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晓明
“住在这里,社区环境更巴适、更舒心。”“有啥子问题,通过‘微平台’提建议,很快就能解决了。”……在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区,社区居民畅享美好生活的愿景正如流水般缓缓“照入”现实。
2021年以来,五通桥区以全省第二批城乡社区治理试点工作为契机,以“外引内育、以社孵社”培育社区社会组织,以“时间银行、以志自治”建立志愿激励体系,以“活动排单、便民惠民”推进居民服务常态化,以“项目牵动、社区合伙”链接慈善资源,持续推动资源、服务和管理下沉,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优化社区“硬环境” 提升服务“软实力”
“巴适、舒心”是五通桥区竹根镇市建会社区居民对党群服务中心的一致印象。这个刚经过便民化改造的社区服务中心“颜值”很高,宽敞明亮的内部环境和齐全的便民设施引得前来办事的居民频频点赞。
在市建会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车卫看来,新改造的党群服务中心聚焦居民需求,优化空间布局,书画室、健身房等居民休闲娱乐场所一应俱全。居民前来办事或在闲暇时间,均可享受相应服务。
市建会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便民化改造是五通桥区推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改造的一个典型案例和缩影。据乐山市民政局基层政权建设与社区治理科科长宋娟介绍,该区先后整合投入省、市、区各部门资金500余万元,对区内10个社区综合服务场所进行便民化、标准化改造。同时,在试点社区打造出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孵化中心、社区志愿服务体系建设中心、社区社会工作便民服务中心为一体的高颜值社区治理新场景。
“竹梦同行”共发力 志愿服务暖人心
今年3月初,为做好社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五通桥区以“践行十爱·德耀嘉州”为活动主题,发动社区“两委”成员、社会组织、志愿者等1100余人,开启“学雷锋志愿精神·共筑疫情防控堡垒”总动员,大家共同织牢织密社区防疫网络,为社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
这些志愿者不少是“竹梦同行”志愿服务队的成员。2021年以来,五通桥区以竹根镇为试点,以建队伍、做服务、树品牌的工作思路,打造“竹梦同行”志愿服务品牌。截至目前,“竹梦同行”志愿服务队已实现了竹根镇辖区内所有社区全覆盖,注册志愿者超过500人,结合社区需求和特色,开展全面、多样的社区服务。
例如,为做好普法工作,竹根镇邀请五通桥区人民法院、五通桥区司法局等单位参与,由12位志愿者讲师组成岷江社区普法志愿者讲师团,发放调研问卷了解居民诉求。除了提供法律咨询、法治宣传等法律服务,还为社区干部提供法律培训,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把居民的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在萌芽状态,防止矛盾激化,让社区邻里关系更和谐。
如今,“竹梦同行”志愿服务队已建立起“有统一队服、有队伍培训、有实践服务、有积分存折、有表彰激励”的“五有”志愿服务激励机制。下一步,将不断深入挖掘社区居民中的专业人才,吸引他们参与志愿服务,共同助力社区治理。
品牌建设齐发力 社区居民频点赞
为有效满足居民需求,提升社区服务质量,五通桥区引入专业社工,围绕社会组织培育、社区服务项目化、“三无”小区治理等方面联动发力,打造社区品牌项目,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市建会社区在征求居民意见的基础上,设立了“乐享家园”居民议事厅,围绕“三无”小区治理开展议事协商,引导居民为社区发展提意见、找对策,居民从“有事愿商量”到“有事会商量”。截至目前,市建会社区已开展“乐享家园”居民议事会5期,成功协商解决小区用电欠压、社区公共空间合理使用等问题。
社区也能有后勤服务?在竹根镇茶花社区,乐山五通桥区邻聚里后勤服务有限公司注册成立,通过“社区+合伙人+公司”的联合经营模式,将水电安装维护、家政服务等15类“小服务”纳入服务清单。同时,根据居民需求动态调整服务项目,为居民提供定制化服务平台,让服务项目契合居民需求。
社区有了“邻聚里”,便民服务“不打烊”。居民只需通过“茶花之家”微信小程序或电话下单,商家便会上门服务,形成“群众下单、公司派单、商家接单”的便捷服务方式。截至目前,已成功接单127件,服务群众百余人次,还承接院坝修缮、园林绿化等“小微”项目。公司所获利润主要用于社区日常工作开支及扶贫帮困、助老助残、关爱未成年人等公益项目,实现对社区服务的反哺,进一步提升群众幸福感。
在距离茶花社区不远的黄桷井社区,彩虹艺术团则是众多老年人的“心头好”。根据高龄、独居老年人多的特点,为满足老年人的需求,社区组建了彩虹艺术团,丰富老年人的生活。同时,开展“爷爷奶奶一堂课”,让老年人讲述自己的故事,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帮助他人,获得更多的成就感。
在五通桥区,一个个治理品牌正不断发力,形成“硬件上有改观、软件上有提升、服务上有亮点、场景上有呈现”的良好局面。“下一步,要以党建为引领,打造社区服务品牌、提升服务品质。同时,汇聚多方力量创新社区发展思路,推动全市社区治理水平再上新台阶。”乐山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曾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