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度北京市青少年短道速滑联赛现场。
2021年北京城市副中心青少年冰壶普及活动现场。
2021年4月,北京护理学会组织冬奥建设者开展外伤包扎等急救知识培训。
2021年北京市花样滑冰联赛现场。
2022年1月5日,北京市石景山区糖葫芦国艺传播中心在鲁谷街道七星园北社区及苹果园街道苹四社区,开展“非遗中国 点赞冬奥”面塑冰墩墩活动。
本报记者 伍 欣
一起向未来,共赴冰雪之约。
随着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进入倒计时,社会各界迎接和服务冬奥的氛围愈加浓厚。
社会组织作为重要的社会力量参与冬奥服务,使命光荣、意义重大。2021年10月27日,北京市社会组织管理中心发出《北京市社会组织助力北京冬奥会倡议书》,号召全市社会组织发挥专业优势为成功举办冬奥会贡献力量。全市社会组织积极响应,为服务冬奥作出贡献。截至目前,已有 160 余家社会组织参与了冬奥会各项服务工作。
宣传冬奥文化 共建包容和谐社会
2022年北京冬奥会恰逢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奥运和春节的相遇是两千多年东西方文明相向而行难得的缘分。
1月25日,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和《文明》杂志社向全世界推出“《奥林匹克宣言》——美丽的奥林匹克文化长卷Ⅲ”,以举办过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的23个国家和43个城市的节日为线索,展示五大洲不同民族的节日文化,彰显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框架下,努力超越文明隔阂和冲突,共建包容、和谐的人类社会的努力。
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推出了“奥运体育文化线上推广系列活动”,其中,“奥运遗产”微视频上线后点击率约124万,“急智冬奥”手游赛事活动参与逾万人次,“悦冬”健身操视频总点击率达到20.5万人次。促进会还开展了奥运文化“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等活动,举办体育电影展映、冬奥文化展览、冬季冰雪健身操宣讲推广等,吸引了众多市民群众参与。
1月20日,北京市正大慈善基金会捐资2000万元参与援建的华侨冰雪博物馆落成。博物馆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在博物馆二层的“正大厅”,珍藏有来自世界各地与冰雪运动和冰雪文化相关的各类书籍。中国侨商联合会会长、正大集团资深董事长、北京市正大慈善基金会荣誉理事长谢国民表示,华侨冰雪博物馆的建成是海外华人华侨积极参与北京冬奥会的生动记录,也为推广冬奥文化贡献力量。
1月14日,由北京市行业协会商会综合党委、北京市妇联发动7家联合党委妇工委所覆盖的380家社会组织共同绘制,长202.2米、宽0.9米的“巾帼助冬奥 彩卷筑梦想——北京社会组织女性手绘奥运七彩长卷”被捐赠给北京奥运博物馆。北京市社工服务机构第一妇女工作委员会主任肖祖华心情激动地告诉记者,有份自己参与绘制的长卷被收藏了,“长卷包括了绿色出行、文明用语、运动项目、传播奥运文化等内容,蕴含了首都女性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期盼,融入了社会组织对成功举办冬奥会的祝愿和支持。”她说。
普及冬奥知识 让体育精神融入百姓生活
“早前冬奥会在乡村还不是流行词,很多乡村孩子对冬奥会不太了解。但通过这次征文活动,孩子们查阅资料、观看视频,对奥运场馆、比赛项目、吉祥物、冬奥会的意义等方面都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这就是我们参与征文活动最大的意义。”来自河南省嵩县饭坡镇牛家沟小学的白会娟老师表达了参加“桂馨乡村儿童征文比赛”的感受。
2021年10月—11月,北京桂馨慈善基金会面向乡村学校师生发起“冬奥有我——2021年桂馨乡村儿童征文比赛”活动,共收到河北、河南、贵州、湖南等8省13县6818名孩子提交的作品,通过比赛,激发出乡村孩子们对冬奥和冰雪运动的浓厚兴趣。
为了让全世界更多的青少年了解、支持、共享北京冬奥,2021年12月26日—2022年1月4日,北京民合国际交流基金会联合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校园文化专项基金承办“祝福冬奥圆梦冰雪”国际青少年绘画展,受到国内外青少年热烈欢迎,共收到作品近3万幅。
2021年12月24日,北京气象学会工作人员在丰台区西马金润小学开展“冬奥气象科普”主题讲座,通过讲座,同学们了解了气象条件对体育赛事的影响、冬奥会举办与气象的关系等知识,以及气象人为顺利举办冬奥会所做的观测、筹备等工作。北京恒爱养老服务中心在朝阳区东风地区石佛营西里、南里社区开展“冰雪文化进社区、全民参与迎冬奥”社区服务宣传活动,通过冬奥知识竞答、冰壶竞技等知识性、趣味性活动,吸引近200名社区居民参加,让体育精神走进社区、融入居民生活。
推动全民参与
助力“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实现
北京市体育总会从2015年起创办大众冰雪北京公开赛,每年举办一届,2021年第七届大众冰雪北京公开赛直接带动万余名冰雪爱好者参与其中。北京市体育总会竞赛活动部部长刘淑靖介绍,近两年来,总会联合20多家市级体育协会举办了100余场“进校园、进社区、进一线”冰雪普及活动,吸引近5万人参与。同时,组织冰雪知识和冰雪运动宣传活动、普及推广、系列赛事172场,观看聆听人数达44.59万人,39800余名冰雪爱好者走上冰雪亲身体验,带动11万余名市民参与其中。今年1月,总会组织开展了“全民健身迎冬奥、体育社团在行动”系列活动,36个市级体育社团启动了丰富多彩的线上活动,活动将持续至3月。
2021年12月,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举办第十二届北京奥运城市体育文化节,“冬奥距离2022”健康走跑、迎冬奥主题体育文化广场、青少年冰雪公益课堂、“悦冬”冰雪健身操、“魅力奥运村·相约冬奥会”冬奥宣传系列活动、第二届“京宝儿”杯京津冀冰蹴球大赛北京赛区选拔赛等众多线上线下活动吸引近200万人次社区群众参与。
针对延庆区、门头沟区等远郊区青少年开展冰雪运动经费不足问题,从2019年开始,北京奥运城市发展基金会每年开展“校园冰雪运动”青少年冰雪运动项目,帮助解决冰雪运动装备、师资和场地等方面困难,使数万名中小学生学到了冬奥知识,实现了上冰雪的愿望。同时,基金会连续3年开启“共享冰雪乐趣”残疾人冰雪运动项目,持续为延庆区各残疾人活动中心、全市残疾人体协所属单位以及全市特教学校配备冰壶等运动器材,让广大残疾人朋友共享冰雪运动乐趣。
科技助力冬奥 让体育更智慧
2021年11月19日,中关村数智人工智能产业联盟与中国花样滑冰协会签约,通过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科技手段,围绕AI辅助竞技、动作识别与姿态分析、智慧场馆建设、训练保障和体育赛事信息化解决方案等方面开展合作,为花样滑冰训练和比赛提供技术支持。联盟根据中国花样滑冰运动员和场景应用需求,与协会共同打造“花样滑冰AI辅助评分系统1.0”,该系统运用视觉技术算法与深度学习,对视频数据的人体骨骼、形体动作进行捕捉识别,实现稳定性可视化的比赛评判,系统还可广泛用于练习考级、影视制作等。1月21日,花样滑冰AI辅助评分系统1.0成功发布,并启动了系统2.0战略合作。
“我们希望充分发挥联盟在行业及技术产业的平台优势,以及人工智能公司的技术优势,利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数字孪生、5G+8K等技术,为体育行业的智慧化发展赋能。”中关村数智人工智能产业联盟秘书长贾昊向记者表示,下一步,联盟将吸引更多人工智能企业加入到花样滑冰AI辅助评分系统的产品研发中来,从助力冬奥会入手,挖掘出更多的应用场景,进一步助推后奥运时代我国体育行业转型升级。
开展专业培训 为冬奥保驾护航
2021年12月,北京护理学会面向全市各级医疗机构护理管理人员、护士,举办了北京冬奥会保障服务护理线上培训。培训聚焦奥运赛事期间传染病的识别与预防、突发应急事件的处理、各项目运动损伤急救转运及注意事项等内容,全市医疗机构1.8万余人次参与培训。
北京预防医学会采用线上培训方式举办了北京2022冬奥会保障传染病防控能力提升培训班,邀请10位专家就新冠肺炎和流感等高发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冬奥会期间重点单位传染病防治与消毒监督检查要点、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保障等内容进行讲解,全市三级医疗机构感染控制科及相关科室、市区疾控中心、市区卫生健康监督所相关专业人员及参加冬奥保障相关人员共计19629人完成了课程的学习和考试。
制作花束、编写手册
展示社会组织服务冬奥风采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派绒线编结技艺”钩编而成的玫瑰、月季、铃兰、绣球、月桂、橄榄、波斯菊,经过造型后捆扎成颁奖花束。
1251束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颁奖花束中,北京新生命养老助残服务中心参与了其中近500束的制作。2021年11月至2022年1月,经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北京市残联推荐,在恒源祥集团组织和支持下,北京新生命养老助残服务中心共召集北京多个城区的150余名残疾人朋友参与绒线花制作,包括79474片花瓣、12560片叶子,共计638万多针,向全世界展示出中国残疾人的手工技能。
2020年12月,北京新生命养老助残服务中心还中标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委会《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残疾人服务知识手册》的编制项目,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手册编写完成,为各业务领域、场馆团队开展残疾人服务工作提供切实有效的支持。2021年11月24日,该手册在“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倒计时100天主题活动”上正式发布。
2020年5月—2021年11月,北京新起点公益基金会组织40余名残疾人无障碍督导员完成了涉冬奥场馆、酒店、医院和商圈等3000多个无障碍设施点位的勘察、督导和技术指导。基金会培训的29名残疾人无障碍体验人员中,有4名残疾人被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委会聘为无障碍设施体验员。
“作为残疾人,同时也是社会组织从业者,能参与到北京冬奥会服务工作中,我觉得特别自豪和激动。通过参与冬奥会服务,也传递出社会组织、残疾人朋友对冬奥会的祝福和期盼。”北京新生命养老助残服务中心主任、北京新起点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唐占鑫向记者表达了心声。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2年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