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记者在山东青岛走进3户困难家庭,倾听救助故事——
困难真解决 心愿得实现(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④)

时间:2022-07-08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人民日报
【字体:    打印

李 蕊

从今年3月初开始,新冠肺炎疫情在山东省青岛市散发频发。为切实保障好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青岛市民政局采取了优化审批流程、加强外来人员救助、简化救助程序等措施。截至目前,青岛共提供临时救助7237人次,其中非本地户籍202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2129万元。

近日,记者走进青岛市的3户家庭,倾听他们获得救助的故事。

24小时内,救助金发下来了

从平度市蓼兰镇驻地出发,沿着省道向南行驶约10公里,终于抵达了王唐家村村民王晓雪的家中。

见到记者,王晓雪热情地招呼道:“您先坐一坐,俺给娃喂上药。”卧室半掩着门,听到话音,王晓雪的儿子从床上翻个身,转头望向门口,咧嘴笑了。

记者坐下后,略扫了一眼房间,家具陈旧,但家里拾掇得干干净净。卧室门口放着一台仪器,足有一米高,射出紫色光线,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这个是紫外线消毒机。”王晓雪走出卧室,掏出一纸诊断书,“2020年,俺的儿子查出患有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医生嘱咐得仔细照顾,吃药要按时,屋内空气要保持新鲜,每半月要消毒一次。”

说着,王晓雪走向柜子,取出一沓药费单。“治疗费就花了20多万元。我丈夫在外干装修,一年收入三四万元。今年疫情发生之后,他不能出门打工,没法赚钱。”

收入断了,病还得治。“那段时间,俺把亲朋好友都借了个遍。就在觉得实在没办法了的时候,没想到镇里送来了一笔‘救命钱’。”王晓雪说。

疫情期间,青岛市优化临时救助审批流程,将临时救助审批权限全权委托下放至镇街。“减少层层审批,有效确保了救助的时效性。”平度市民政局局长蔺锡杰说。

来到镇里,工作人员一番询问,将王晓雪的家庭信息登记在册。“您的情况符合救助条件。”工作人员当场回复。

“俺儿子着急治病,这钱啥时能到?”王晓雪问。“放心吧,给您开辟了绿色通道。正常情况下,24小时到账。”工作人员说。

果然,第二天一早,工作人员就将两万元现金送上门。“没想到这么快,更没想到这么多!”王晓雪长舒一口气。

“看到儿子一天天好起来,俺也振作起来了。”聊完天,王晓雪抡起木锨,扛在肩上,向场院走去。记者看到,地上晒满了金灿灿的麦子。王晓雪用木锨将小麦扬起,嘿嘿一笑:“丰收咯!日子在慢慢变好哩。”

外地群众,纳入政策保障

“咚咚咚!”敲开门,一位姑娘探出头,圆脸庞,个头不高,披着一肩长发,笑盈盈地向记者迎上来:“快请进!”

姑娘名叫徐丽丽,来自甘肃,从青岛毕业后留在西海岸新区工作,并在灵山卫街道塔山社区独租了一间公寓。

走进屋里,徐丽丽搬来椅子请记者坐下。茶几上摞着许多药盒,一旁的电脑正开着,定睛一瞧,界面停留在“甲亢康复后注意事项”上。

徐丽丽打开了话匣子:“今年2月份的时候,我查出患上甲亢,不得不辞职休养。”

“没想到,刚离职没多久,我去医院看了次病,变成了与病例同时空密切接触者,被要求居家隔离。”她叹一口气,“失业遇到隔离,生活压力陡增。”

“一天,我正刷着短视频,看到了这个。”徐丽丽掏出手机,点开一条短视频,“上面说,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可为临时生活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临时救助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徐丽丽打通了咨询电话。

“我们收到申请后,第一时间转交给街道办理。”青岛西海岸新区民政局社会救助工作室负责人宁唐国说。很快,徐丽丽就接到了民政工作人员的电话。

“我是外地人,不符合政策吧?”徐丽丽忐忑地问道。“现在青岛出台了新政策,取消户籍地申请限制。”电话那头,工作人员说,“对在非户籍地因疫情影响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群众,由急难发生地直接实施临时救助。也就是说,你也在政策保障范围内。”

紧接着,工作人员迅速核实徐丽丽的信息。经过多方确认,她的申请情况属实,符合救助标准。灵山卫街道立即启动救助程序,从街道临时救助备用金中先行垫付3000元,在24小时内完成了救助金的发放。

记者注意到,桌角上摆着一张火车票,床边放着还未整理好的行李箱。“疫情有所缓解,我打算回趟甘肃,调养一下身体。”采访结束时,徐丽丽一边将叠好的衣服放进行李箱一边说,“等病情稳定了,我还想回来。在我心里,这里就是我的第二故乡。”

3个心愿,全实现了

山峦叠翠,傍海而居,清晨时分,记者来到崂山区长岭社区,一幅美景映入眼帘。薄雾轻笼间,隐约可见茶田梯形铺开。走近一瞧,村民刘文芳正手提竹篮,从茶田走出来。

“回家坐坐。”刘文芳一边引路,一边回忆过去,神情有些凝重,“多年前,俺儿子和丈夫突发疾病,四处求医,花了不少钱,还是没能救活。家里欠下不少债,就剩下俺和闺女娘俩,发愁以后的日子咋过。”

刘文芳亲切地招呼记者进屋,四间瓦房,墙壁刷得雪白,墙角贴有女儿的几张奖状。“多亏了救助金,生活才安稳下来。”刘文芳晃了晃手机,“这两年,申请救助越来越简单。一趟不用跑,一部手机就能办。”

“打开‘崂山民政’微信公众号,点击便民服务,输入姓名、身份证号、住址、手机号。”刘文芳拿出手机演示,“看,点击求助,便完成了。”

“只填这么点信息?”记者好奇。“当然不是。”崂山区民政局局长迟文涛在旁接过话茬,“有的乡亲不太会用手机,网上申请,程序要尽可能简便。我们建立了社区社会救助网格化管理机制,依托全区167个社区网格员工作站,设立了社会救助工作站。填好信息后,网格员会主动上门帮办、代办。”

果然,刘文芳提交信息的次日,网格员便找来,从包里掏出表格,询问详细情况,一一记录。没多久,刘文芳便拿到了救助金。

“不光给钱,还送来了温暖。”刘文芳指向墙壁说,“这是老房子了。几年前,墙脱了皮,窗角漏雨,床都淋湿了。”

“去年,崂山区获批开展全国社会救助改革创新试点。我们打造‘物质+服务’多维救助模式,研发了‘崂山红哨子’困难群众救助服务小程序,由社区网格员、党员代表、居民代表和社会组织出面协调,针对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发动社会力量开展救助。”迟文涛说。

刘文芳的女儿在小程序上发布了3个“微心愿”:给家里房子换窗户、想要一些设计类的图书、给妈妈买一台按摩仪。“收到3个‘微心愿’后,我们迅速联系社会力量,为她们换新窗,购买书籍、书桌、台灯,近期还添置了按摩仪。”迟文涛说。

正说着,一只喜鹊停驻在新窗前,啾啾叫个不停。此刻,斜阳映照,窗明几净,一派盎然生机。“现在,俺种茶也能赚点钱。俺娘俩可算是从苦日子里熬过来了。”刘文芳说。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