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多元救助 点亮流浪乞讨人员回家路

时间:2022-08-01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张雨点 通讯员 单伟伟

近日,在山东省烟台市救助综合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77岁的晓芹(化名)再次见到自己的家人。晓芹的儿子、女儿、儿媳看到久违7年的母亲,激动不已,抱住她久久不愿松开。据晓芹儿子讲述,母亲因患病于2015年4月走失,家人通过各种手段寻找,均无音讯,最近几乎要放弃了,没想到接到了村支书的电话,告诉他们妈妈找到了。

看着母亲衣着整洁,皮肤白净,晓芹的女儿对中心工作人员充满了感激:“妈妈好像还长胖了,感谢你们把她照顾得这么好,还给她落户安置……”

时间拉回到2015年7月8日上午,中心救助巡查小组工作人员在南大街天桥下发现晓芹。她思维混乱,口齿不清,工作人员除了能从口音听出她是东北地区的人、叫晓芹(音译)外,再无法获取其他信息。工作人员只得将她接回中心,为她剪头发、洗澡、换好衣服后,转送至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心理康复治疗。

也是从那时起,中心的寻亲小组便以“晓芹”“东北口音”为突破口,将她的信息上传至全国寻亲网、今日头条等帮助她寻亲;与公安进行人脸比对、采集DNA;结合跨省甄别寻亲联动机制,把她的信息推送至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各地救助管理站进行方言识别,但寻亲一直未果。

时间一天天过去,对晓芹的救助服务从接受救助到医疗康复,再到托养服务、落户安置,寻亲小组帮其寻找亲人的工作一直贯穿始终。在晓芹的寻亲记录里,寻亲小组共对晓芹开展了400多次寻亲问询、200余次心理治疗,利用10多种寻亲方式,经过5次人像比对。

今年7月1日,这场寻亲终于有了转机。中心联合烟台市港航公安分局开展“让爱回家 照亮回家路”公益活动,工作人员再次将受助人员的更新信息发送至市港航公安局进行人像比对。12日上午,工作人员收到结果,经过反复多次人脸比对,晓芹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某镇张某某相似度高达98.91%。这样的消息,让工作人员兴奋不已,他们立即联系当地派出所辗转联系到晓芹所在村的村支部书记,最终确认了晓芹的身份,在中心居住了2506天的晓芹终于找到了家人。

“我们早在2019年6月联合中国失踪人口档案库搭建了直播平台,举办线上‘现场认亲’公益活动。虽然当时晓芹没有找到家人,但有5名长期滞留受助人员当场寻亲成功。”市救助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寻亲小组组长隋永见说。

近年来,中心在流浪乞讨人员寻亲服务中,与各部门协调联动创新寻亲模式,完善受助人员身份信息快速查询机制,建立专业寻亲队伍,在充分利用言语识别、实地查询、站际合作等传统寻亲手段的基础上,联合公安部门强化人脸识别、DNA比对、“互联网+寻亲”等信息技术的运用,拓宽救助寻亲渠道,积极开展多种寻亲行动,已成功帮助多名滞留的流浪乞讨人员寻亲返乡。

今年4月,中心将35名符合条件的长期滞留流浪乞讨人员妥善落户安置在当地福利机构,纳入特困供养范围,并形成常态化的安置机制,救助管理机构在站3个月以上受助人员“零滞留”。“虽然我们妥善救助和安置了长期滞留流浪乞讨人员,但为他们寻亲的工作会一直进行下去。我们定期去福利院和他们交流,多收集一些线索,再细化寻找。”市救助综合服务中心主任王健说,“在落户安置期间,我们已成功为6名受助人员寻找到亲人。”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