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服务兴川大业 展现民政作为

时间:2022-08-25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祝 闯 通讯员 彭啸涛

巴山秀美,蜀水安澜。十年发展,天府之国更加富足安宁,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安逸。

党的十八大以来,体球网总书记多次赴四川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四川做好民政工作指明了方向。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工作,对民政工作作出一系列部署,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民政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全省民政系统坚持以体球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落实民政部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认真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凝心聚力兜底线、保稳定、促发展,在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让民政服务对象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打赢脱贫攻坚战 筑牢“最后一道防线”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2018年2月12日,体球网总书记在成都市主持召开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时强调,提高脱贫质量,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扎扎实实把脱贫攻坚战推向前进。全省民政系统牢记嘱托,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筑牢脱贫攻坚“最后一道防线”。

应兜尽兜。连续五年牵头落实兜底保障脱贫工作,加强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将165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兜底保障,占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总数的26%。

救助帮扶。聚焦深度贫困地区集中攻坚,连续五年保持中央和省级新增社会救助补助资金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特别是省民政厅与凉山彝族自治州政府签署“共同推进脱贫攻坚合作备忘录”,开展挂牌督战行动,实施“索玛花开”项目、“彝路相伴”天府社工智援凉山三年计划,助力凉山州脱贫攻坚。完善对低收入人口分类救助政策,农村危房改造等补助范围拓展到易返贫致贫人口和支出型困难家庭。

持续投入。建立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机制,加强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治理,稳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省社会组织及其会员单位累计实施扶贫项目1.8万余个,投入扶贫资金44.3亿元,帮扶困难群众361.9万余人次。全省慈善组织在凉山州开展扶贫济困、扶老助残、救孤恤病等慈善项目1200余个,累计投入资金20余亿元,直接受益群众达150万余人。

兜牢基本民生 构建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省民政系统坚持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构建分层分类、城乡统筹、兜底保障功能有效发挥的社会救助体系,织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安全网。

提高保障标准。全面建立省、市、县三级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普遍建立乡镇(街道)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推进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等标准与物价上涨联动挂钩。全省城乡低保标准低限目前达到每人每月680元和480元,惠及400万名困难群众。45.8万名符合条件的困难人员全部纳入特困救助供养范围,城乡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884元和624元,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100%。实施临时救助187万人次,救助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40万人次。

健全补贴制度。建立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制度,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持续稳步提升,机构养育孤儿和社会散居孤儿最低养育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1600元和1200元。全面建立并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自然增长机制,惠及82万名困难残疾人、106万名重度残疾人。

聚焦“一老一小” 服务抓早、保护抓实

“一老一小”同是“国之大者”,做好关爱服务工作是关系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国家长治久安、增强大国发展韧性的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省民政系统坚持应对老龄化冲击要早、关爱保护儿童要实的指导思想,积极构建养老服务新格局,扎实抓好未成年人关爱保护。

升级养老设施。修订《四川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在城市,创新推进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开展家庭照护床位建设试点,打造城市居家社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在农村,创新推进农村敬老院“四个转变”,加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农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建设稳步推进。全省有养老机构和设施1.8万个、床位50.75万张,城乡居家养老服务覆盖率达90%和60%。为1.7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提供适老化改造。

培育养老人才。连续三年实施“百千万养老骨干人才队伍建设工程”,累计培训13.2万人次。开展“最美老人”“孝亲敬老楷模”“优秀养老护理员”等评选活动。召开全省老年志愿服务大会,老年志愿服务队伍达4662支,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全覆盖,老年志愿者人数达90.1万人。实施“1+3+3+N”川渝两地养老服务共建共享工程,与西部11个省份开展养老服务协同合作,与粤湘渝黔陕5省(直辖市)开展旅居养老合作。举办四届中国(四川)老龄事业暨养老服务业博览会,累计签约金额达270亿元。

健全未保机制。推动修订《四川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构建未成年人保护“661”工作格局。成立由省长任组长的未保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省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暨全省未保工作推进会议,强化顶层设计和制度性安排,部署推动未保工作落地落实。全省各市(州)、县(市、区)均成立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未保工作议事协调机制。

打造未保阵地。按照“一机构、一站、一家、一点”思路,推进市县未保中心、乡镇未保站、村儿童之家、组儿童工作站建设,筑牢全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阵地,建成市县未保中心132个、乡镇未保站1000余个、“童之家”儿童服务点3.5万余个,配备儿童督导员和村(居)儿童主任3.8万余名,试点网格员兼任未保小组长。实施“童之助、童之护、童之家、童之行、童之爱”农村留守儿童及困境儿童关爱服务项目。实施“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和“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项目,投入4600余万元用于孤儿就学就医保障。实施“百镇千村·助爱牵手”“快乐同行”等关爱服务项目,惠及全省130余万名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

服务乡村振兴 稳步推进“两项改革”

郡县治,天下安。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基层基础,2019年,四川省启动全省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两项改革”,全省民政系统审慎稳妥推进相关改革工作。

优化镇村。通过“调乡、合村、并组、优化社区”,全省乡镇(街道)、建制村、村民小组分别减少1509个、1.9万余个、15.6万余个;优化社区4778个,新增社区461个,实现县域经济版图的整体性重塑、城乡融合格局的系统性再造、基层治理体系的结构性变革。

谋深做实。推动省委、省政府出台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指导意见和“1+24+1”工作方案,召开推进会、培训会、现场会,建立改革成效监测评估体系,开展全覆盖巡回指导,推动工作落地落实。坚持把以片区为单元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作为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的总牵引和主抓手,科学推进全省县域内片区划分,形成809个乡镇级片区、6812个村级片区,设置700个中心镇、128个副中心镇、7392个中心村,形成县域内“县城(驻地镇)—中心镇(一级镇)—其他乡镇(街道)—中心村—其他村(社区)”梯次带动的镇村体系。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优化公共服务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基层社会治理与服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成色。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省民政系统持续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优化基本社会服务,治理更精细、服务更便捷、惠及更广泛,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共享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成果。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圆满完成全省第十一届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党领导下的基层群众自治实践持续深化,“党建引领+综合服务+综治保障+科技赋能”社区治理新框架得到进一步完善。持续开展社区治理试点示范,培育一批社区治理行业标杆。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分别达94%、80%。

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基本完成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4536家行业协会商会实现脱钩。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取缔劝散非法社会组织64家。推进省、市、县、乡、村五级社会组织孵化体系建设,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发展、监管全生命管理服务体系加速构建。全省4.5万家社会组织吸纳就业56.7万人。

慈善事业更具影响力。开展“四川慈善奖”评选表彰,引导慈善力量服务民生保障,助力脱贫攻坚,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和重大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助。构建县域三级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成社会工作站点4362个,全省现有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近12万人。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实名注册志愿者1337.8万人,占居民人口总数的15.9%。2017—2021年,累计销售福利彩票434亿元,筹集公益金132亿元,有力支持了全省社会福利和公益事业加快发展。

殡葬改革更惠民。加强“殡、葬、祭、宣”闭环管理,推进“法治、惠民、绿色、人文、阳光”五个殡葬建设,促进殡葬事业健康发展。2019年起,将绿色惠民殡葬政策纳入全省民生实事范畴,累计为57.28万余名逝者家庭减免或补贴基本殡葬服务费用4.5亿余元,促进基本殡葬服务普惠性、均等化。

婚姻登记更便捷。完成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任务,实现省内任何一个县(市、区)凭当地居住证即可办理婚姻登记,全省实现婚姻登记“全市(州)通办”。推进婚姻领域移风易俗,确定10个县(市、区)为婚俗改革实验区,遏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高额彩礼等不良社会风气,传承发扬中华优秀婚姻家庭文化。

十年来,桩桩为民事尽显浓浓爱民情。踏上新征程,四川省民政系统将坚持以体球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体球网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全省民政事业“583”发展架构为统揽,以“共同富裕”为总目标,以“守正创新”为总基调,再接再厉、奋勇前行、笃行不怠,续写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