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河北一些地方正在进行的实践探索——居家养老中的住、食、护难题这样解

时间:2022-08-26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柳 旭

居家养老是绝大多数老年人的现实选择,幸福养老是每位老年人的心底期盼。今年以来,河北省多个地方根据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解决老年人居家养老面临的住、食、护等问题,让居家养老生活更便利,让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强。

适老化微改造

让老人多了份安心和便利

早上6点多,沧州市新华区道东街道铁路三角线社区的居民杨奶奶从睡梦中醒来,她轻轻抬起右手搭在床边的护栏上,握紧栏杆稍微一用力就坐了起来,双腿顺到床边踩上拖鞋,手又在栏杆上一撑,稳稳地站了起来。

“别小看这个扶手,可管用了。”杨奶奶的儿媳告诉记者,她和老伴都60多岁了,杨奶奶也已83岁,一家三口在这个房子里生活了30多年,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总感觉哪里有些不方便、不顺手。

6月初,社区通知杨奶奶家被纳入适老化改造范围。“一开始,我们也不太明白怎么改造,工作人员第一次上门先看了看家里的环境,问了问我们的生活习惯,并征求意见,第二次上门就开工了,很快便改好了。”杨奶奶的儿媳说。

“我们承接了新华区17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的适老化改造工程。”沧州市乐庭智慧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的沙洪升告诉记者,改造的基础是入户评估,即对家庭生活空间、老年人自理能力、家庭照护能力进行综合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本着“一户一设计”的思路制订改造方案。

助浴凳、防滑垫、四脚拐杖、床边护栏、卫生间扶手……如今,杨奶奶的生活处处都有适老化改造产品的助力,这给老人的生活带来了更多安全感。

记者了解到,养老服务提质增能工程是沧州市今年确定的20项民生工程之一,该市将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建档立卡脱贫人口中的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列为重点改造对象,按照“自愿、安全、便利、经济”的原则,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帮助老年人家庭选择最适合的方案进行改造,并严把质量关。截至目前,已经完成2542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的适老化改造,让特殊困难老年人多了一份安心,让他们的居家养老生活多了一份便利。

“农村老饭桌”

三五元吃出满足与幸福

临近午餐时间,邯郸市复兴区康庄乡东望庄村的一个小院里饭香阵阵,村民耿晓莉正在厨房里忙活着。一年多来,她每天都要来“农村老饭桌”帮忙,为村里的10多位老人准备午饭。

西红柿炒鸡蛋、冬瓜炒肉、粉条拌豆芽、蛋花汤、白米饭……11点30分,饭菜准备完毕,老人们也都到齐了。“虽然都是家常菜,但也要讲究个营养搭配,还要做得软烂点儿、清淡点儿,这样更适合老年人的口味。”耿晓莉告诉记者。

“这里的饭菜吃着顺口,一周七天不重样,环境也特别干净,吃完饭还能看看电视、打打麻将。”村民贾秀兰今年92岁,在她看来,每天来“农村老饭桌”吃饭是件特别省心、舒心的事。

“老人们吃的菜大部分是我们自己种的,现在基本不用去超市采购。”东望庄村党支部书记耿杰告诉记者,在“农村老饭桌”吃饭,90岁以上老人每餐2元、80岁以上3元、70岁以上5元,子女们都愿意给老人交这份钱。

“我们这里属于丘陵地带,本地企业少,就业机会少,年轻人普遍到市区打工,中午赶不回来,导致村里不少老年人的午饭没有着落。”康庄乡副乡长李红涛告诉记者,为了让村里的老人吃上热乎饭,免除子女的后顾之忧,从2021年起,乡里在几个村开办了“农村老饭桌”,运营资金来源包括家庭出资、社会捐赠、村级补贴等,目前已经覆盖了12个村,就餐老年人超过100人。

“除了解决老人用餐问题,各村还结合实际拓展了服务内容。”据李红涛介绍,于二庄村定期聘请理发师免费为老人理发,还给过生日的老人送生日蛋糕;停驷头村在“老饭桌”旁设置农家书屋,不少老年人饭前饭后会到书屋借阅书籍、杂志。“我们将继续把‘老饭桌’这个平台打造成爱老、敬老、孝老阵地,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低龄助高龄

志愿服务送关爱到家

“我家的窗帘用了好几年了,又旧又脏,新窗帘已准备好了,可我一个人换不了。”7月22日上午,石家庄市裕华区建通街道社工站负责人陈艳慧接到青南社区居民汪大爷的电话,想请她找人帮忙换窗帘。

“汪大爷83岁了,长年独居,生活上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就会打电话给社工站,我们会组织志愿者为他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陈艳慧说。

第二天,陈艳慧就带着3名社区居民志愿者上门了。摘窗帘、穿挂钩、安窗帘、收拾屋子……1个小时后,看着崭新的窗帘、整洁的房间,汪大爷连声说“好”,并给大家泡了一壶茶表示感谢。

“这些志愿者都是‘低龄助高龄为老服务队’的队员,服务的对象是青南社区和碧水青园社区的20位高龄独居、失能、孤寡老人。”陈艳慧告诉记者,居民志愿者有热情、有爱心,但缺少方法和技巧,服务内容也相对单一。为了帮大家提升志愿服务能力,社工站想了不少办法。

“用梳子把头发撩起来,下剪子时别太贴近发根。测血压时绑袖带,一定要找准动脉。”8月17日,在建通街道社工站内,志愿者围在一起,由其中服务经验丰富的志愿者给大家讲解一些为老服务的基本要领。

“除了理发、测血压,接下来我们还会结合社区老年人的实际需求,通过链接各方面资源,对志愿者开展培训,进而为老年人提供精神陪伴、心理疏导等服务,让他们的晚年生活更舒心、更顺心。”陈艳慧说。

记者了解到,从3月底到目前,建通街道社工站“低龄助高龄为老服务”项目已服务老人100余人次,不仅解决了社区高龄老人的急难愁盼问题,还通过“互助”的方式实现老年群体的彼此关怀与照顾,让低龄老人更好地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