商丘、鹤壁4个市对1万户家庭开展适老化改造;下达中央和省级彩票公益金 1.2亿元,持续实施以县级为重点的特困供养设施改造提升工程,支持全省特困供养机构(敬老院)建设、配备护理型床位和康复设施设备。
在开展“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工程”中,河南省民政厅推动孤儿助学政策逐步向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拓展,对在普通全日制本科学校和专科学校等高等院校就读的,以及2021年参加高考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进行摸底,及时将符合条件的纳入保障范围。针对部分筹措资金较为困难的市县,省民政厅协调省慈善总会出资100万元提供兜底保障,确保每人每学年资助标准不低于1万元。
为增强困难患者生活幸福感,河南省民政厅联合中华慈善总会实施慈善赠药项目,目前受益约1.7万人次,发放药品价值2亿元。联合省人民医院实施脊柱侧弯慈善救助项目,已救助困难群众82人,发放救助金163.43万元。
河南省民政厅指导市县民政部门加快实施残疾人康复服务项目,安排专业人员到残疾人集中的地方进行取型、制作康复辅助器具,开展康复训练,依托专业社工为服务对象及其家属提供心理咨询等服务,实现“残疾人康复服务”从“等人被动服务”向“下去主动服务”的转变。
深化政务服务改革
提升便民效能
河南省民政厅开通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资格认定申请“跨省通办”业务。截至目前,全省共办理“跨省通办”业务申请40例。同时,稳步推进全国内地居民结婚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工作,截至10月底,全省结婚登记“跨省通办”共办理结婚登记1962对,其中跨区登记594对、跨市登记1256对、跨省登记112对。积极开展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指导各地利用人像识别、DNA比对等技术手段开展寻亲工作,大力推进站内照料和长期滞站人员落户安置工作,切实提升照料服务水平。
在“我为企业减负担”专项行动中,为优化营商环境,河南省民政厅部署开展行业协会商会乱收费专项清理整治工作。全省共有384家行业协会商会推出减免收费举措,减轻企业负担5903.28万元;174家行业协会商会推出降低收费举措,减轻企业负担1114.52万元;640家行业协会商会规范了会费标准和程序,减轻企业负担1058.96万元。
在“保护地名文化、记住美丽乡愁”地名信息服务提升行动中,河南省民政厅完成《河南省黄河地名文化故事选编》的编辑工作,编印《红色印记——新乡红色地名故事》《汤阴红色地名故事》等一批地名故事书籍,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了地名的来历缘由和意蕴,进一步营造地名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同时,增补完善乡村地名信息5.14万条,征集1241个红色地名作品。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
共创美好生活
在开展“新时代新社区新生活”服务质量提升行动中,河南省民政厅按照“环境设置合理化、服务内容便民化”工作标准,持续推进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工程和“一有七中心”规范化社区创建,切实做到“居民有需求,社区有服务”,截至9月底,全省已建成社区服务指导中心6个、社区服务中心1964个、社区服务站46388个、社区专项服务机构和设施819个。同时,省民政厅指导城乡社区以推进移风易俗作为着力点,深化婚俗改革,成立红白理事会,实现红白理事会村(社区)全覆盖,将婚丧陋俗、天价彩礼的治理纳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规范婚丧事宜办理标准。
为进一步夯实筑牢基本社会服务基础,河南省民政厅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开展了“五社联动、情暖基层”行动,加大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指导力度,积极推广漯河市、濮阳市等地典型经验,扎实推进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同时,引导慈善组织、社会工作机构、志愿者及其他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依法有序参与灾后重建和疫情防控工作。据统计,今年全省有192家社工机构参与防汛救灾工作,参与社工7580名、联动志愿者28.2万人次,累计服务群众65.2万人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1.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