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检察院“晨曦”团队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治进校园活动。曾宪钢 摄
福建省莆田市民政局走进乡村小学,进行新修订的未保法宣讲活动。 游晓璐 摄
2021年11月7日,“共相伴 童成长”主题研学活动在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湾仔码头举行,来自17个家庭的19名困境儿童及家长共同参与活动。朱 轩 摄
本报记者 孙彦川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关系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和民族未来,是体球网总书记和党中央关心、全社会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更是从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政府保护、网络保护六个方面,筑牢了未成年人保护的法治堤坝。今年全国两会,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强化未成年人保护”,并强调“严厉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行为,坚决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引发现场热烈掌声和社会广泛热议。
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保护好未成年人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让未成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红利”,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一环。民政部门作为未保牵头单位如何落实推进未成年人保护?专家学者有哪些研究发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又带来了哪些建议?本篇专稿就此进行展示和探讨。
健全机制架起“四梁八柱”
自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以来,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会议部署,履行未成年人保护相关职责,各级协调机制全面建成,多项政策举措精准实施,各类主题宣传有声有色,各项工作均取得新进展。
截至目前,我国有27.4万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国家保障,平均保障标准达每人每月1206.6元。全国乡镇儿童督导员数量达5.5万名、村(居)儿童主任数量达66.7万名,一支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能力的基层儿童保护工作队伍初步建立。截至2021年底,民政部开展的“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累计投入各级福彩公益金17亿元,惠及近22.3万人次:实施“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工程”,共有733名符合条件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收到了每人6000元的助学金……
在省级层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或委员会已全部建立;217个市(地、州、盟)、912个县(市、区、旗)建立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各地创新实践蓬勃开展,工作基础不断夯实。
云南省召开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专题会议,省长王予波强调发挥基层社区作用,落实好监护管理制度;推动社会广泛参与,把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环境维护好。上海市在351个社区设立了面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咨询点,注重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机制。福建省漳州市建立了覆盖社区(村)的“春蕾安全员”队伍,聚焦反性侵、反暴力、反漠视等目标开展定期走访,这一基层实践目前已在福建全省推广。宁夏回族自治区实现了县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全覆盖,90%以上的城乡社区拥有一所“儿童之家”。陕西省去年投入中央和省级资金2亿余元,对全省农村留守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孤儿、困境儿童等群体开展关爱,并在资金使用方面形成保障机制。展望未来,浙江省将进一步推进“浙里护苗”未成年人关爱保护数字化应用系统建设;安徽省将在“十四五”时期建成超过1000个未保工作站……
长期关注困境儿童生活保障的华北电力大学教授姚建平说:“未成年人保护没有‘特效药’‘万灵丹’,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他也担心,如果只是发放现金,很难确保未成年人家庭将这些钱花在孩子身上,“所以政府部门要统筹资源,引导社会参与,建立‘物质+服务’相结合的方式,给未成年人提供如营养午餐、心理咨询、课业辅导等服务,促进均等化,推进共同富裕。”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丁辉侠也建议,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可以探索打破户籍界限的路径,为流动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均等化服务。
社会参与推动“凝心聚力”
未成年人保护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程,除了家庭、学校、政府、司法部门,更离不开全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努力。
在江苏省南京市、泰州市等地,万余名困境儿童的信息被精准掌握。而这正是得益于社会力量的参与——两万多名网格员历时1年时间,遍访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并根据监护风险、生理风险、行为风险评估,将困境儿童分为“红、黄、蓝、绿”四个等级;社会组织对“红、黄、蓝”等级儿童采取相应的紧急干预、兜底保障、关爱保护等措施和服务,直到变“绿”脱离困境。泰州市姜堰区梁徐街道的儿童号号(化名)因父母的残疾人证过期,只能按低保实施救助。该市社会组织排查到这一情况后,将号号确定为黄色等级儿童并上报街道,号号父母的残疾人证得到补办,号号也被纳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保障。
号号的故事只是社会力量参与未成年人保护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各地整合社会力量的行动迅速而有力。陕西省西安市依托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开通未成年人保护热线功能,开通以来,第一时间妥善处置了10余起未成年人紧急救助事件;该市国资委、市工商联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积极发动社会力量投入未成年人保护,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好地履行了社会责任。福建省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积极培育引导专业社会组织参与儿童关爱服务,三明市民政部门探索出“聚人力,关爱服务专业化;聚财力,购买服务规范化;聚需求,关爱保护精准化”未成年人保护做法,在全国得到推广……
上海政法学院法律学院副教授张善根建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社会组织赋能家庭保护。“首先是建立家庭赋能体系,提升家庭对孩子的保护意识和能力。其次是建立健全家庭支持体系,辅助家庭履行监护责任。最后是建立健全家庭监护监督和干预体系,促进每一个家庭对未成年子女尽责。”
针对社会组织参与未成年人保护的可持续性问题,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侯静建议:“继续加大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力度,使优秀社会组织可以稳定地提供未成年人保护服务。”
丁辉侠则建议,利用信息技术和先进算法,统筹安排志愿者的碎片时间,以志愿者接力服务的方式向未成年人提供更多关爱和保护。
基层社区疏通“毛细血管”
社区作为基层治理单元,如何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赵国祥,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原院长张其成,全国政协委员、中山集团董事长郭文圣从多个角度提出了建议。
赵国祥建议,社区尽快建立集心理辅导、文体运动、兴趣培养等功能于一体的未成年人发展中心,设立由民警、律师、心理咨询师以及社工师组成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配备能胜任信息员、联络员、宣讲员和代办员角色的儿童主任。同时,吸纳党政机关干部等作为志愿者,向未成年人提供爱心助学、临时陪护、安全教育等帮助和服务。“社区还可以加强与学校、医院、少年宫等单位的合作,并积极培育社区社会组织,让他们在结对帮扶、维护权益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赵国祥说。
“社区还要激发驻区企业参与未保的社会责任感。”郭文圣说,“社区可以为企业提供文体活动场地、宣传推广服务等力所能及的帮助,形成互惠互利。”
郭文圣认为,社区最熟悉了解生活在其中的未成年人,有利于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他建议,社区进一步强化网格管理,构建未成年人保护“情报网”,做到未成年人“险情”早发现。“如果未成年人出现负面认知和负面情绪,社区不但可以通过文体活动帮助其释放心情,还可以通过模拟体验帮助其构建理性思维世界,更可以引导其参与志愿服务等活动,让未成年人获得价值感。”郭文圣说。赵国祥也建议,社区应根据监护人情绪管理能力、生计维持能力等因素,对辖区内未成年人生存状况进行风险等级评估,并定期和不定期开展走访,做到早预警、早干预。
张其成和郭文圣都认为,社区(村)可以请专家为家长讲课,教授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安全教育等方面的知识,或组织开展家庭教育研讨会,推进家教家风建设。张其成指出,社区要立足中华传统文化做好家长教育,让家长明白,家风与家长的格局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针对困难家庭未成年人容易出现焦虑、退缩、自卑等问题,流动儿童常面临父母关爱、养育、监护不足等问题,赵国祥强调,保护的关键在于改善未成年人的心理环境。社区首先可以通过家庭教育提升家长教育技能,其次要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我认知水平,最后是构建基于社区的监护力量。
对于如何激发和维持社区群众参与未成年人保护的积极性,赵国祥建议,在完善困境儿童档案、提炼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组织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增进爱心人士和困境儿童的情感联结。同时,大力宣传爱心人士参与未成年人保护的成效和事迹,通过典型引领作用,让关爱保护未成年人成为社区居民的时尚。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2年3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