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新一代“种星星的人”

时间:2022-08-31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闫 洁 通讯员 张红艳

这个夏天,一部《人生大事》让殡葬工作者这一群体通过大银幕再次进入大众视野。影片中称呼殡葬工作者为“种星星的人”,给这些用爱守护生命最后尊严的人增添了一份浪漫色彩。

也是在这个夏天,安徽省合肥市殡仪馆迎来了一群来自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专业的“00后”实习生。

高温的“烤”验

19岁的晏明之实习第一站被分配到了火化班组。在师傅的带领下,晏明之认真学习火化流程。夏日的火化车间里酷热难耐,每天都如同在蒸桑拿一般。每天完成火化、清理炉膛、打扫车间工作后,他就到整容间跟着师傅学习整容化妆技术。

一次,晏明之看到师傅正在为一位坠楼的逝者整容,他便安静地站在旁边仔细观摩。晏明之说:“这是一项很有技术难度的工作,也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拼接、固定、支撑、缝合、粘接、填补、调色、上妆、更衣……经过数小时的忙碌,逝者的面容最终呈现出安详宁静的模样。

这次经历让晏明之对殡葬工作的感悟又多了几分:“经过整容师的努力,逝者就像是睡着了一样,安详又端庄。或许,这就是这份工作的意义吧!”

感受生命的可贵

礼厅工作看似简单,却需要非常细心。“任何一点点的差错都可能给逝者家属带来心理伤害。”实习生王欣说。

王欣和同学万晨雨在师傅的细心指导下,熟悉工作流程,学习怎样摆放物品、更换大屏背景、悬挂横幅挽联、核对逝者信息……努力为每一场告别会做好准备。

在这里,王欣和万晨雨感受到了与学校模拟告别仪式完全不同的氛围。一位坐在轮椅上的丈夫,眼圈通红地凝视着水晶棺中的妻子,告别时,他在家人的搀扶下挣扎着站起来,深深地鞠了一躬。“每当看到这样的告别场景,内心就像被什么击中了一样,有种说不出的难过。”王欣说。在顺利完成告别仪式后,家属一句由衷的“谢谢”,让她对课堂上常说的“使逝者安息,给生者慰藉”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一段时间的实习,让我不由自主地思考人生,也更加珍惜当下的时光。”万晨雨颇有感悟。

勇敢地踏出第一步

实习生刘青云的第一个岗位是遗体接运。实习第一天,接运班的师傅就问他:“又来了一个小伙子呀!胆子大吗?害怕吗?”刘青云当时虽然嘴上说不怕,早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心里其实没有底。

刘青云回忆,跟着师傅第一次去接运遗体时,他大脑一片空白,完全无从下手:“所有的理论知识在脑子里都成了乱码,无法读取有效信息。”

师傅安慰他:“没事,别怕!跟着我,我教你。”在师傅的帮助下,他一步一步跟着学,虽然不如师傅动作麻利,但也在慢慢进步。一个星期后,刘青云的动作越发熟练,但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一次,他们接到一个非正常死亡逝者的接运任务。虽然做好了心理准备,但踏进事故现场的那一刻,刘青云还是忍不住地干呕了起来。任务不等人,缓了一会后,在师傅的鼓励下,他再次走进现场,努力克服心理和生理不适,配合师傅将逝者遗体小心地包裹好,顺利送回殡仪馆。

在实习体会中,刘青云写道:“殡葬工作光荣且艰巨,我才踏出第一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困难在前方,而我会一一克服。”

这群努力勤奋的“00后”是合肥市殡仪馆和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联合成立“现代殡葬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基地”后接收的第一批实习生,实习期从7月1日持续到12月底,多岗位轮训。他们将在实践中感受服务民生的重任,为正式成为新一代“种星星的人”做好准备。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