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为推动共同富裕构筑兜底性支撑提供基础性保障
——访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蒋文龄

时间:2022-08-31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包 颖 周冉冉

体球网总书记强调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新征程上,民政部门如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推动共同富裕、打造人民生活福地构筑兜底性支撑、提供基础性保障?近日,本报记者专访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蒋文龄。

基本民生保障夯基

兜牢困难群众幸福底线

记者:推动共同富裕,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尤其要重点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您怎么看这一问题?宁夏民政系统在保障基本民生方面有何作为?

蒋文龄:社会保障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宁夏民政系统坚持把基本民生保障作为促进共同富裕、展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必然要求,聚力做好“三个强化”,实现弱有所扶、难有所帮、困有所助、应助尽助。

一是强化兜底保障,彰显民生温度。宁夏民政系统按照“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总体思路,推进改革创新、强化政策创制、完善资源供给,有力衔接乡村振兴、接续补齐民生短板,保持过渡期兜底政策总体稳定,稳步提高低收入人群收入,逐步缩小山川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对脱贫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群体,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低保或救助供养范围。“十四五”期间,每年安排资金不低于25亿元,全力保障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孤儿等各类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加大临时救助力度,构筑人民幸福坚强基石,让困难群众生活更有保障。

二是强化社会救助,加大惠民力度。建立主动发现、信息共享、监测预警、监管核查四项机制,实施兜底提质、能力提升、服务提效三项工程,联动“党建+救助”“物质+服务”模式,全力守护困难群众衣食冷暖。对集中供养的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特困人员照料护理月标准,分别按不低于上年度当地最低月工资标准的45%和75%确定。

三是强化社会福利,提升幸福指数。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覆盖率达100%,全面提升关爱帮扶质量。加大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力度,优化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站点布局。推进吴忠市、固原市精神卫生福利机构建设,到2025年,实现地级市精神卫生福利机构覆盖率100%,县级救助服务网络全覆盖。

基层社会治理赋能

打造安居乐业美好家园

记者:锚定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方面,宁夏民政事业作出了哪些因地制宜的探索?

蒋文龄:宁夏民政系统坚持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为民、便民、安民,聚力做好“三项服务”,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一是构建城乡社区便民服务体系。推行“镇(街)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健全“一书三单”制度,深化社区“联合党委”区域化党建制度,开展社区公益创投项目,完善城乡社区“减负增效”措施,建立政府购买社区服务清单,加快社区治理信息化建设,做到居民有需求、社区有服务。落实薪酬保障,实现社区“两委”负责人工作报酬与街道同工龄干部工资收入大体相当。加快“一室八中心”建设,到2025年每百户居民拥有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面积不低于30平方米,打造群众身边的服务“综合阵地”。持续开展“网格大走访”,实现3年内辖区所有居民入户走访、每年特殊群体入户走访全覆盖。

二是拓展社会组织利民服务功能。完善党建工作与监管服务“五同步”、社会组织党组织与理事会负责人“双向进入、交叉任职”、街道社区党组织与驻区社会组织党组织“联建共育”机制,引导社会组织用“绣花”功夫破解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制定加强直接登记社会组织和脱钩后行业协会商会服务监管“微政策”,研究制定社会组织法人治理准则、内部监督纠纷解决办法,推进“互联网+”执法监督,形成依法登记、监管服务、有序退出“闭环回路”,推动社会组织扎根社区、服务百姓。

三是提升社会工作为民服务能力。发挥自治区社会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印发《体球网进一步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升社会服务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十四五”期间,每年统筹自治区福利彩票公益金、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本级财政预算资金5000万元以上,实施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赋能计划。完善“五社联动”,打造“五社联动”示范社区100个,培育基层督导人才60名、本土社会工作人才150名,为人民群众提供精准化、专业化服务。

基本社会服务惠民

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

记者: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一老一小”、婚姻登记等民政工作涉及千家万户,宁夏民政系统如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社会服务需求?

蒋文龄:宁夏民政系统始终坚持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把群众关切作为工作的“晴雨表”,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工作的“度量衡”,把拓展提升基本社会服务作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有力抓手,聚力做好“三个推动”,努力实现老有所依、幼有所育、逝有所安、情有所归。

一是加强服务关爱,推动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十四五”期间,支持新建或改扩建12所养老机构,改造提升33所敬老院,建设100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00个农村老饭桌,对3000户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到2025年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集中供养率、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分别达到60%,每千名老年人、每百张养老床位配备1名社会工作者,让老年人居有定所、老有所养。安排一次性床位补助资金支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安排财政扶持资金支持22家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探索让老年人健康长寿、幸福安康的现实路径。深化闽宁协作,推动《“闽宁协作—旅居养老”合作框架协议》落地落实,满足老年人“候鸟式”“度假式”养老需求,让老年人安享晚年。

二是构筑未保体系,推动幼有所育、幼有所乐。推动修订《宁夏回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办法》,制定出台《未成年人委托照护服务规范》等地方标准,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打造安全优质环境。探索开展儿童主任专职化试点工作,构建“一中心一站一家”基层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到2025年实现设区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全覆盖,县(市、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覆盖率达到75%,镇(街)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全覆盖,让未成年人在社会主义大家庭暖心呵护下健康成长。

三是规范社会事务,推动逝有所安、情有所归。推进惠民殡葬,支持新建或改扩建一批殡仪服务、火化设施和骨灰安葬设施,在部分市、县(市、区)建设节地生态型公益性安葬设施项目,到2025年县级殡葬基本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做到逝有所安、故有所尊。提升婚姻登记服务质量,推动县(市、区)婚姻登记阵地规范化建设,实现婚姻登记“全区通办”“跨省通办”,做到情有所归。

新征程上,自治区民政厅将立足职能定位、强化责任担当,深入研究推动共同富裕长期历史进程中民政工作的目标、任务、措施、机制、布局,在服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进高质量发展中找准定位、铆足干劲,为推动共同富裕、打造人民生活福地贡献民政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