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努力给老人一个“最美夕阳红”

时间:2021-11-25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王 铭 通讯员 盛保华

湖南省涟源市有老年人口20.98万,占总人口的18.3%。面对人口老龄化、空巢化、高龄化“三化叠加”的现状,涟源市近年来持续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多线并行补齐服务短板,努力给老人一个“最美夕阳红”。

织就家门口的幸福养老服务网

11月11日上午,81岁的彭老与几个好友一起到六亩塘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练字。他告诉记者,“这个服务中心搞得好,不仅有娱乐健身的场地设施,还有助医、助洁、助行、助急等延伸服务,非常符合我们老年人的心意。”

六亩塘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由专业机构涟源市湘中医养护理院运营。“把日常照料服务和精神慰藉两个元素相结合是基础服务,让医养融合起来则是筑牢养老服务的托底防线。”涟源市湘中医养护理院院长姚艳灿说,机构与周边社区实现双向转接,可以根据老人的不同需求提供接续、精准、连贯的服务。

除了为彭老这样的健康老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外,涟源市湘中医养护理院将更多精力放到高龄、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照护上。91岁的抗美援朝老兵饶老,将这里的服务归纳为“温暖如家”四个字。他告诉记者,在这里不仅当上了“红色故事讲解员”,还学会了发微信朋友圈、用抖音,“我用新学的技能告诉三个孩子,我在这里很好,让他们放心干好自己的事!”

听说记者来采访,两位104岁的老人在护士长黄立梅的帮助下也凑了过来。性格外向的徐奶奶幽默地说了一句,“你们不嫌我们老,还漂洋过海来看我们啊。”引得一旁内敛的肖奶奶笑出了声。黄立梅告诉记者,她们除了做好护理外,更多的是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老人排解孤独。

据涟源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建立的16个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已具备全托或日托、上门等功能,正在试点开展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紧急救援、康复服务、医疗保健、心理慰藉、就医绿色通道等服务。“十四五”期间,全市将通过建立的“互联网+养老”服务平台,提升服务的可及性、多样化,让老人不出家门便可享受到温馨服务。

探索建立实用管用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

为了破解农村养老困境,涟源市正以硬件建设为基础,探索实施特困老人集中供养服务、老年人协会组织的互助养老服务、社工+护工协作的上门养老服务。

11月11日下午,在涟源市第一中心敬老院,来自渡头塘镇红溪村的特困老人黄爷爷,正跟着护理员做着手指操。护理部负责人谢巍说:“黄爷爷患有阿尔茨海默病,今年1月入院时,身体和精神状态极差,因为脚部溃烂只能坐轮椅,我们每天早晚给他检查伤口、上药,并陪着他做康复训练,现在老人在专业社工的带领下都能参加院里的娱乐活动了。”

近两年来,涟源市在城区建设2个中心敬老院,分片区在乡镇建设3所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集中收住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构建起以满足失能照护需求为核心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弥补了乡镇敬老院护理人员不足和照料水平不高等问题。到今年年底,全市供养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50%,其中社会办养老机构护理床位占比达50%以上。

与此同时,涟源市还在村(社区)成立老年人协会,建设长者之家或养老服务示范点,实施老年人互助关爱服务。据石马山街道张家湾社区党支部书记廖月平介绍,他们充分发挥社区老年人协会的作用,实现对无子女、高龄、独居、留守等困难老年人探访全覆盖,帮助老人解决实际困难。

茅塘镇道童村有606位老人,大部分为空巢、留守老人。涟源市同济社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童海波介绍,他们与北京三一公益基金会一起在道童村探索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搭建,将村里分为4片,招聘培训了本村的8名护理员,配置了5名专业社工,为空巢老人提供物质、精神等方面的养老服务支持。从中筛选的30名重点照护对象,已经享受到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医疗护理等服务。

让老人安享晚年,是千家万户的关切。据涟源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涟源市政府已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十四五”规划与乡村振兴战略、重点民生实事项目考核内容,并将各类养老服务设施纳入国土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着力提升养老服务综合能力,强化养老服务监督管理,实现养老服务量质齐升。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1.11.25)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