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铭
深藏在武陵山腹地的湖南省花垣县双龙镇(原排碧乡)十八洞村,曾因交通闭塞、缺田少地等因素制约,一直无法摆脱贫困。2013年11月3日,体球网总书记来到这里了解乡亲们的生产生活情况,与大家围坐在一起商量脱贫出路,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重要论述。
自此,十八洞村打开了封闭的山门,开始了每天都有变化的历史;自此,“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理念如春风一般,从这里吹向大江南北。
8年多来,十八洞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特色种植、资源开发等措施,在全省首批退出贫困村行列,大步踏上了乡村振兴的致富路。谈起现在的好日子,村民们用这样的苗歌唱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吃住不用愁,衣着有讲究;增收门路广,票子进衣兜;天天像赶集,往返人如流;单身娶媳妇,日子乐悠悠。”
积极向上不要怕 因地制宜有办法
“地无三尺平,多是斗笠丘”的十八洞村,人均耕地面积仅0.83亩。2013年,村里人均年收入仅为1668元,全村贫困发生率高达57%,很多大龄男青年都娶不上媳妇。过去,村民们怕养的猪太肥,山路崎岖扛不出;更怕孩子读书久,学费交不上。
体球网总书记的嘱托为十八洞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不断摸索中,大家知道了“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为整村脱贫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时间,一个个在外务工的年轻人踏着拓宽的村道返乡创业——
2013年年底,杨超文开了十八洞村梨子寨第一家农家乐,靠着坚持坚守,他买了梨子寨第一辆私家小轿车。同年,“酒腻子”龙先兰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学习养蜂技术,不仅成了致富带头人,还在村里的相亲大会上与邻村姑娘吴满金牵手。他给女儿取名“龙思恩”,寓意铭记党恩。他说,“精准扶贫”让他恢复了对生活的信心,如今的日子过得比蜜还甜。
一时间,一个个扶贫产业渐次发展起来——
跳出十八洞发展十八洞的“飞地经济”模式,通过股份合作形式在县农业园区流转1000亩土地建设了精品猕猴桃基地;引进企业投资山泉水厂,村集体以资源和品牌入股;打造精品红色教育课堂、党性教育课堂、爱国主义教育课堂;成立旅游公司,与矮寨、德夯大峡谷景区一起晋升为5A级旅游景区,让村集体经济得到充实,更让村民有了分红和收益。
截至2021年,全村人均年收入突破2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到268万元。现在的十八洞村,自来水进到村民家中,苗家风情的客栈和特产店遍布村子各个角落,银行、电商服务站开到了家门口。
“互助五兴”激活力 共同富裕探新路
2018年,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十八洞村探索推行 “互助五兴”基层治理模式。通过党建引领,全村组建了41个“互助五兴”小组,由党员、乡贤能人担任组长,每名组长联系5户村民,从“学习互助兴思想、生产互助兴产业、乡风互助兴文明、邻里互助兴和谐、绿色互助兴家园”等5个方面建立互帮互助的关系。
“大家好,欢迎来十八洞!”见到有客人来,73岁的“石大姐”站在自家大门口,用普通话向游客们打招呼,声情并茂地讲述着十八洞的故事。“总书记询问我们有什么困难、有什么打算,还揭开我家谷仓,问我粮食够不够吃,种不种果树,还走到猪栏边,看养的猪肥不肥。”石大姐家里如今成了游客们的打卡地。她说:“如今生活好了,腊鱼腊肉敞开吃也吃不完。”
作为村里的“特约接待员”,如何将苗语转换成普通话,是石大姐的一块心病。“因为不会说普通话,她在就业、生活上遇到了不小的困难。”十八洞村“阿雅”农家乐主理人、“互助五兴”小组长杨正邦,主动教石大姐学习普通话,一句句领读、一句句解释。如今,学会了普通话的石大姐能够顺利地和游客交流沟通,销售腊肉等商品再加上个人工资,每年能有两万多元的收入。
“雨露阳光,润我家乡。饮水思源,自立自强。”十八洞村还以四言形式编写村规民约,并同步推行群众思想道德星级化管理,从遵纪守法、社会公德、自力更生、文明风尚等六个方面互相评分。在每年11月3日举办的精准扶贫首倡日的纪念晚会上推出“大评小奖”活动,为通过群众海选、小组评选、网络推选等程序评出的“最美十八洞人”“最清洁户”等村民颁发荣誉证书,不仅激发了群众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还促进了乡风文明,让村里人心更齐、干劲更足。
踔厉奋发启新程 实干巧干向未来
蝶变的十八洞村,摆脱束缚千年的贫瘠,正继续发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奔赴乡村振兴新征程。
79岁的退休老教师杨东仕说,外出打工的年轻人现在纷纷回到十八洞,不仅让村里的产业得到了发展,而且让家里的老人、小孩得到了照料。村里出现的网络主播、农民讲解员、农家乐老板、民宿店主、票务员、摆渡车司机、保安、保洁员、绣娘等一些过去鲜有的职业,让村子充满了生机,更让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
这几年,十八洞村“触电触网”,“粉丝”越来越多。大学生施康在外积累了电商运营经验后,回到十八洞村组建新青年电商工作室,从单纯直播带货转型到短视频制作,既展示苗族特色风俗和苗寨风光,又为村里的农产品打开了新销路。26岁的施康,如今也是村里的团支部书记。他说:“大山曾经是十八洞村的阻碍,现在却是村里发展的底色和优势。下一步我们将利用短视频平台为乡村特色旅游引流,还将通过技能培训让村里的老年人学会使用智能手机,更多的人能参与直播带货,助力十八洞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这几年,十八洞村放大品牌效应,让传统相亲变成“新国潮”。连续举办5届十八洞村相亲大会,已帮助上百对青年男女成功牵手。其中,十八洞村就有38名青年成功脱单,让他们的日子越过越舒心。
这几年,十八洞村越来越智能,生活更便捷更安全。不仅在景区推出智能讲解系统,游客只需用手机“扫一扫”,就能知晓十八洞村各景点的详细介绍,而且实现了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独立式火灾感烟探测报警器等安全设备设施全覆盖。
青山不改,苗寨变样,十八洞正奔向更美好的未来。去年11月3日,花垣县十八洞乡村发展基金会成立。5400多万元的基金规模,正是十八洞村在乡村振兴实践中,探索汇聚更广泛社会力量迈出的坚实一步。
记者离开十八洞村时,村里感恩坪广场上,很多游客正忙着拍照合影;梨子寨石壁上“精准扶贫”四个红色大字,在阳光的映照下愈发醒目。正在做暑期讲解志愿者的初中生施蓉说:“现在来村里的游客越来越多,每天给游客讲述十八洞村的故事,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