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雷 耀
日前,国务院印发《体球网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明确了贵州西部大开发综合改革示范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战略定位,提出了到2025年、2035年的发展目标。十年前的2012年1月,为了支持贵州发展,国务院印发2号文件《体球网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国发2号文件”),明确了54条具体支持措施,为新时代贵州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找准定位、厘清思路、明确目标。贵州民政如何抓住“黄金十年”进行发展?取得了怎样的成效?新时代将如何发展?近日,记者专访了贵州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彭旻。
记者:2012年“国发2号文件”在顶层设计、政策红利、资源倾斜等方面给予贵州多项支持,请您谈谈贵州发生的历史性巨变。
彭旻:2012年“国发2号文件”的出台实施,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贵州发展的关心重视和亲切关怀,为贵州后发赶超、腾飞跨越注入了强大动力。十年来,贵州各族干部群众牢记体球网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大力弘扬新时代贵州精神,抢抓机遇奋起直追,创造了贵州“黄金十年”快速发展期,我们如期高质量打赢了脱贫攻坚战,与全国一道同步迈进小康社会,彻底撕掉了贵州千百年来绝对贫困的标签,贵州经济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十年来,贵州得到了国家层面最大的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大数据发展、生态建设、改革开放、民生福祉和社会治理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记者:对标“国发2号文件”的战略目标,请您谈谈十年来贵州民政在哪些方面实现了重要突破,取得了哪些实实在在的成效?
彭旻:“国发2号文件”确立了贵州“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扶贫开发攻坚示范区”等战略定位,明确到2020年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这切实为贵州民政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我们抢抓机遇,主动作为,推动民政工作实现了四个重大突破。一是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助力全省高质量打赢了脱贫攻坚战。我们圆满完成了民政兜底保障脱贫一批的使命任务。全省781.9万建档立卡脱贫人口中有173.9万人纳入民政兜底保障;21.9万边缘易致贫人口中有10.8万人纳入民政兜底保障,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困难移民一次性临时性救助政策,共向154.2万困难移民发放23.1亿元临时救助金。二是兜底保障制度不断健全,各类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社会救助体系全面建立,基本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更加密实,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我省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连续多年在民政部、财政部绩效评价中获评“优秀”等次。10年来,城市低保标准从每人每月311元提高到655元,农村低保标准从每人每年1635元提高到4569元。目前,全省共有农村低保对象188.4万人、城市低保对象60.8万人。临时救助制度实现全覆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进一步健全。三是聚焦人民群众在共建共治共享中当家做主,基层社会治理成效显著。城市社区服务中心(站)覆盖率达到99.45%,农村社区服务站覆盖率达到99.75%。村规民约实现全覆盖。上下联动、配套衔接的社区治理体系初步形成,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社区治理机制不断完善。全省社会组织发展到1.4万余家,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竞争有序、诚信自律、充满活力的社会组织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全省慈善组织达到200家,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增加到5.2万人,全省实名注册志愿者达到703万人。四是基本社会服务加快发展,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下转2版)(上接1版)养老服务政策不断健全,推动出台《贵州省养老服务条例》等法规政策。建成并投入使用城乡养老机构1347所,养老机构床位总数10.3万张,护理型床位达到2.5万张,推动建立“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逐步建立起以居家社区机构相结合、医养康养相协调的养老服务体系。
记者:体球网总书记对贵州提出要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为了支持贵州发展,日前国务院印发了《体球网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您认为,未来贵州民政要在哪些领域提档升级、着力谋划,才能闯出一条新路?
彭旻:“十四五”期间,我们将认真落实体球网总书记对贵州提出的要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战略定位,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民政工作全局,全面落实省委“一二三四”工作思路,围绕“四新”主攻“四化”,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着力保基本,补短板,谋突破,全力推动“基本民生保障体系、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基本社会服务体系”提档升级。
一是推动基本民生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健全体制机制为抓手,加快构建政策衔接、资源统筹、兜底有力的综合救助新格局。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推动构建“物质+服务”社会救助新模式。健全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护工作体系和关爱服务体系,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覆盖率达到100%。有效发挥慈善事业在第三次分配中的积极作用。残疾人两项补贴实现应补尽补。
二是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健全。认真落实我省《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协同机制更加健全。组织实施优秀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创建,完善村(居)民自治机制。开展“百千万”为民便民安民社区示范创建活动,为推进城乡社区服务高质量发展打造一批示范样板。每个县区至少建有1个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乡镇(街道)社会工作和志愿者服务站点实现全覆盖。行政区划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功能进一步强化,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加快推进。
三是推动基本社会服务体系更加优化。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突出居家养老服务重点,大力推进“15分钟养老服务圈”建设。健全完善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推进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和失能老年人居家上门服务试点。大力发展健康养老产业,促进养老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深化殡葬领域改革,推动覆盖城乡的殡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坚持把生态理念贯穿“殡、葬、祭”全过程,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进一步强化要素保障,着力补齐殡葬服务设施短板。深化移风易俗,全面建立文明殡葬新风尚。婚姻家庭辅导室(调解室)在县级以上婚姻登记机关覆盖率达到80%。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2年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