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彦川 通讯员 王 凌
福建省三明市作为人口输出大市,农村留守儿童及困境儿童数量较多。为了守护好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三明市以零死角、零距离、零疏漏的标准,全力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及困境儿童心中有光明、生活有光明、前途有光明。2021年,市民政局荣获“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先进集体”。
完善机制促履职,关爱保护零死角
三明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建立了35个成员单位参与的联络和协调工作机制,并对成员单位逐一明确任务分工:市委宣传部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纳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市委政法委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纳入平安建设考核重要内容;市民政局负责完善未保的相关政策、标准,健全关爱服务体系和保障制度等。各区县也相继建立了未保工作协调机制。
2021年,三明市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及困境儿童列入市委专题研究内容,定下主基调,做出总动员。此后,各部门又多次征求意见、召开专题会议,明确了强化政府保护职能、加大社会保护力度等6个方面25项具体工作,完善了长效制度。截至今年4月底,市民政局争取中央和省级农村留守儿童及困境儿童关爱保护专项资金450万元。同时,从省困难群众救助补助金中调剂部分资金用于购买未成年人保护服务。
正是在较为完善的未保工作机制的帮助下,将乐县古镛镇华山社区居民阿兵罹患罕见病的小女儿得到了及时救治。社区党支部书记兼儿童主任杨长连得知阿兵为给女儿治病已欠下几十万元的外债后,迅速联系县民政局、县慈善总会等部门,帮阿兵申请到救助资金8.5万余元;通过网络筹款平台,为其筹集医疗费用19.7万余元;根据政策,为阿兵一家4口申办了低保。
三明市还建立了社会组组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机制,加大儿童关爱类社会组织孵化力度,引导各社会组织参与未成年人保护。目前,全市有儿童关爱类社会组织51家。将乐县火箭救援防灾减灾社工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火箭社工)成立以来,实施了“倾听一朵花开”粉色匿名信、“月光妈妈读书会”等项目,并与无锡灵山慈善基金会共同发起公益项目,免费为留守困境女童提供生理卫生等健康科普书籍。
抓牢重点严落实,关爱保护零距离
入选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的三明市“三聚三化”精准关爱儿童做法(聚人力,关爱服务专业化;聚财力,购买服务规范化;聚需求,关爱保护精准化),目前在各县(市、区)进一步走深走实。
为了提高关爱服务能力,市、县两级民政部门每年对2000余名从事儿童福利工作的专兼职人员进行轮训;招募关爱儿童志愿者1.2万余人、“爱心家长”1486名;累计开展政府购买服务项目72个,依托乡镇、村(居)设立了儿童成长学校。
“我们以争创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为抓手,充分调动各县(市、区)加强未保工作的积极性。将乐县利用现有资源打造了未保大楼,沙县区未成年人保护教育基地投入运营,并引入社会工作服务站,面对面、点对点地为未成年人提供亲情陪伴、心理疏导等服务。”市民政局儿童福利科科长邓玲芳说。
将乐县女孩小兰(化名)在父母离婚后与母亲一起生活。今年1月12日,小兰母亲被热油严重烫伤。小兰在惊恐中拨通了火箭社工的电话求救,社工洪霞和同事立即赶往现场救助。由于小兰家付不起烫伤治疗费用,火箭社工便在水滴筹平台发起募捐,筹得9.2万元。县民政局、白莲镇民政办、保险公司等部门火速发放了救助金1.1万元。县民政局还为小兰申请了城乡困难家庭临时救助金5万元。社工、儿童主任同步为小兰提供心理疏导,并教她打理各种家庭事务。
集聚合力提实效,关爱保护零疏漏
为压紧压实责任,三明市围绕“六大保护”设计了17个重点项目,逐项明确责任部门;细化了58项推进措施,以目标倒推过程、以责任倒逼部门。此外,通过精准摸排、建档立卡、数据共享夯实工作基础,对监护、落户、辍学、亲情联络等问题进行分类,采用层层挂包、爱心结对、社工服务、机构托护、个案化解等方式,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及困境儿童3万余人次。此外,还开展个案辅导500余人次,帮助146名困境儿童解决就近入学问题。在此基础上,市民政局还为全市散居和集中供养孤儿、困境儿童等群体发放了“培蕾护苗”“温情帮扶”等六大惠民礼包。
家住清流县龙津镇城东村的小轩(化名)今年13岁,父母离异后和爸爸、奶奶生活在一起。因父亲患病无法工作,奶奶年老体弱,家庭十分困难,这让小轩变得自卑、内向。村党支部委员兼儿童主任李世香为小轩联系了心理咨询师,对他进行心理疏导。她还带小轩参加生命教育、夏令营和美术培训班等,不断增强小轩对生活的信心。为了更好地帮助更多像小轩这样的未成年人,李世香注册成立了清流县泽惠社工事务所,先后为87名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提供帮扶。该事务所探索的“党员+乡贤+社工”困境儿童精准帮扶模式,已成为全市优秀案例。“现在村里的经济状况比较好,干部群众都很支持,我们会积极探索基层未保工作的可能性,先行先试。”李世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