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推动社会救助工作规范高效山东数字赋能家庭经济状况核对

时间:2022-08-30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李寿泉 王 帅

近年来,山东省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以下简称核对工作)锚定精准救助,聚焦数据集成和共享,建立“数字赋能、智慧救助”为主题的核对机制,核对工作逐渐由粗放式、碎片式向科学化、精细化转变,救助领域也从民政低保、特困、临时救助拓展到住房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有效避免了多头救助、重复救助,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

加强政策供给

筑牢规范高效发展基石

健全的政策体系是助力核对工作规范高效发展的前提条件。《山东省贯彻〈体球网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若干措施》《山东省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的出台,细化了核对工作的内容、方式、流程以及相关部门职责,为全省各级核对机构与相关部门(单位)数据对接共享提供了政策依据。特别是在修订完善低保、特困救助、临时救助等政策文件时,进一步明确“凡进必核、在保必核”要求,推动了核对工作融入社会救助业务全流程。

此外,山东省民政厅还制定了年度计划,经常性开展技术和业务培训,不断强化队伍建设,提高全省各级核对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探索“核对资源域”

提升信息化精准化水平

为构建一个跨部门、多层次、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核对工作体系, 山东省于2016年实现省级核对平台与民政部核对平台对接;2021年再次升级省级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数据比对,对已授权的社会救助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的经济状况进行系统性“查家底”,为科学精准救助提供依据,把好“入口关”。

省级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打破传统批次概念和核对业务逐级审核权属,按照“有多少核多少,谁先到谁先核,谁核对谁负责,先新增再复核”的原则,向各级核对机构同权限开放。核对流程全程可视,排队状况一目了然,反馈时间提前预判,实现“立等可取”,有效减少了核对工作中间环节,提升了核对工作效率,受到基层一致好评。

在此基础上,山东省、市两级还努力探索“核对资源域”的构建,即由省级相关救助职能部门和各市对尚未实现聚合的数据项进行集成,供全省各级核对机构使用,助力社会救助对象精准识别。目前,全省正在广泛开展省、市核对系统双向对接工作,新核对系统已累计核对1211.05万人次。

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深化救助资源集成共享

加速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是实现精准救助的必然选择。山东省核对工作在前期已实现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部、省、市、县”四级贯通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通、数据通、系统通、业务通”的技术优势,不断扩充有效数据信息。目前,省级核对平台横向已与20个部门、64类数据实现信息比对;市级核对平台横向对接数据源规模已达8个以上,线下与有关金融(银行)机构实现银行存款等金融资产信息的数据共享,形成大救助“数据池”。

为更加客观地反映已授权的社会救助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的真实情况,山东还将省级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与2021年新建的山东省社会救助对象主题库无缝对接。在核对收入、财产、支出等情况的同时,一并获取社会救助申请人的分层分类救助、历史救助等信息,全面、翔实地展示核对对象的各种困难因素,确保各类社会救助资源能够分配到最需要帮助的困难家庭,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创新工作内容

健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

为进一步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山东省核对工作建立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机制,积极推进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和数据库建设。

为充分发挥民政部门牵头作用,山东省召开了全省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推进会和3次省级各救助职能部门联络员会议,着力推进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工作。同时,依托省社会救助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立全省低收入人口数据库和动态监测平台,加强民政与乡村振兴、医保、残联等部门的数据比对和信息共享,分批次下发未纳入救助保障的5类重点人群名单,指导各地开展摸底排查,将符合条件的人员及时纳入社会救助保障范围。截至目前,全省低收入人口数据库规模已达219.5万人,其中认定录入低保边缘人口22.8万人。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