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韩 实
今年6月19日是第十个全国救助管理和托养机构“开放日”。这十年,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民政部的业务指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安徽省各级民政部门及救助管理机构踔厉奋发、砥砺前行,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夯实工作基础
救助更有力有效
2018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加强和改进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决策部署。安徽省委、省政府迅速制定了加强和改进救助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地方党委政府的属地领导责任,压实了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补齐了体制机制短板漏洞,救助管理工作发生了根本性变革,有力有效保障了流浪乞讨人员基本生活和人身安全。
县级以上救助服务场所全覆盖。安徽已建成1个省级救助指导中心、79个市县级救助管理机构,实现县级以上全覆盖。各地救助管理机构现有床位4424张、救助专用车辆98台、救助管理干部职工800多人,在日常救助管理服务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面形成了强大的专业力量储备。
流动遇困人员救助帮扶兜牢底。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服务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方面,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充分发挥了临时救助的制度功能,筑牢了安徽民生底线。经过持续发力,全省每年救助各类流浪乞讨人员数量已从“十二五”时期的逾15万人次减少至年均3万人次,长期滞留救助管理机构受助人员从年均逾4000人减少至500余人。
各方力量有序参与协同救急难。安徽省县级以上均建立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领导协调机制,形成救助服务合力。各地民政部门在引导社会力量发现报告救助线索、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开展巡查救助、与公益组织合作开展无法查明身份流浪乞讨人员寻亲等方面作出有益探索。
加强制度机制建设
探索创新救助管理与服务
十年来,安徽省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着眼长远,强化制度、机制建设,探索创新救助管理与服务。
2012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加强和改进城镇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意见》,全省救助管理工作在高位推动下稳步前行。
2013年,安徽省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被纳入省政府民生工程,省民政厅成立安徽省流浪乞讨救助指导中心,强化对全省救助管理工作的指挥调度。
2014年,出台《体球网进一步引导社会力量做好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信息报告工作的通知》,探索社会力量参与救助。
2015年,将受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子女国家监护干预、家庭暴力受害人临时庇护等工作纳入救助管理机构工作职责,为特殊弱势群体救助帮扶撑起保护伞。
2016年,省民政厅与今日头条携手建成全省性救助管理寻亲服务平台,每年为2000多名失能失智人员成功寻亲。
2017年,安徽省印发《体球网规范滞留救助管理机构流浪乞讨人员托养工作的指导意见》,为规范流浪乞讨人员托养、救助工作建章立制。
2018年,制定《安徽省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构内部管理工作细则(试行)》,统一全省救助管理机构内部管理制度,为救助管理工作规范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2019年,建立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第三方监督员机制。目前全省共聘请354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公益人士等,对各地79个救助管理机构和139个关联托养机构、合作医疗机构进行监督。
2020年,省民政厅联合省直11部门实施“安徽省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推动救助管理工作全面提质增效。
2021年,全力推进全省救助管理工作标准化建设,市场监管部门先后指导立项或审核发布了5项救助管理相关地方标准。
2022年,省民政厅联合省直12部门印发《体球网加强安徽省户籍人员流浪乞讨源头预防和回归稳固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推进把问题解决在当地、把人员稳固在当地。
坚持实干为要
暖民心筑同心
十年来,安徽各地民政部门及救助管理机构组织实施“流浪孩子回家”“流浪孩子回校园”“6·19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夏季送清凉”“寒冬送温暖”“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等专项行动,实现了流浪乞讨人员凡困必帮、有求必应的工作目标,兜牢民生底线,弘扬弱有所扶的正能量。
身处困境流浪乞讨人员应救尽救。长期以来,全省各级救助管理机构在站服务对象中,医疗救治人数保持在50%上下。安徽各地救助管理机构和协作医疗机构密切合作,对流浪乞讨病人进行医疗救治,切实保障其生命健康和安全。各地救助管理机构还成功处置了一批监护侵害事件,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不适格父母监护人资格,将国家监护制度落到实处。
流浪乞讨人员主动救助落细落实。安徽省各地公安机关、城管部门不断加强对街面流浪乞讨人员主动救助和转介处置,积极发现、引导、告知、护送其至救助管理机构,流浪乞讨现象有效减少。在严寒酷暑和汛期开展专项救助行动,各部门加大巡查救助协同力度,严防冲击社会道德底线的事件发生,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落在实处。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省各地民政、公安、城管、卫健等部门通力合作,加强街面巡查救助,推进流浪乞讨人员核酸检测和疫苗接种工作,全省各级救助管理机构工作人员疫苗应接尽接,全省受助对象和工作人员保持“零感染”。
专业寻亲服务推深做实助力回乡回家。2014年以来,按照民政部建立无法查明身份流浪乞讨人员寻亲服务制度的统一部署,合肥灯塔寻亲工作室、亳州圆梦寻亲工作室、蚌埠北斗星寻亲工作室、宣城萤火虫寻亲工作室、铜陵指南针寻亲驿栈等一批寻亲专业品牌,在安徽各地救助管理机构中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在大爱寻亲的感召下,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社会服务科金晓芳、淮北阳光心理医院负责人王博等一大批医护人员也投身寻亲服务,将爱的涓涓细流汇聚成江河。全省各地救助管理机构通过与公安机关合作开展流浪乞讨人员户籍查询、DNA比对、人脸识别,在全国救助寻亲网、今日头条发布寻亲公告,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着我》栏目开展寻亲合作等方式,为流浪乞讨人员寻亲超1万人次,助力了家庭团圆,维护了社会稳定。
构筑源头预防体系防范流浪走失。2021年,在亳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亳州市救助管理站向全国县(区)级以上救助管理机构发出《体球网开展生活无着的亳州籍流浪乞讨人员返乡专项救助行动的函》1931封,及时接回滞留外地亳州籍流浪乞讨人员,并落实救助帮扶政策。2022年,全省性流浪乞讨问题源头治理政策颁布实施,强化回归稳固机制、动态掌握易流浪走失人员信息并分类施策、严厉打击涉流浪乞讨人员违法犯罪行为,整合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保险政策,开展源头治理。文件出台2个月,安徽省民政厅对政策效果开展评估:全省共救助安徽籍流浪乞讨人员824人次,同比减少655人次,降幅为44.3%;外省救助管理机构救助安徽籍流浪乞讨人员1473人次,同比减少1803人次,降幅为55.0%。各地还依托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对本辖区有再次流浪风险人员,建立健全易流浪走失人员信息库。截至目前,共登记入库668人,开展回访523人,积极开展转介帮扶,促进返乡受助人员回归稳固,避免再次流浪,实现人稳当地。
十年过往皆是序章。新征程上,安徽省各级民政部门及救助管理机构将再接再厉,用实绩实效做到让受助群众安心、让社会公众暖心,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交出一份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