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铭
又是一年春草绿,梨花风起正清明。连日来,湖南统筹抓好疫情防控与清明祭扫工作,推进清明祭扫与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紧密结合,与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紧密结合,与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紧密结合,引导群众在文明祭扫中感受党史伟力、弘扬优良家风、推进移风易俗,让这个清明更“清明”。
据统计,全省今年清明节开放祭扫的殡葬服务机构134个,共接待实地祭扫群众61.55万多人次,较去年减少51.7%;仅3天假期,网络祭扫就达386万多人次,较去年增长了208.2%。
平安祭扫助力防疫
在今年慎终追远、缅怀先人、寄托哀思的时刻,适逢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湖南省民政厅有关负责人表示,绷紧疫情防控之弦,以更加文明的方式慎终追远、助力防疫,是今年湖南清明节期间的主题。各地建立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祭扫工作机制,在联防联控机制指导下制订清明祭扫工作方案,压实属地责任和监管责任,避免了简单化、一刀切。
“您好,请您戴好口罩,扫描一下场所码,出示您的健康码和行程码,麻烦您测量一下体温……”连日来,在常德市万金陵园入口处的人车分流双通道,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不停地提示前来祭扫的群众,配合做好疫情防控、文明祭扫。为了方便群众祭扫,陵园内还设置了两个便民服务点,免费为群众提供茶水、雨伞、轮椅等。
陶维是长眠于湖南革命陵园的七位消防烈士之一。近日,72岁的陶富海老人用手机打开英烈云祭扫平台,轻点“献花”按钮,表达对儿子陶维的思念。他说:“虽然很想到儿子墓前祭扫,但作为烈士家属,应该守护儿子维护党和人民利益的初心,积极响应疫情防控要求,就在线上祭扫了。”
心中有情,不分远近。为防止人流扎堆聚集,各地公墓还推出了“代客祭扫”服务。祁阳市观福园公墓工作人员将祭扫过程以照片、视频等方式向家属反馈。4月6日,远在广东的杨女士委托墓园工作人员代为祭扫后很是感激,“你们在这个特殊时期推出贴心服务,让我们寄托哀思,弥补了不能现场祭扫的遗憾。”
为了确保清明祭扫工作安全平稳有序,湖南省民政厅还联合省文明办发出安全文明绿色祭扫倡议书,优化“云上清明”网络祭扫服务平台功能,并组织开展为烈士献花、为亲人建纪念馆等个性化、温情化服务活动。还充分发挥全省43.57万个“村村响”大喇叭和应急广播的独特作用,对清明安全、健康、文明祭扫和疫情防控精准发声,引导广大群众科学抗疫、平安祭扫。
缅怀英烈汲取力量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湖南是一片红色热土,“十步之内,必有芳草。”今年清明节期间,人们或通过“云端”祭奠英烈,或来到烈士陵园、纪念馆敬献鲜花、聆听红色故事,在英烈的光辉事迹和崇高品格中汲取力量、继往开来。
这几天,在“半条被子”故事的发生地——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广大群众自发到这里缅怀革命先烈、学习红军精神,大家驻足在“半条被子”的雕像前,用敬献鲜花和重温入党誓词等方式,牢记党的为民情怀。“半条被子”主人公徐解秀的孙子朱小红说:“我从小就听奶奶讲‘半条被子’的故事,‘听共产党的话,跟党走’成为了我们的家训,也影响了几代人。受老一辈人的影响,几十年来村里家风民风村风一直非常正,村民积极进步、爱党拥军的传统没有丢。大家都踊跃参军入党、跟党走,珍惜共产党给我们带来的好日子,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
“坡再陡,也要登上山,那里有抗日纪念塔,我虽然81岁了,还是要跪拜。”衡阳文史研究专家萧培近日在微信朋友圈里写道。到抗战纪念碑前缅怀追思抗战英烈,老人坚持了20多年。为了还原衡阳保卫战这段历史,萧老自1984年开始收集、整理、实地考察,研究衡阳保卫战,先后完成了5本专著。他说:“就是要让更多人知道脚下这片土地曾经遭遇的苦难,激励大家奋发图强。”
湖南各地还纷纷举行“清明网上祭英烈”活动,号召广大未成年人积极参加网络祭奠活动,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邵阳市第十六中学学生郭子菁写下这样的留言:“正是有无数先烈的奉献牺牲,今天的中国才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你们是中国的脊梁,致敬!”
宣传走心更聚民心
缅怀先人,重心胜形。今年,湖南持续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开展清明文化主题宣传月活动,弘扬节俭文明办丧、绿色低碳祭扫理念,引导群众从注重实地实物祭扫转变到传承优秀精神文化上来。
据介绍,主题宣传月活动开展以来,全省围绕清明祭扫创造花鼓戏、歌曲等作品43个,湖南省殡葬协会还推进百馆、百园联动,倡导全省近100家殡葬服务机构捐赠节地生态骨灰安葬(放)设施产品247个,举办遗体追思会、告别会和安葬仪式128场。
清明是一个“传承”的日子。湖南省民政厅推进清明文化与家德家风文化紧密结合,在主流媒体上持续开展“清明思亲 家风传承”主题宣传,系统讲述左宗棠、周敦颐、魏源、胡林翼、王船山等湖湘名人家风及后人在祭扫中传承家风的故事,引导群众在清明祭扫中追忆先贤、弘扬家风,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4月1日,还与省文明办等部门联合举办“山河清明 一脉‘湘’承”清明文化节,通过云直播、H5、宣传展板、原创节目等形式,系统讲述党史中的清明、家风中的清明、家国中的清明、民俗中的清明、舌尖上的清明、诗韵中的清明等故事,大力推进清明节文化振兴,当日观看直播的人数达到360多万人次。
宣传走心,让文明祭扫拂面三湘,更聚民心。在蓝山县,通过献一束鲜花、植一株松树的形式,让绿色祭扫成为风尚。在长沙县江背镇,组织志愿者开展“鞭炮换鲜花”文明祭扫劝导行动,引导居民增强移风易俗、绿色祭扫的观念和行动自觉。在溆浦县舒溶溪乡,乡村干部、党员签订文明祭扫承诺书,做文明新风的践行者和传播者。在沅江市,红白理事会“理”出文明新风尚,引导群众厚养薄葬、丧事从简、集中安葬。该市新湾镇桥北村村民廖正辉说:“我很认同厚养薄葬的观念,村里成立了红白理事会,不仅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还宣传了疫情防控知识,我们今年过了一个绿色、文明、健康的清明节。”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2年4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