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南通社会救助“制胜三招”

时间:2022-02-16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周冉冉 通讯员 桑永旺

“绝对贫困”出硬招,“相对贫困”出新招,“急难情形”出快招。2021年以来,江苏省南通市民政局构建了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分层分类救助制度体系,全年共发放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金5.77亿元。

硬招化解“绝对贫困”

对于应对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等基本社会救助的“传统项目”,南通市打出一套组合拳。

建立与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挂钩的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按照上年度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30%—40%,制定本年度低保标准。

同时,创新“物质+服务”的救助新方式,建立基本生活和照料护理相结合的特困供养标准调整机制,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不低于低保标准的1.3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按全护理、半护理、全自理分别以不低于低保标准40%、20%、10%的比例提供照料护理服务,集中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护理由县级政府兜底保障。

据统计,目前全市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750元。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有城乡低保对象31032户、42799人,2021年度发放城乡低保金3.12亿元;共有特困人员21234人,年度支出特困供养保障金2.5亿元。

新招破解“相对困难”

83岁的王大爷没有住房,退休金不多,长期寄宿在亲戚家中。2016年,王大爷突发脑梗,每月只靠退休金入不敷出,又因不符合相关政策,无法申报为特困供养对象。

2017年2月,王大爷所在的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兴街道了解后,将他的情况汇报给区民政局。区民政局参照2016年《体球网特殊困难人员救助供养工作会议纪要》,将其评定为参照特困供养对象纳入开发区敬老院集中供养,享受医疗救助政策,其退休金交由开发区敬老院保管。

如皋市九华镇如海村的老田和90岁的母亲以及30岁的女儿共同生活,一家三口都靠女儿的工资支撑。老田和母亲患有慢性病,医疗费用是一笔很大的开支,家庭负担很重,但家庭人均收入超过了低保标准。如皋市民政局通过调查、核算,按照规定为老田家扣减了医疗支出,扣减后其家庭人均收入低于低保标准。于是,老田一家被纳入支出型困难家庭保障。今年1月,老田领到了临时救助金800元,解了一家的燃眉之急。

2021年,南通市集中开展了低保边缘和支出型困难家庭认定,形成了包括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四类对象的低收入人口体系。2021年第四季度,全市按照统一认定范围、统一认定标准、统一认定步骤、统一认定责任的“四统一”规范,以及镇(街)先行摸索、集中收集操作疑问、县级组织培训答疑、规范化规模化全面铺开的“四步走”工作机制,全面推进全市低收入人口认定工作。

全市共摸排原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有重病患者或慢性病人的家庭、残疾人家庭等六类重点对象84356人,新认定低保边缘家庭4263人、支出型困难家庭248人。

南通市将低保边缘家庭中的重病、重残人员纳入“单人保”,目前全市共有1184人享受“单人保”政策。探索实施特困边缘群体救助,将这部分特殊困难人员按程序纳入特困供养或协调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目前全市共52人纳入保障范围。另外,还对支出型困难家庭的重病、重残等人员开展基本生活救助、粮油实物帮困等救助,极大地化解了特殊困难家庭的日常生活困难。

快招缓解“急难情形”

海安市南莫镇姜刘村的村民老高,最近解决了件愁难事。

10多年前,他的女儿丽丽(化名)患上了一种罕见病。十几年间,他们跑遍了各大城市的医院为女儿治病,高额的医疗费用让这个家庭陷入困境。

2021年7月,在新出台的医疗政策中,终于有了针对罕见病的优惠政策,之前高达十几万元的特效药,报销之后只需自付4万元左右。然而,每年4万元对于一个普通农村家庭来说,仍然是沉重的负担,老高一家的生活很是窘迫。

海安市民政局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老高一家的困难后,迅速为其申请了临时救助。几个月后,老高就拿到了5000元救助金,解了燃眉之急。

对于突发性、应急性生活困难,南通市优化了临时救助申请、受理、核查、审批、标准确定、制度衔接、监督管理七个方面操作路径,提高了救助标准,简化了办理程序。

对因火灾、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以及遭遇其他特殊困难等原因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需要立即采取救助措施的,直接给予急难型临时救助,不再开展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民主评议以及审批前公示。

据统计,2021年南通市共计实施临时救助11864人次,支出1411.4万元;人均救助额为1189.6元,同比增长13.88%;转介慈善救助支出72.4万元。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2年2月16日)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