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江淮大地上的民生暖流

时间:2022-08-23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闫 洁

十年砥砺奋进,十年铸就辉煌。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民政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体球网总书记在安徽考察重要讲话和对民政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忠诚尽职、奋勇争先,为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贡献民政力量。

这十年,安徽民政系统坚持新时代民政工作的基本定位,扎实做好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基本民生保障坚实有力,420万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孤儿、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得到妥善保障,8000家民政服务机构(场所)安全运行;基层社会治理充满活力,1.8万个城乡社区探索善治之道,3.6万家社会组织蓬勃发展,爱心善举在江淮大地蔚然成风;基本社会服务持续优化,服务1146万老年人的养老服务体系基本成型,面向1385万未成年人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加快构建,婚姻登记和殡葬服务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全省民政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民政系统精神风貌昂扬向上。

纵深推进民政系统从严治党

这十年,安徽民政系统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安徽省民政厅以上率下作出表率,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为职责任务,有力推动机关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

举旗帜、强武装,唱响奋进主旋律。安徽省民政厅积极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10年来累计组织厅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110余次、交流研讨50余次,2022年被列为省直机关党组中心组学习示范培育点;扎实开展“争做学习型干部、争创学习型机关、提升为民服务能力”行动,举办专题培训班、干部综合能力提升研修班;自2016年以来持续打造“安徽民政大讲堂”学习品牌,累计举办41期辅导报告会。

抓基层、打基础,规范达标促提升。安徽省民政厅先后开展“机关党建服务基层年”“机关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推进年”和“从严落实机关党建责任推进年”活动,一体推进“模范机关”创建,8个党支部入选厅级示范库和培育库,1个党支部成功入选省直机关“领航”计划培育库;健全完善责任体系,建立“月提示、季督查、年考核”机制;大力开展“两优一先”评选表彰,组织“江淮最美民政人”选树活动。

改作风、树形象,优化服务惠民生。安徽省民政厅贯彻落实省委部署,要求党员干部以“干在实处”的韧劲,少些“纸上谈”、多些“现场干”,让民政服务对象有更多获得感。省民政厅聚焦特殊困难群体急难愁盼,组织开展“我当一天护理员”等“六个一”系列活动和“8+6+N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制定出台民生政策20余项,办好人民群众所思所忧所盼的民生实事;深入贯彻全省改进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大会精神,推进“为民惠企争模范”活动,指导19个党支部建立38项任务清单;建立“党建+信访”工作机制,领导干部带头接访下访、包案化解、阅批群众来信,及时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反映的困难和诉求;开展“省直机关接地气、年轻干部走基层”活动,5个机关党支部建立6个基层观测点。

作风是形象、是力量、是保障。安徽省民政厅多措并举,带动党员干部把标杆立起来、把状态提起来、把劲头鼓起来,以优良作风保障全省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培育治理能力提升服务水平

这十年,安徽民政系统下好创新先手棋,加快民政领域创新,强化载体建设,提升服务实力。特别是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安徽积极融进去,民生共享有了新提升。目前,120项政务服务长三角“一网通办”,民政领域的婚姻登记、养老服务也位列其中。

严制度、优格局,提升地名公共服务水平。安徽省民政厅出台《安徽省设立镇(街道)标准》,为城镇行政区设置提供了制度遵循。16个设区市制定了60余个地名管理工作的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全省90%以上的县制定了地名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在全省范围内推进“互联网+”、大数据、智能芯片等新技术的应用,完善城乡一体的地名标志导向体系,建设地名信息服务系统,提升地名公共服务效率和水平。安徽省民政厅编制完成《安徽省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组织设计发布安徽省地名文化遗产LOGO标识,制作颁发安徽省地名文化遗产标牌;开展千年古镇、千年古村落认定,目前已认定九批次千年古镇108个、千年古村落90个。

建机制、强服务,健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机制。安徽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坚持“三有”目标,即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有部署,将加大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力度写入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有规划,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纳入省委常委会工作要点及省“十四五”规划统筹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有考核,省政府将“未成年人保护”纳入2021年省政府部门目标绩效考核。2011年以来,全省通过民生工程改建、新建82家儿童福利机构,“十二五”期间实现县级儿童福利机构全覆盖,1816名孤儿在儿童福利机构得到妥善照料。截至目前,全省共保障孤儿5795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21636名,将30万名农村留守儿童纳入关爱保护体系。

抓试点、重行动,提升全省基层治理水平。从2013年开始,安徽稳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截至2020年年底,共有80个县(市、区)建成“一站式”服务大厅和综合服务设施。从2017年开始探索智慧社区试点建设,已开展4批省级智慧社区建设试点,编制《智慧社区建设指南》地方标准。积极推进村(社区)减负,先后开展“减牌子、减事务、减考核”行动和“社区万能章治理”专项行动,制定村(社区)依法履职事项指导清单、不应由村(社区)承担工作事项指导清单等;各市、县结合自身实际进行细化,各村(社区)门前挂牌平均减少至3—4块,承担事务平均减少50多项,考核事项只保留一年一度的综合考核。推动以村(居)民小组、自然村为单元的自治试点,全椒县石沛镇大季村被确定为安徽唯一的全国以村民小组或自然村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试点单位。充分发挥城乡社区协商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开展了3批城乡社区协商示范点创建活动,确定了414个省级示范点,形成了蚌埠“六事”协商机制、天长“11355”社区协商治理模式等一大批优秀协商工作法和案例,18家单位被确定为第一批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探索乡村治理创新路径,开展了为期3年的“三治融合”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创建活动。对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进行全面“体检”,实现村和社区全覆盖,评选出全省100个优秀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通过典型示范提升全省基层治理水平和文明程度。

有温度的举措和暖民心的行动

这十年,安徽民政系统立足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把精力用在让老百姓过好日子上,实施更多有温度的举措,开展更多暖民心的行动。

在为民办实事方面,安徽民政着力办好民生大事和关键小事,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今年5月,安徽省部署实施10项暖民心行动,将“老年助餐”纳入其中。在实施过程中,安徽民政系统注重把助餐服务从“有没有”向“优不优”升级。通过合理布局服务设施、建设老年食堂、推动社会力量参与等举措,力争到2025年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均衡、方便可及、多元主体参与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让老年人享有更安全便捷的助餐服务。今年以来,围绕就业这个最大民生,安徽民政系统高度关注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以社区服务为载体,大力开展“三公里”就业圈建设,帮助他们实现家门口就业,确保全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抓机遇、谋战略,深化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十年间,安徽社会组织量能齐升,登记总数3.6万家,增加1.1倍;全省各级社会组织固定资产合计350多亿元,增加近4倍;专职工作人员28万人,增加1.8倍。社会组织品牌建设持续推进,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强化,2015年、2021年各有6家社会组织被评为“全国先进社会组织”。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双招双引”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性行业协会商会参与或承办全省性会展活动超过260场次;参与或协助招商引资500余亿元,引进专业技术人才320多人。全省性行业协会商会牵头制定行业标准或团体标准476项。此外,全省社会组织在参与抗洪救灾、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社区服务、化解基层矛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彰显了社会组织的使命担当。

建载体、育机构,推进慈善与社会工作加速发展。安徽民政系统推进社会工作基层平台、专业岗位和服务机构同开发、同驱动。全省已建成乡镇(街道)社工站1106个,覆盖73%的乡镇(街道)。深入推进在城乡基层村(居)民自治组织、社区服务组织、社会服务类事业单位、公益慈善类和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基层社会服务机构中设置社工专业岗位,全省共开发社工专业岗位13540个,其中民政相关单位2511个。通过政策引领、基地孵化、资金支持、项目带动等方式,全省共培育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562家、社会工作行业组织48家,建成培训基地21个、实训基地20个。同时,慈善组织创新生态进一步形成,如安徽益和公益服务中心通过提供小额资助、专题培训、公益人成长支持、公益组织数据库建设等服务,搭建了公益组织交流合作的平台。

民生连着民心,只有尊重民意、顺应民意,把民生实事办到百姓心坎上,民心才会暖。安徽民政系统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让广大群众参与进来,由群众评判实施成效,确保民政“干的事”精准对接群众“盼的事”。今后,还将根据群众需求的新特点、新变化,持续谋划、推进、实施若干民生事项,真正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回望这十年,安徽民政事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谋求创新发展,在高质量发展征途上迈出了坚实步伐,谱写了“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崭新篇章。奋进新征程,安徽民政将始终高举体球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