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三秦大地与数字公益的相向奔赴
——“乡村振兴·陕西专场”互联网募捐活动上线

时间:2022-07-29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周 亮

聚焦本地乡村振兴,聚集地方慈善组织,聚合百姓乡愁乡情。7月27日至29日,由陕西省慈善协会主办,陕西省委文明办、省民政厅、省乡村振兴局作为指导单位,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以下简称腾讯公益)提供支持的“乡村振兴·陕西专场”互联网募捐活动上线,推介的300多个公益项目涉及乡村振兴、一老一小、扶危助困等多个领域。腾讯公益提供了包括配捐资金、宣传推广、能力提升等在内的一揽子支持,旨在推动陕西构建高质量、可持续的公益生态。

据悉,“乡村振兴·陕西专场”是继4月“乡村振兴·重庆专场”、5月“首届湖北数字公益节”后,腾讯公益支持的又一个区域专场互联网募捐活动。

聚焦地域特点 构建公益生态

好的土壤,只有配以健康的生态环境,才能带来蓬勃向上、强大持久的生命力。三秦大地便是这样一片适合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沃土。

“陕西省委、省政府历来重视公益慈善事业,将其作为落实体球网总书记寄予陕西高质量发展厚望的重要方面之一,作为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之一,在政策支持、发展培育、舆论引导方面为公益慈善事业营造了良好的成长氛围。”陕西省慈善协会副会长赵浩义介绍,在这样的背景下,陕西公益慈善事业快速健康发展,仅在脱贫攻坚的8年时间里,就募集款物价值45.8亿元,实施了千余个产业、教育、健康、消费扶贫项目。

2015年,腾讯公益联合国内多家公益慈善组织、爱心企业共同发起的“99公益日”,让陕西公益慈善事业看到了发展的新方向、新图景。“从那时起,我们便把数字公益作为慈善募集的新业态,并组建了专门团队开展网络慈善工作。”赵浩义说。

就这样,在这片古老的三秦沃土上,现代公益模式发展势如破竹。“从腾讯公益平台的数据来看,陕西的善款金额、捐赠人次等数据一直稳居全国前列。”腾讯公益秘书长葛燄介绍,过去3年,陕西省600多家本土公益组织发起了4000多个公益项目参与腾讯公益平台的互联网筹款,累计筹集12亿余元。“因此,腾讯公益在今年首次创新推出区域专场活动后,就非常期待与陕西合作。”葛燄说。

腾讯公益平台运营负责人余和谦介绍:“目前,‘99公益日’已成为中国参与人数最多、影响力最广的全民公益活动,但我们希望把一年一度的公益嘉年华升级为可持续、长效常态的公益共创。”区域专场活动是一个“引子”,它因地制宜,不但能够吸引本地企业和公众更多参与、持续关注家乡发展,还能倒逼公益慈善组织在熟人社会的监督下进一步提升透明度和执行力,构建高质量、可持续的公益生态。

为助力“乡村振兴·陕西专场”互联网募捐活动,腾讯公益提供了5000万元资金,对公众捐赠部分给予不定比例的实时配捐,提供2000万元用于宣传推广,以及500万元的“益企种花”计划激励金和500万元的企业激励广告。陕西省慈善协会也安排了900万元对农村防疫和关爱退役军人项目予以定向配捐。“我们双方希望借助区域专场活动,促进陕西当地公益伙伴能力成长和数字公益生态建设,让公益慈善门槛更低、更接地气、参与更强、更可持续。”赵浩义说。

打造品牌项目 实现长效帮扶

以往,不少公益慈善项目存在“有钱就设立,没钱就取消”的情况,短视、短期、短效,并不能给受助人带来根本改变。区域专场互联网募捐活动力求在这方面做出改变。

“作为‘乡村振兴·陕西专场’互联网募捐活动的主办方,在遴选把关公益项目时,陕西省慈善协会更看重项目的地域特色,看重品牌的深耕程度,看重效果的长远影响。”赵浩义说。

“延安有我一棵苹果树”助农项目就是其中的代表。

延安苹果种植面积达300多万亩,产量占全国的九分之一;苹果占农民收入的60%以上,是当地农业的第一大产业,更是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然而,由于延安地处黄土高原,梯田条带型果园虽给苹果带来充足光照和最佳口感,但也让机械化生产没有发挥空间。每一棵果树都靠果农们行走于山间,亲自栽种、养护和采摘,种植和销售两大困难长期阻碍果农的收入增长。

2019年,延安市宝塔区政府发起 “延安有我一棵苹果树”助农项目——公众通过项目官方微信公众号认养苹果树一年、待丰收后收到苹果作为回馈——促成苹果的“产前销售”。

为了推动项目打响品牌,腾讯依托自身平台能力,于2020年12月与延安市合作举办“捐步扶贫,延安‘果’真行”公益活动,来自市区各委办局、企业和社会各界的434支队伍、4.3万人累计捐步15.8亿步,促成腾讯公益配捐60万元,为300户困难果农提供了技能培训和种植补贴;2021年10月,腾讯视频又与延安市合作推出“延安有我一棵苹果树”联名会员产品,依托腾讯视频庞大的付费会员群体,促进了认养规模和品牌影响双提升。通过这一系列具体措施,革命老区的果农再也不为销路发愁,有了可持续的、稳定的收入。而当果农有了一定经济保障后,他们更加用心地把果树养护好,苹果有了品质保障。如此,形成良性循环的公益生态。

从“卖苹果”到“卖服务”再到“卖品牌”,项目的转型升级正是得益于公益慈善组织在本地的深耕以及数字公益的助力。“希望通过区域专场活动,推动本土公益慈善组织找准定位,精准施策,成就更多‘延安有我一棵苹果树’这样的优质品牌项目,进而使受助者得到长期、长效、长远帮扶。”余和谦说。

延安有我一棵苹果树公益协会会长曹海洋亦对项目品牌有着更长远的规划。“区域专场有助于我们将品牌衍生出多时、多地、多场景、多主题的活动,比如邀请本地捐赠人采摘、组织果林种植培训、开展延安红色文化游学等等,不断丰富品牌的内涵和外延。”曹海洋告诉记者,协会还打算借助官网平台的认养大数据,为金融系统提供助农贷款依据,让农民拥有更有盼头的未来。

赋能公益伙伴 共同探索创新

“公益慈善组织数字化能力建设,是高质量、可持续公益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葛燄介绍,本次“乡村振兴·陕西专场”互联网募捐活动中,腾讯公益为陕西的公益伙伴提供了线上线下数字公益相关学习和培训,包括第一期腾讯数字人才开放计划、腾讯公益“一起学”平台首期互联网公益系列课程、启动“透明公益助力计划”等等。“我们希望赋能公益伙伴,使他们能够更长期持续地运营公益项目。”

“外婆的礼物”便是陕西众多与数字公益相伴成长的项目之一。

2013年,旨在帮扶农村留守老人的旬阳县守望大山志愿者协会成立了。“最初,我们是通过最传统的方式开展公益活动——牵线搭桥带着爱心人士去山里探望留守老人,捐钱捐物。”发起人张新斌认为,这种给钱给物的公益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留守老人的生活现状,还容易伤害老人的自尊心,而且这种方式依赖捐助者零散供养,并不是可持续的长效公益。

2016年,守望大山提出“以买代捐”的公益模式——通过爱心认购的方式,募集资金给留守老人买鸡苗,老人把鸡苗养大后,再向捐赠者返还鸡蛋——项目取名“外婆的礼物”。但产销如何对接、市场如何挖掘、产品如何推广、项目如何持久,成为协会工作人员亟待解决的一系列问题。“‘以买代捐’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正道,可我们都是半路出家,没有做过公益、没有做过市场,怎样才能把这条正道走下去?”项目负责人吕高升说。

破题来自项目与数字公益碰撞后的“化学反应”。

2016年,在陕西慈善协会的牵线搭桥下,“外婆的礼物”项目得到了腾讯公益平台抛出的橄榄枝。随之而来的是一揽子成长赋能。“腾讯公益给予了我们技术支持、逻辑指导、项目推广和发展培训,使我们渐渐捋清了思路、明确了方向、坚定了信念。”吕高升说。

在数字公益的加持下,“外婆的礼物”项目运作模式不断成熟、销售途径不断拓展、帮扶范围不断扩大、社会影响不断增强。截至2022年6月,项目累计帮扶农村留守老人近1400户;发放鸡苗6.4万只、猪苗826头、玉米21万余公斤;全国超35万人次助力项目,累计筹款超400万元,带动山区农产品销售额超3000万元,助留守老人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

旬阳市城关镇殿湾村74岁的张振印老人便是“外婆的礼物”项目的受益者。儿子去世后,张振印和老伴的身体每况愈下,不但干不了活,看病吃药、日常开销都需要女儿支付,这让她很自责,甚至觉得“自己是个拖累”。2016年,“外婆的礼物”项目找到她,给了她鸡苗。从此,老人走上了“创业路”。如今,张振印养了40多只土鸡,在项目的帮助下,鸡蛋和山货通过互联网卖到了全国各地,老人年均增收5000元。“我能用自己赚的钱给外孙买糖吃、买书看,很有面儿!”张振印说。

“现在,‘外婆的礼物’项目已形成了可持续、可推广、可借鉴的公益模式和帮扶思路。未来,这个项目会涵盖更多产品,在更多需要帮扶的地区孵化,帮扶更多需要帮扶的农村留守老人。”张新斌告诉记者。

可以说,“乡村振兴·陕西专场”互联网募捐活动是三秦大地与数字公益相向奔赴的高潮,更是一个新起点,为陕西公益慈善事业展现新作为打开了更广阔的天地。

从重庆到湖北再到陕西,三次活动的成功足以证明,这种因地制宜的公益形式有利于促进地方公益生态的建设,有利于营造充满地域特色的公益氛围,更有利于让更多本地企业和公众了解公益、参与公益。

“借助腾讯的平台、技术优势,我们希望与陕西以及全国的公益伙伴一道,通过科技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培育可持续且富有地域特点的优质公益项目,构建新时代的高质量公益生态,为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共同富裕贡献力量。”葛燄说。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