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 超 通讯员 王运菲
每天清晨,山东省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城街道金水社区的八个垃圾分类点都会有一批“金水大妈”志愿者,耐心指导居民垃圾分类投放。
近年来,东城街道30个社区涌现出了一批与“金水大妈”志愿服务队类似的优秀社区社会组织,他们扎根社区,解民忧办实事。这得益于东城街道重视发挥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作用,邀请北京市恩派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心提供技术指导,依托东城街道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服务中心)开展培育孵化,通过举办公益项目创投大赛、成立社区基金、创建“社创+”“邻里+”品牌等,将社会组织培育成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力军。
外引内培赋能本土社会组织
“童萌亲子园的老师很用心地与孩子相处,入园一段时间后,我家孩子的分离焦虑有明显缓解。”家住辽河社区的卜女士说。
卜女士提到的童萌亲子园是东城街道发起的“社创+”计划项目之一——公益早教支持计划,为社区0—3岁婴幼儿提供家门口的专业普惠早教服务。
2020年4月,东城街道将四川成都童萌亲子园社企产品正式引进,培育孵化东营市梦启航公益志愿服务中心,支持本地社会组织实施公益早教项目。
从免费的公益服务逐渐过渡为价格实惠的收费服务,从街道政府购买服务到项目运营收入的3%反哺给社区基金,从社会组织单向输出到社会公益资源集聚合力……仅用两年时间,该项目便通过外引内培,打造出一支专业提供亲子早教服务的社会组织队伍。这也是服务中心以实施社区治理项目为抓手,积极孵化培育服务型、治理型专业社会组织的一个缩影。
“中心提供资金、项目以及能力建设等支持,组织开展各类公益性活动,推动本地社会组织实现从弱到强、从粗到精、由散成形的良性转变。”服务中心负责人马翠薇说。
公益创投激发社区社会组织活力
如何让新登记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活下去、活得好?如何让社区社会组织提供的项目服务更好满足社区和居民所需?
服务中心通过举办公益项目创投大赛找到最佳答案。金点子征集、参与式协商、居民提案等深受社区和居民欢迎,“项目提案+公益认领”模式将公益活动进行项目化推广,为社区社会组织持续发展提供“练兵场”。
“发短情长”“夜鹰行动”等一批“邻里+”居民自治品牌脱颖而出,在服务中心的全流程管理支持下,先后策划实施了义务剪发、夜间护卫巡逻、志愿帮扶独居老人等公益活动,还主动参与社区防疫工作,逐渐成为社区居民信赖、推进基层治理的“眼”和“手”。
目前,东城街道“社区党委领导+社会工作者陪伴+专业社会组织指导”的居民自治培育机制逐渐完善,已支持开展“邻里+”计划居民公益项目300余个,提供社会服务3000余次,服务辐射居民10万余人,培育出“老班长”志愿服务队、乐和调解队等有影响力的社区社会组织和居民自治品牌。
社区基金助力居民自治
2021年8月,金湖社区居民闫本友自发提案“锣鼓秧歌·欢乐金湖”项目,但是为难在缺少购买专业锣鼓的资金。
金湖社区党委得知后积极出面协调,动员辖区东营银行以“定购物资、捐赠物资”的方式,为该项目捐赠了价值2400元的牛皮大鼓。在社会资金的支持下,社区内很快便响起了一阵阵欢快的鼓声。
政府搭台、社会出资、居民参与,最大限度盘活社会爱心资源。2020年,东城街道探索成立社区基金,多渠道广泛筹集资金,为帮扶社区困难群众、资助社区公益项目、培育社区社会组织等提供坚实助力。
以“小基金”撬动社会“大资源”,用“小投入”打通社区“痛堵点”。东城街道现有社区级基金18只、青少年专项基金1只以及专属网格公益基金1只,还建立了有效完善的资源募集和择优资助机制,成立包括捐赠人、社区热心居民、社区专业技术人员(会计、律师等)在内的基金管理委员会,制定社区基金管理办法,保障社区基金规范化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