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一五一十”讲述昙华林三区融合发展故事

时间:2022-03-24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雷 耀 通讯员 朱张桥

全长约1.2公里的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被誉为一部“活”的武汉近代史书。这里集自然、历史、人文、艺术等多重元素于一身,是一处兼容历史与新潮、商业与景区、文化与创新、品质与情感的旅游休闲胜地,也是新晋的网红打卡地。

近年来,武昌区高度重视古城保护建设,按照景区、街区、社区三区融合思路,将创意社区建设与旧城改造工作紧密结合,把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打造成具有武汉特色的“文化+设计+旅游”多业态创意社区。昙华林社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探索形成“一五一十”工作法,不断推动形成景区宜游、街区宜业、社区宜居的昙华林共同体。

探索“一五一十”工作法

做好三区融合文章

昙华林社区位于武昌古城北部,隶属于武昌区粮道街道,0.1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52栋优秀历史文化建筑、30余家辖区单位、150余家古街商户及泛悦汇综合商圈。目前,社区有居民3440余户、9730余人。

“如何更好地为游客、商户、辖区单位和居民等各类主体服务,提高他们的融合度,增强我们服务的覆盖面和精准度,一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昙华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冯晶告诉记者,“武昌区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要打造‘一城三带’文旅集聚区和探索景区、街区、社区三区融合发展模式。社区改造如何既方便居民生活,又能恢复古街风貌?2019年武昌区搭建起居民议事会、新青年论坛等平台,打造‘家门口的议事会’,让居民出谋划策,共同参与社区治理,社区精准对接不同需求,高效解决社区治理难题。工作中,我们通过党委领导、党员带头,充分发动居民群众参与,打造了居民之家、游客之家、商户之家,探索形成‘一五一十’工作法。”

据冯晶介绍,“一五一十”工作法中的第一个“一”代表坚持“党建引领”这条主线,“五”代表在服务三区融合中坚持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民事民评“五民工作法”,第二个“一”代表聚焦三区融合这一中心任务,“十”代表社区在三区融合中,为社区居民、街区商户、景区游客提供党员服务、统战服务、商户服务、暖心服务、心理服务、就业创业服务、爱卫护绿服务、综治服务、文化服务、志愿服务十项服务。

两年来,围绕三区融合发展,“一五一十”工作法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解决关系商户、居民和游客的各类问题中,通过大家说、社区听、共同谈、一起办、公开评,形成完整工作闭环,成为提升社区治理能力、优化社区治理格局、服务社区居民群众的关键一招。

打造“家门口的议事会”

坐下来敞开谈、共商议

2019年7月,在“老街坊调解之家”基础上,昙华林社区正式设立“家门口的议事会”。每次开会,都邀请商户、居民、下沉党员、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等一起参加,大家坐下来,敞开谈,共商议。

十四中东家属区是典型的老旧小区,房龄久、无电梯、水电维修需求多、环境脏乱差,还存在物业费收缴困难等问题。“有问题不用怕,议事会有办法。”在昙华林社区党委指导下,社区“两委”成员、社区自管党员、辖区单位党员、下沉单位党员以及小区居民党员全部参与到走访小区居民的工作中,了解大家的诉求。在组织召开的小区物业管理议事会上,运用“五民工作法”集思广益,最后确立“政府帮一点、单位筹一点、居民出一点”的思路,实现了老旧小区物业自管、事务自理、居民自治的目标。“如今,小区不仅有了门岗,还建了休闲小广场,小区的路面也进行了拓宽改造,绿化带里补种了新树木,老小区也焕发了新生机。社区还组建了义务巡逻队,切实增强了我们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居民张大爷对社区发生的变化很是满意。

“我们在十四中东家属区、马道门小区和三义村3个小区内建有党群服务驿站,按照有场地、有党员、有功能、有制度、有服务的要求开展工作,实现党群服务驿站对小区内各项服务的全覆盖,为打造‘家门口的议事会’提供了坚实阵地。”冯晶说。

在2021年启动的旧改工作中,刚从疫情影响中恢复过来的街区商户又面临着施工打围、车辆禁行等问题,对商户的经营造成很大影响。对此,昙华林社区运用“一五一十”工作法,组织召开“家门口的议事会”6场,听取商户、游客、居民、社区以及街道职能部门等各方意见,集中各方智慧,发挥各自优势,初步形成车辆进出进行报备、开辟临时通道、错时开展施工等方案。同时,组织开展创业就业政策咨询、综合治理、志愿服务等活动,积极引导商户、居民树立服务三区融合的理念,充分认识到街区改造是服务街区、景区、社区的民生工程,只有景区美了、街区旺了、社区好了,游客体验才会好,商户经营才会好,居民生活才会好。

聚焦居民、游客、商户三类群体

形成你我共生、彼此共融共同体

2020年8月,在昙华林社区党委的指导下,曾经的商户志愿者团队升级为昙华林商户互助服务中心。目前,中心有9名骨干成员、150多名商户志愿者。在昙华林创业、生活了20多年、“简单生活馆”理发店的老板张家顺被推选为首任会长。

去年年底,因为昙华林环境提升改造,商铺“囍”门口原来的一堵墙被拆后许多电线裸露出来,既不美观,也不安全。张家顺了解到情况后立即报告社区,第二天社区就联系了电力部门进行了整修。在张家顺看来,昙华林的商户非常团结。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商户们主动加入出入口值守、测温、核酸检测等队伍中。“2020年武汉大汛,社区发出号召后,商户群里立即响应。最终我们组成了两支十多人的防汛小分队,上堤参与巡查,积极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张家顺说。

据武昌区民政局副局长樊春阳介绍,聚焦居民、游客、商户三类群体,昙华林社区针对小区以及整个社区居民群众,开展活动和服务,营造睦邻友好氛围,将社区打造成“居民之家”;针对街区商户,加强同商户的沟通对接,适时组织开展商户开放日、街头剧场、街区打卡定向赛等活动,让街区成为“商户之家”;针对景区游客,通过党员带头,居民参与的方式,开展“人人都讲昙华林”讲解员成长计划,进一步提升景区的魅力,让景区成为“游客之家”。各类群体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增强、互动进一步增多,群体的融合不断深入,形成你我共生、彼此共融共同体。

社区好了、居民才会满意,街区活了、商户才有干劲,景区热了、游客才会来。在党建引领下,昙华林社区运用“一五一十”工作法探索走出一条景区、街区、社区三区融合发展之路。如今,社区工作者、商户、居民其乐融融一起组织、参与活动的场景在昙华林已成为常态。冯晶说:“大家以真心换真心,我们在昙华林交朋友。”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2年3月24日)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