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山东省阳信县推行“1010”创新试点搭建老百姓用得起、用得上的平台

时间:2022-07-20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翟 倩

“我们近期准备结婚,既然村里有了婚礼婚俗文化幸福广场,在这办就行,既排场,又省钱。”日前,山东省阳信县劳店镇潘家村的程云春兴奋地说。

程云春口中的婚礼婚俗文化幸福广场,是近年来阳信县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开展的“移风易俗”活动之一——“1010”创新试点工程。

何谓“1010”创新试点工程?

“在10个乡镇(街道)创新试点,打造红事(婚礼婚俗文化主题广场)、白事(殡葬礼仪服务驿站)各1处,即命名为‘1010’创新试点工程,目的是提倡‘反对浪费、文明办事’,为老百姓提供便捷、高效、节俭、文明的服务场所,搭建一个人人用得起、用得上的平台。”阳信县民政局移风易俗办公室主任孙连玉告诉记者。

说起“1010”创新试点工程,孙连玉侃侃而谈。近几年来,阳信县移风易俗及殡葬改革工作典型经验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的前列,典型经验被外省市借鉴并推广复制。但是农村的红白大事也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譬如,在红事方面,有些小富即安的农民感觉手里有钱了,给孩子在城里买了房,孩子结婚到城里大酒店办,体面、排场,也有的家庭是因为在农村办喜事“土气”,而且没有舞台、礼堂,以及像样的场所,便往城里凑热闹。在白事方面则是因近几年城中村、棚户区改造村、合村并居的村里的老人去世后没有地方搭建灵棚,有的在自己家楼下车库里,也有的在高速路下桥洞里,给逝者家庭带来诸多不便及抱怨。“我们移风易俗办公室通过平时调研,了解到群众的这些呼声和期盼,便萌生了在乡镇开展‘1010’创新试点工程的想法。”

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通过一段时间的实地走访调研,“1010”创新试点工程在各乡镇(街道)开展得如火如荼,大家工作务实、干劲十足。

河流镇在曹家糖坊小区打造了1300平方米的婚礼婚俗文化主题幸福广场,建设钢结构板房15间,配齐了桌椅板凳,为小区3000多居民量身定制了红白事场所。

商店镇打造了毛张村婚礼婚俗文化广场和商店镇人民纪念堂。

流坡坞镇打造了闫家婚礼婚俗文化幸福广场及闫家殡葬礼仪服务驿站。

温店镇打造了红星社区婚俗文化主题广场及庙杨骨灰堂殡葬礼仪服务驿站。

金阳街道打造了城西新村婚礼婚俗文化幸福广场及城西新村殡葬礼仪服务驿站。

劳店镇打造了坡牛李村婚礼婚俗文化幸福广场、南潘村婚礼婚俗文化幸福广场及殡葬礼仪服务驿站。

信城街道在幸福公园打造了婚礼婚俗文化主题广场和北园子村殡葬礼仪服务驿站。

水落坡镇打造了孟家村婚礼婚俗文化幸福广场与小刘村纪念堂殡葬礼仪服务驿站。

翟王镇打造了高家村婚礼婚俗文化幸福广场,创新制作了30平方米的流动殡葬礼仪服务驿站车1台,更人性化地为逝者家庭免费提供便民服务。

洋湖乡在庙五庄联合新村“村晚”鼓子秧歌大舞台打造了婚礼婚俗文化幸福广场、西肖村纪念堂殡葬礼仪服务驿站。

值得一提的是坡牛李村婚礼婚俗文化幸福广场。一走进大院,红彤彤的“婚礼婚俗文化广场”几个大字映入眼帘,两旁是写有乡村振兴战略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语的展板,此外还有“移风易俗除陋习,崇简尚德倡文明”以及乡镇开展移风易俗掠影等内容。“我们村还建成了一个乡村记忆馆,里面有沉淀已久的反应婚俗文化的织布机、纺车、灯笼、笙、斗、食盒、箩子等老物件。”该村党支部委员兼红白理事会会长李福祥说,“这些都是婚俗文化的无价之宝,我们会好好保留传承。”

河流镇的安园小区则由小区志愿者自发组织捐款数十万元修建了婚礼婚俗文化幸福广场和殡葬礼仪服务驿站,安园小区党支部书记曹洪泽说:“俺这个小区共有55幢楼、近3000人,以前红事都去城里大酒店办,一场婚礼婚宴至少花费五六万元,老百姓都感觉到这是严重的浪费,这些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啊。再说群众住上了楼房,白事没处办理,老百姓怨声四起。自从建起这红白事广场和驿站,小区的居民就在广场上办,一分钱都不用花,全程由村‘两委’及红白理事会志愿者参与服务。现在,老百姓可乐呵呢。”

如今的阳信县,随处可见“崇简尚德倡文明,移风易俗树新风”的系列宣传展板,既有倡导移风易俗的宣传画,也有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婚礼婚俗样式演变,还有践行“十反对十提倡”的标语、新二十四孝图等,群众认可度非常高。

劳店镇坡牛李村村委会主任李清林的儿子今年退伍回家,为响应移风易俗号召,提出了在本村婚礼婚俗文化广场举办婚礼的想法。

信城街道幸福公园婚俗文化主题广场,应群众呼声,拟定于阴历七月初七在“口袋”公园举办集体婚礼,让社会上更多的人了解婚俗文化,倡树文明新风,推动移风易俗。

为进一步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前不久,阳信县在10个乡镇(街道)发放了移风易俗调查问卷,在收回的答卷中,每百人问卷中认为红白事应该大操大办的为零;应该简办、不铺张浪费、旅行结婚的43人;应该体面一点去城里大酒店办婚礼的1人;应该在村里婚俗文化广场办的56人。“这证明,我们的工作是有效的,在群众中已经形成了移风易俗的新风尚。”孙连玉说。

据了解,截至目前,在婚俗文化广场已办理婚礼10余场次,共节省5万元。老人去世在驿站办理丧事的,全部由村里红白理事会和志愿者主动上门服务,全程免费不收一分钱。今年1月—6月底共办理丧事1752场,节省1835.4万元。

“现在的‘1010’只是试点,下一步还将逐步扩面,继续努力,力争三年内在320个行政村全部量身打造婚礼婚俗文化主题广场和殡葬礼仪服务驿站,将阳信的婚丧礼俗文化改革推广出去,成为纾民意、解民困、急民想、办实事的亮点工程。”孙连玉最后说。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