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数字升级让公益筹款降低偶然性

时间:2021-09-02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柳 旭

从短期行动到细水长流,从圈内盛宴到人人公益,从创新公益生态到助力共同富裕……在第七个“99公益日”即将到来之际,腾讯公益平台8月30日公布了今年及未来一段时间“99公益日”的一系列新玩法、新目标,包括配捐机制、产品体系、企业联动、公益基础建设等四个方面。

筹款人次从205万人次增长至5780万人次,筹款总额从2.27亿元增长至30.44亿元。2015年到2020年,腾讯公益平台连续6年发起“99公益日”,不仅帮众多公益项目筹集到了资金,也让亿万网友在指尖与手机屏幕的触碰中轻松参与了公益。突飞猛进的数据背后,也有人对“99公益日”提出质疑。比如,愈发复杂的活动规则除了能为平台吸引更多流量,是否与公益日的初衷已渐行渐远。又比如,机构要想通过配捐增加筹款额,很大程度上要靠拼手速、碰运气,致使一些优质公益项目无法筹集到所需资金。面对种种质疑,腾讯公益平台也在不断探索通过技术手段助力公益升级。

“99公益日”:降低的门槛与放大的爱心

从2015年第一个“99公益日”起,腾讯公益平台就承诺,在不超过限定金额的情况下,平台上任何一个公益项目如果获得1元的公众捐款,平台就为这个项目再追加1元捐款。这个被称为“配捐”的活动,初衷是想通过让公益项目的筹款金额翻倍、让爱心放大,从而鼓励更多人参与公益。

活动推出的第一年,在腾讯公益平台参与捐赠的人就达到205万人次。腾讯很快发现,配捐机制的引入在点燃公众捐赠热情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负面现象。比如,有的机构利用规则,通过单笔大额“捐赠”套取配捐额度。

为了遏制机构的套捐行为,2016年第二个“99公益日”,腾讯公益平台发布了新规则,将每名用户每天配捐上限设定为999元,即单个捐赠人为单个公益项目无论捐多少钱,每天最多也只能为该项目带来999元的配捐。

“1个人1次捐100元不如100个人每人捐1元,这是腾讯公益平台所倡导的理念。”山东省泗水县微公益协会负责人马怀程说,“我们的项目很少有大额捐款,基本上都是单笔二三十元,但捐款人比较多,其中一个主推项目仅2020年‘99公益日’期间就有超过14万人次捐款。”

记者了解到,2016年1月,泗水县微公益协会注册成立后,就在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的帮助下,于当年9月在腾讯公益平台上线了“微爱大善·让天使回归”助学项目,并在“99公益日”活动中筹集到30万元资金。

感受到互联网数字化筹款的便捷与高效后,泗水县微公益协会又在腾讯公益平台上线了救助困境儿童“微爱1加N”项目,从2017年到2020年,这个项目在平台的筹款额分别达到148万元、251万元、327万元、248万元,这还不包括平台配捐与企业配捐的资金。

“‘99公益日’的出现改变了公益圈的生态。”在中国扶贫基金会副秘书长颜志涛看来,“99公益日”的价值不仅体现在逐年攀升的筹款数据上,更重要的是通过互联网筹款的方式,降低了公益机构进行社会动员的门槛,并吸引了海量的公众参与公益,倡导了人人可公益的理念,让公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

配捐:有限的资金与海量的需求

随着“99公益日”的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腾讯公益平台也试图通过提高配捐总额、引入企业配捐等方式,让更多的公益项目能筹集到资金。但由于入驻平台的公益机构超过2万家、公益项目超过9万个,尽管配捐总额已从最初的近1亿元增加至6亿多元,但有限的配捐资金却依然无法满足海量公益项目的筹款需求。

“再加上配捐金额的随机性,如果运气好,即便一个算不上优秀的项目,也有可能拿到不错的配捐;如果运气不好,优秀的项目可能也拿不到多少配捐。”腾讯公益平台负责人刘琴说。

“单一的配捐规则在‘99公益日’发起初期有利于活动推广和公众参与,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单一的指标也带来了一些弊端。”颜志涛告诉记者,最明显的是在公益领域形成了“以筹款能力论英雄”的倾向,筹款能力越强的机构享受的资源越多,而公益项目本身的有效性却被忽视了,机构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筹款上,不重视项目的设计及执行,导致公益项目质量参差不齐。

“通过腾讯公益平台,我们的项目被更多人了解和支持,但随着‘99公益日’活动规则的不断变化,我们不仅每年都要学习、熟悉规则,还要花大量时间让捐赠人了解规则,配合我们参与‘99公益日’活动。”马怀程告诉记者,“不是所有人都愿意配合,有些人只是单纯想捐款,复杂的活动规则反而会过度消耗爱心资源,影响捐赠人的热情。”

颜志涛表示,由于“99公益日”每年只有3天,不少捐赠人是在没有充分了解机构及项目的情况下完成捐赠的,并没有建立对机构使命及项目有效性的认同,更多是一次性随机捐赠,这不利于公众对公益项目的持续参与。

公益升级:用科学性降低偶然性

为了推动互联网公益持续健康发展,腾讯公益平台也在不断对“99公益日”活动进行升级完善,逐步增加了项目财务披露、捐赠冷静期等功能。特别是针对外界反映强烈的配捐不合理问题,腾讯还通过优化配捐模型,努力让更多优质公益项目被发现、受扶持,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什么是优质项目”。

在2021年初的一次会议上,刘琴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参会的公益机构,大家各抒己见。有人认为服务人数多的项目就是优质项目,也有人认为社会影响力大的项目才是优质项目。“这些评判标准都是从机构自身的立场出发,并不能为优化配捐模型提供有效的支持。”刘琴说。

最终,腾讯公益平台决定从过去10多年积累的捐赠数据入手,通过深入挖掘与分析,梳理出评判优质项目的几个维度,比如透明度、信任度、自驱力等,这些维度又可以细化为100多项具体指标,共同构成项目质量系数,依此给每个公益项目打分,并将得分作为计算配捐额的依据,通过提升算法的科学性,降低配捐的偶然性。

同时,为了让公益机构更了解自身项目有效性和财务健康度,腾讯公益平台还联合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和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对已入驻平台的公益项目进行抽查评估,结果显示各家机构的项目质量管理意识和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费用不低、专业要求高、行业资源少等原因,许多公益机构之前从未进行过项目评估。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公益机构能够获得专业评估支持,逐步提升有效公益的意识,增强项目设计和实施的专业能力。”刘琴说。

“在近些年的‘99公益日’筹款中,我们与公益机构的联合劝募也经历了几次模式变化。”颜志涛告诉记者,从以筹款为目的,单纯提供公募支持;到精简项目数量,选择与基金会业务领域及使命相契合的机构打造品牌项目;再到推出活水计划,帮助欠发达地区公益机构进行能力建设。这些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公益行业的当务之急。

记者了解到,作为公益升级的一部分,腾讯公益平台今年进行了一系列新尝试。比如,通过引入好友答题助力、小红花账户体系等提升用户在公益活动中的参与感;通过延长活动时间,将爆发式的献爱心变成常态化公益行为;通过合理安排配捐额度,让入驻平台的公益机构不再为了“抢”配捐而打乱自身工作节奏。

“对于还没有入驻平台的公益项目,我们将通过基金会孵化的方式进行项目共建,为优质公益项目提供必要的扶持。”刘琴表示,“孵化成功后,我们同样希望这些项目入驻平台,不仅能拓展筹款渠道,更重要的是让公众了解项目内容,让公益项目公开、透明。”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1.9.2)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