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在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中,国家主席体球网温暖人心的话语萦绕在民政人耳畔。虎年新春来临之际,全国各地的民政干部走村入户慰问民政对象,看看困难群众家里是否暖和、年货是否备齐,问问社区居民举办了哪些活动、有什么期盼。各地民政服务机构也纷纷行动起来,组织策划丰富多彩的迎新春活动,烹饪更丰盛的饭菜;服务对象的被褥换洗得更干净,衣着打扮得更喜庆。连日来,本报记者通过走访或连线方式持续关注民政人的春节慰问行动、服务对象的心声、社区居民的反映,记录了基层民政工作者访民情、问民需的串串足迹,捕捉了民政服务机构中的浓浓年味,见证了城乡困难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深深向往。本报今日推出专题策划——“困难群众的祥和年”,和广大读者一起感受他们的幸福和温暖。
折纸上的未来
本报记者 柳 旭
1月19日早上6点半,天还没有亮,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区焦西街道祥和社区居民王爱琴已经在厨房里忙活起来。当天,她的儿媳要上早班,家里的早餐由她准备。看了看家中的食材,王爱琴打算做鸡蛋羹和手抓饼。
和面、烙饼、打鸡蛋、上蒸锅,不一会儿,香喷喷、热腾腾的早餐就准备好了。王爱琴和老伴儿、儿子、孙子围坐一桌开始吃饭,边吃边聊,有时说话,有时打手势。
王爱琴的儿子、儿媳、孙子都有听力障碍。她的儿子在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学的艺术设计,曾在一家广告公司上过班,后来由于沟通不便,一直没找到固定工作;儿媳在超市里找了一份整理蔬菜的工作,上一天早班再上一天晚班;孙子8岁时做了人工耳蜗,已经上小学五年级了。
早饭后,王爱琴收拾好碗筷,又打扫了一下房间,然后开始陪着孙子上网课。“叮咚……”上午9点,伴随着一阵清脆的门铃声,有人在门口喊了一句:“王阿姨,我们来啦!”王爱琴开门一看,区民政局、区社区办、街道、社区的工作人员拎着米、面、油,上门走访慰问来了。“快请进,快请进!”王爱琴笑呵呵地招呼大家到客厅落座。
“日子过得怎么样?家里还有什么困难?年货都备齐了吗?”在走访人员与王爱琴交流的过程中,她的儿子也坐在一旁,虽然听不见大家在说什么,但一直用微笑表达着对大家的谢意,眼神中透着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目前,家里的生活主要靠我们老两口,我们要是不在了,还真放心不下他们一家人。”聊到家里的状况,王爱琴看着坐在一旁的儿子说,“多亏了党的好政策,我儿子现在能享受低保,孙子每月也有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补贴,我相信未来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来,和叔叔阿姨们打个招呼。”看到孙子上完课从房间里走出来,王爱琴说,“这孩子学习挺用功的,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让他好好学习,长大了不仅能照顾自己和父母,还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说话间,王爱琴拿出了一个虎头折纸手工作品。“这是我孙子不久前做的,上面的字也是他写的。”王爱琴用手指着折纸上的字说,“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我孙子还给我讲了这几句话的意思。”王爱琴说,“我觉得他是真的理解了,也明白了这几句话对于我们这个家的意义。”
春节前的约定
本报记者 王 睿
1月21日,周五,于振东老人早早就起来了,这天是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青山区益善社工服务社上门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日子。
早上九点多,老人家里热闹起来。社工小燕拿着抹布对于振东老人说:“于大爷,今天我们要大扫除,马上就过年了。”老人笑着说:“你们平时打扫得这么干净,天天跟过年似的。”“那咱们也得彻底清扫一下,这叫过年的‘仪式感’。”小燕说完,大家都笑了。
年逾八十的于振东老人早年丧子,离异后独自一人生活,是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因为老人身体不是很好,又不愿意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青山区民政局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青山区益善社工服务社定期上门服务。“区民政局平时也会经常去看看老人家的情况,他自己一个人生活,耳朵有点背,眼神也不好,我们就多留心一些。”青山区民政局社会救助股的杨陈琳介绍说,春节临近,区民政部门会走访慰问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他们一起包饺子、吃团圆饭。“和这些老人一起迎新春,是我们的传统。”
把窗帘摘下来清洗、窗户擦干净、卫生间的边边角角打扫一遍……小燕她们一边手脚麻利地收拾着屋子,一边和老人聊着天,屋子里笑声不断。“这些孩子就跟我自己的孩子一样,买菜、做饭、洗衣服,啥都不含糊。周二和周五,她们准来,帮我打扫,陪我聊天。前一阵子我病了,她们就天天来照顾我。”说起现在的日子,老人很是感慨,“疫情期间,区民政局的孩子们还上门给我送口罩、送饭菜。我这个老头子,有人惦记着,有福气啊。”
炖菜花、西红柿炒鸡蛋、馒头,午饭很快端上桌,老人开心地拿起筷子。“她们了解我的口味,我不爱吃肉,这些都是我爱吃的,很顺口。”老人笑着说。
等老人吃完,收拾好碗筷,要离开了,小燕叮嘱老人:“于大爷,冰箱里的饭菜,您拿出来热透了再吃。对联、福字、新衣服、新鞋,区民政局给您准备好了。新的床上用品,我们下次来给您换上。”“知道了,孩子。”老人答应着。“您看看过年还需要准备什么?我们下次给您带来。”小燕又问。“党和政府都给我准备齐了,我啥也不缺了。你们来就行了,我等你们。”老人认真地说。“放心吧,于大爷,咱们不见不散。”小燕拉着老人的手,笑着说。
棉袄里的心意
本报记者 王 铭
过新年,穿新衣,是孩子们最期盼的礼物、最朴素的愿望。1月19日,当从社工姐姐黄婷手里接过新棉袄后,正在火炉边看书的小怡兴奋地起身试穿了起来。听到一旁奶奶的称赞声,12岁的她露出了羞涩的微笑:“新棉袄很合身、很暖和,真的有一种过年的感觉。”
小怡是湖南省株洲市芦淞区贺家土街道曹塘坝社区的留守儿童,爸爸在外地务工,从小与奶奶生活,是区未成年人关爱保护社工项目的服务对象。4年来,承接该项目的株洲市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不仅链接爱心企业,常态化帮扶小怡一家,还联动当地志愿者定期进行居家探访、辅导学习,陪伴参与公益活动,让性格内向的小怡脸上有了自信的笑容。
说起这份礼物的由来,株洲市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王鹏打开了话匣子。他介绍说,2021年12月底,机构的9名社工联合志愿者开展入户走访时了解到,孩子们都盼望能穿上一套新衣服过年。于是,他们第一时间链接到一家儿童服饰厂,为孩子们制作爱心棉服套装。
为确保孩子们穿上合身的衣服,株洲市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社工和志愿者再次上门,为孩子们量了身高、肩宽、腰围等。家住庆云街道庆云山社区的孤儿小馨开心地说,得知上门的社工哥哥、社工姐姐记下这些信息,是为了给她定做漂亮的衣服时,她心里暖暖的、甜甜的。
温暖,如约而至。1月13日起,棉服套装陆续送到了孩子们手上。社工栗健说,小馨在拿到衣服时还开心地告诉他们,她的英语进步很大,她盼着快点长大,通过知识改变命运,能够尽自己所能帮助更多的人。
据了解,芦淞区近年来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优势,开展未成年人关爱保护项目,搭建了以强制报告、应急处置、评估帮扶、监护干预等四项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关爱保护网络,针对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留守儿童开展一对一的精准、精细个案帮扶,让孩子们享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社区里的点赞
本报记者 雷 耀
单手滑动着轮椅,穿梭在各个案桌前,停在这张桌子前展展纸,挪到那张桌子前研研墨,还不时把写好的“福”字开心地向居民展示……在1月19日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宝丰街道三五零六社区举办的“欢欢喜喜过大年 红红火火迎新春”迎新团年系列活动之“迎新春 送春联”活动现场,一个特殊的身影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他就是社区居民熟识的“轮椅上的志愿者”——桂成胜。
活动室内,联排的小红灯笼挂满了屋子,来参加活动的居民各个脸上挂着笑容,几位来自硚口区老干局和社区的书法爱好者正在挥毫泼墨,一派热热闹闹迎新年的景象。“张姐,来领春联了。”“李叔,那边有多款‘福’字,可以领取你喜欢的。”……桂成胜热情地上前跟大家打着招呼。
“按照社区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我们严格控制了参加本次活动的人数,但这并没有影响现场的氛围,你看,这不,还是很热闹的。”一位现场的社区工作人员介绍道。
为了能够让更多的居民领取到喜欢的春联和“福”字,在活动开始前,桂成胜和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一起把提前写好的春联在社区周边的4个片区、8个网格内进行了悬挂,居民可以自愿领取,避免人员聚集、扎堆。一位居民在拿到心仪的春联后高兴地说:“一出门,随处可见挂着的春联,过年的氛围很浓厚,社区的服务真贴心。”
知道社区还为辖区困难群众准备了肉丸、鱼丸等年货大礼包后,桂成胜自告奋勇要和志愿者一起上门送大礼包。“栗大爷,我们来给您送年货了,开心不?”桂成胜把礼包递给了80岁的独居老人栗大爷,老人激动地说:“感谢大家还记挂着我,是你们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桂成胜患有肢体一级残疾,4岁时被火车轧伤,从此仅靠一只右臂顽强地生活着。他与母亲相依为命,两年前,他的母亲离世了。现在,54岁的他一个人生活,是社区的重点帮扶对象。逢年过节,我们都会组织人员上门慰问,让他感受到来自社区大家庭的关爱。”三五零六社区党委书记兼主任褚芹芹说,“生活再难,桂成胜也不怨天尤人,始终用健康、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笑对人生。他的这种精气神,也深深感染了我们这些社区工作者。”
每次社区一搞活动,桂成胜总是第一个报名参与志愿服务。同日举行的迎新团年系列活动之“温暖过新年”活动中,辖区20多位独居老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等欢聚一堂,一起吃团圆饭,在现场依然能看到桂成胜和志愿者忙碌的身影。就餐的孤寡老人张奶奶向他们竖起了大拇指,为他们点赞:“感谢你们,让这个冬天不再寒冷,让这个新年不再孤独。”
“接受帮助,传递温暖。”桂成胜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这些年,桂成胜在接受社区帮扶的同时,用做一名志愿者的方式回馈社区,传递温暖。他的热心肠,感染了街坊,也温暖了整个社区。
礼包中的惊喜
本报记者 王 睿
1月13日一大早,贵州省六盘水市民政局驻钟山区南开苗族彝族乡玉兰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张二华和队友就从驻地出发了,他们要去给村里的困难群众送爱心包。“这些爱心包是省慈善总会捐赠的,满载着党和政府对群众的关爱,我们今天是把这些爱和温暖精准送达的‘快递小哥’。”张二华笑着说。
春节临近,六盘水市民政部门统筹开展困难群众新春慰问活动,链接各方资源,扩大慰问面,到低保对象、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三留守”人员等家中走访,送去慰问金、爱心包等,让困难群众过个温暖祥和的春节。
张二华他们来到4岁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舟舟家。一进门,舟舟就迎了出来。“舟舟,起这么早啊?”张二华拍拍他的头。舟舟腼腆地笑了笑,拉着张二华的手,好奇地看着他们搬进屋里的爱心包。“这比原来有很大进步了,以前他见到我们就躲,现在熟悉了,才不认生了。”张二华笑着说。舟舟的父亲已经去世,母亲随后离家不知去向,他和年过七十、无劳动能力的奶奶一起生活,被纳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范围。“老人家,您生活上有什么问题就和我们说。”张二华对舟舟的奶奶说。“现在吃穿都不发愁,舟舟还上幼儿园接受教育。要过年了,你们把年货都帮我们准备好了,我还有啥困难?我们可知足了。”老人笑着说。
离开舟舟家,张二华他们来到了钟勇家。钟勇因意外导致丧失劳动能力,儿子在外务工收入不高,儿媳去世了,妻子在家照顾他和两个年幼的孙子,一家人生活比较困难。了解到他家的情况后,民政部门及时予以救助,让他们的生活有了保障。此次开展新春慰问活动,他们一家被列为慰问对象,收到了爱心包。“彩笔!太好了,我们都爱画画。”“还有手套,看着真暖和。”“这件衣服给爷爷穿正合适。”……打开爱心包,钟勇的两个孙子就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看着两个孩子高兴的样子,钟勇拉着张二华的手哽咽地说:“政府想得太周到了,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随后,张二华一行奔赴下一名困难群众家中。“玉兰村有15个爱心包要送到困难群众手中,我们要加快速度,把政府的关爱和温暖早一点送达,让群众踏踏实实过个幸福年。”张二华说。
雪花下的温暖
本报记者 安 娜
1月21日,刚刚进入“大寒”节气的北京城,连续飘了两天的雪花,寒气逼人。一大早,大兴区委社会工委区民政局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科科长刘通就驱车前往四十公里外的困难群众家中开展新春走访慰问。
上午9时许,刘通在南辛店二村村口和采育镇政府的工作人员汇合。据采育镇民政科的吴红艳介绍,当天要走访的第一户是赵淑琴和李修文一家。“赵大姐和李大哥都已60多岁了,一家4口中两个孩子分别为智力一级残疾和精神二级残疾,属‘一户多残’低保家庭。”
大家提着米、油、鸡蛋、棉被等慰问物资一起往赵淑琴家里走,没想到老两口早早地等在门口,“天气太冷了,大家快进屋坐坐。”
院落不大,但被老两口收拾得干净利落,屋内还摆放了很多绿植,生机盎然。坐定后,刘通详细询问了赵淑琴家庭的救助保障情况。据赵淑琴介绍,全家现在每月可享受低保,还有打零工的收入,生活有保障。得知赵淑琴的女儿前段突然身体不适瘫痪在床,刘通结合相关政策给老人提出了建议:“从2021年开始,北京市困境家庭服务对象入住养老机构或残疾人服务机构可减免费用。如果您觉得照护吃力,可以把孩子送到机构托养。”
从赵淑琴家离开后,刘通一行又马不停蹄地赶往采育镇北山东村张国莉家。
今年53岁的张国莉,脸上挂着微笑。如果不是工作人员介绍,无法想象她其实是一位癌症患者。“2011年,我被检查出患了乳腺癌。那时候孩子才10岁,感觉天都要塌了。没想到祸不单行,3年后我爱人又被检查出肾癌。”提起过往的经历,张国莉的语气有些沉重。
吴红艳介绍,因张国莉夫妻两人都是重大疾病患者,按照政策可以享受相应的生活补贴。孩子属于16周岁以上接受全日制本科及以下学历教育的在校生,也可享受相应的补贴。
“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帮我们渡过了这么大的难关。现在,我们全家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孩子大专也快毕业了,目前在幼儿园实习,很快就能走上工作岗位了。”张国莉说,“我们一定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今年我还种了几棵核桃树,希望能有一些收成。”
刘通一边安慰张国莉,一边在纸上写下了自己的手机号码:“张大姐,给您留下我的联系方式,以后有什么困难随时给我打电话,我们会尽最大努力帮助您!”
刘通告诉记者,到困难群众家中走访慰问,一是为了在春节前为他们送去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二是为了查看各镇街救助政策落实情况;三是实地了解困难群众的急难愁盼,为2022年的全区社会救助工作锚定方向。“根据这次走访了解到的情况,采育镇政府对赵淑琴和张国莉家的救助保障政策落实是精准到位的。今年,我们将以聚焦政策执行、聚焦群众急难、聚焦贫困边缘群体为重点,全力做好各类困难群众救助保障工作。”
从张国莉家出来,已过中午时分。简单吃了几口饭菜后,刘通又开始了下午的走访慰问。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2年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