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安徽铜陵:5年4次创新 让救助更暖心

时间:2022-04-08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民政》杂志
【字体:    打印

“十三五”时期,累计发放低保、特困资金14.1亿元,实施临时救助44133人次;城乡低保标准分别由2016年的479元和350元统一提高到645元;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比2016年大幅提高……安徽省铜陵市民政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总体思路,5年推动4次改革创新,切实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让困难群众真切感受到党的政策好、日子有奔头。

重残人员可按单人户纳入低保

2017年5月10日,铜陵市铜官区滨江社区居民王秀云领到了女儿小梅的低保金,激动得流下了眼泪。王秀云每月的退休金只有2000多元,丈夫去世多年,还有一个26岁的二级精神残疾女儿需要抚养,生活十分艰难。她一直希望能为女儿申请低保,以缓解家庭困境。

此前申请低保,要严格按照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核算家庭收入,家庭人均月收入高于低保标准就无法获得低保待遇。为了使困难群众共享发展成果,2017年,铜陵市民政局党组提出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建立和完善基本民生保障体系等“五大体系”。社会救助办坚持问题导向,寻找政策瓶颈,像王秀云这样的困境家庭如何纳入低保保障提上议事日程。

2017年3月31日,《铜陵市体球网进一步规范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出台,首次提出了成年无业重残人员“单人保”政策,生活困难、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立户的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如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全市低收入标准,可以将重残人员本人按单人户纳入低保。这项政策突破了共同生活家庭成员的限制,只核算其配偶和子女的收入和家庭财产,不核算其共同生活的父母和兄弟姐妹的收入和家庭财产。这项政策的出台,让王秀云的女儿获得低保有了政策依据,也让全市一批重病、重残困难群众得到了保障,为铜陵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特困人员住院护理保险赔付

枞阳县藕山镇巢山村的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王信权,因患心脑血管疾病经常住院治疗,其医疗费用可以通过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等予以保障,但住院护理问题难以解决。“特困供养对象大都没有子女,一旦生病住院无人照料,尤其是分散供养的老人。”这是入村调研时基层干部经常反映的问题,也是长期困扰铜陵市民政局党组的难题。

2016年,国务院印发《体球网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意见》,安徽省立即研究出台实施意见。为了落实好上级政策,铜陵市民政局党组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提出“探索建立全市特困人员住院期间的医疗护理保险制度,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为不能自理的特困人员提供必要的照料护理服务”的改革举措。这一举措写进《铜陵市体球网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实施意见》,成为铜陵市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的一项常态化保障措施。2017年,市民政局通过政府公开招标,与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签订特困人员医疗护理保险协议,为每名特困供养对象缴纳年度保险费150元,相关费用由市、县(区)共同承担,纳入财政预算。

2017年,王信权因病在县人民医院住院40天,保险公司赔付住院护理保险4000元。“现在有了保险,王大爷再也不担心住院期间没人照顾了。我们镇里会帮助他聘请护工,再申请保险公司赔付护理费用。”枞阳县藕山镇民政办主任刘叙明说。

三年来,铜陵市累计参保的特困救助供养对象1.8万人。目前,已受益获得赔付的特困人员1362人次,赔付金额282万元。理赔方式也更加便捷,微信报单、即时打卡赔付深受特困救助供养对象的好评。

低保审核确认提速升级

如何进一步优化低保审批程序,缩短审批周期,提升社会救助工作的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是铜陵市民政局党组一直以来想攻克的难题。

2019年,安徽省民政厅在16个地市各选择一个县区开展社会救助综合改革。铜陵市民政局党组以此为契机,在铜官区开展了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创新提出了新申请低保“承诺即审批”改革,对新申请低保对象的民主评议和公示实行后置。新申请低保对象只要符合有关条件、按要求提供证明材料并作出承诺,在乡镇核对后及时受理,自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手续,审核审批提速81%。

家住西湖镇农林村的王娟是这一政策的直接受益者。2019年,她的父亲因食道癌住院,家庭陷入困境。她提出低保申请,经镇民政办审核,区民政局当日完成审批。虽然她的父亲因病情恶化不幸过世,但因符合低保对象医疗救助条件,区医保局为其发放近1.9万元医疗救助金,大大缓解了这个家庭因大病医疗产生的费用负担,也让这个家庭在最艰难的时刻感受到了政策的温暖。

惠民措施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2020年以来,铜陵市民政局党组围绕救助“快”改革,全面推进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下放,确保全市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20个工作日完成审核确认、急难型临时救助24小时救助到位。

创新社会救助项目凝聚合力

2020年10月,郊区大通镇的张爷爷来到梦苑社区综合服务窗口,为社区工作人员们送上喜糖,“我孙子小伟考上了大学,又领到了慈善助学金,真是太感谢你们了!”他激动地说。

张爷爷所说的助学金,是来自郊区民政部门开展的“精达悦民”救助项目。小伟今年17岁,出生不久父母便离异,生活和教育都由爷爷奶奶负责。小伟这个特殊的案例,是梦苑社区社会工作者在网格化巡查中主动发现的。社会工作者通过“精达悦民”项目渠道及时上报区民政局,并和市慈善总会对接,帮助小伟申请到了4000元助学金,减轻了小伟一家的经济压力。郊区“精达悦民”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救助项目,整合制度资源和优势,使社会工作由过去的“帮助人找政策”向“政策主动找人”转变,为困难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更加优质的服务。

“精达悦民”救助项目的创新开展,源于铜陵市民政局党组的全局思维。近两年,局党组实施“社会工作+介入”行动,推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介入社会救助工作,推动了铜陵市社会救助工作专业化发展。

不仅如此,铜陵市民政局连续多年通过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方式,支持全市社会组织开展扶危济困活动,为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和脱贫攻坚行动作出了积极贡献。近两年来,全市200多个社会组织实施扶贫助困项目55个,直接受益困难群众3万多人。

来源:《中国民政》杂志

记者:王东泽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