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非常时期” 的暖心救助

时间:2022-03-28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张晶晶

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困难群众的衣食冷暖挂在民政人的心头。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民政局立足“谁该帮、谁来帮、帮什么、怎么帮、帮得怎么样”,用心用情用力解决涉疫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保障困难群众在“非常时期”享受到安心暖心的社会救助。

“非常时期”凸显救助温度

杭州市上城区丁兰街道明珠社区工作人员每天上门走访、帮助解决生活问题,让分散特困供养对象林芳老人感受到来自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面对疫情,上城区创新分散特困供养对象多元化探访关爱照护体系,通过“敲门走访、代跑服务、助医行动、结对关爱”服务,落实特困供养对象每日“三清三保”服务,即身体状况清、家庭现状清、困难需求清,保障平日有人照应、保障生病有人看护、保障生日有人关爱。

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全区像林芳老人一样的78名分散特困供养对象享受到个性化、多元化的精准救助服务。

“非常时期”,困难群众需要特殊关爱。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上城区民政局针对“非常时期”不断完善救助机制。第一时间下发体球网做好社会救助工作的通知,简化社会救助审批程序与疫情期间认定标准,联合社会公益机构拓展个性化关心关爱服务,对封闭区域和其他特殊困难的家庭给予每次按300元标准实物救助,全力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

“非常时期”凸显救助速度

“请问是上城区民政局吗?我现在遇到了困难,想申请救助……”身在异地的欧阳国峰打来求助电话。接电工作人员小邱马上了解核实情况。欧阳国峰户籍在上城区笕桥街道俞章社区,目前重病居住在妻子的老家湖南省某地,其妻因照顾他无法外出工作,女儿小学在读。欧阳国峰现因重大疾病需高额治疗费,生活陷入困境,本想着到户籍地申请救助,但疫情管控,只好来电求助。

小邱线上指导欧阳国峰使用手机,通过“浙里办”数字平台申请社会救助,仅用10分钟就完成社会救助在线申请提交,实现了异地“零次跑”就成功申请到临时救助金,缓解了家庭的燃眉之急。

一方面,上城区不断推进社会救助数字化改革,强化“浙里办”“码上办”等数字应用,提高困难群众办理社会救助的便捷性;一方面,深化社会救助领域“放管服”改革,优化低保等社会救助审批流程,提高社会救助效率和效能。上城区出台实施方案,整体推进审批权下沉服务,将低保、低边、特困,以及市、区临时救助3000元以下的小额审批权限,下放到街道办事处审批,将“救急难”与“小额临时救助”列入街道备用金支出,推动社会救助更快捷、精准。

“非常时期”凸显救助力度

“我是15幢楼的住户,隔壁王力老人突然头晕,一量血压到了230!你们快来看看。”区民政局工作人员、丁兰街道长虹社区下沉志愿者李海龙在社区服务前台接到电话后,立即协调驻点医生与网格员来到王力家中。经过医生半小时处置,老人的血压稳定下来。在得到医生的反馈后,李海龙在来电登记本上备注“完成处置”。这是他当天处置的第102个来电。

疫情期间,困难群众越需要救助帮扶,越需要发挥社会救助托底线、救急难、保民生作用。上城区民政局局长赵海霞如此叮嘱全局党员干部。她带着区民政局25名党员下沉到长虹社区参与志愿服务,用心用情用力服务群众。

在赵海霞协调指导下,买菜、买药、陪医、送货等各环节分工明确,井然有序。140多位志愿者各司其职,确保每个环节“不掉链子”。为了满足居民每天多达几十单的配药需求,赵海霞还专门协调一位全科医生入驻社区,采取24小时移动服务。

在抗击疫情一线阵地,上城区通过党员结对、社区网格化管理与各类社会组织,多途径为困难群众送温暖。

上城区持续推行“五星走访”网格管理机制,按照五星分类对社区(村)网格事务实施走访巡查标准化管理。一星每半年至少上门走访一次; 二星每季至少上门走访一次;三星每月至少上门走访一次;四星每周至少上门走访一次;五星2—3天至少上门走访一次,有电话联系,随叫随到。

上城区发挥探访关爱小组作用,推行“1+3+X”结对“组团式”探访机制,即“1”指“1名帮扶救助员”,“3”指“1名党员+1名网格员+1名楼道长”,“X”指“引导多形式社会组织参与”,探索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人文关怀、精神慰藉、陪聊关爱等个性化延伸服务,为困难群众提供“物质+服务”项目化帮扶。

赵海霞表示,“上城区民政局坚持需求导向,优化民生托底保障机制,协同社会力量资源,下沉基层精准服务,确保疫情期间困难救助不漏一人,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文中困难群众姓名均为化名)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2年3月28日)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