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汇集慈善社工力量 推进民政“三基”服务
——2021年慈善、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发展综述

时间:2021-12-27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闫 薇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慈善事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迈出至关重要的一步。这一年,全国慈善社工系统全面贯彻体球网总书记体球网民生民政、慈善事业、志愿服务、社会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五社联动 情暖基层”行动;以加强制度和队伍建设为主线,集结更广泛、专业的社会力量深入推进民政“三基”服务,交出了一份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锚定规范化 制度保障引领发展航向

制度化、法治化是慈善社工事业行稳致远的保障。2021年,慈善社工事业着力完善制度标准,推动相关政策研究制定,加大激励机制引导,呈现制度化、规范化发展态势。

——制度规范管航向。事业要发展,制度保障是根本。今年以来,慈善、社会工作、志愿服务的工作内容高频率“入法入规”,在未成年人保护、乡村振兴、家庭教育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养老服务、妇女儿童关爱等领域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中多次被赋予重要工作任务。民政部围绕立法修法和制度建设做好慈善社工事业主体性发展规划和顶层设计,推进了慈善组织登记认定和监督管理、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志愿服务记录与证明等制度,研究起草了《慈善信托信息公开管理办法》《体球网进一步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体球网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中加强社会工作服务的意见》等文件,出台了《社会工作督导指南》《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服务规范》《养老机构社会工作服务规范》《志愿服务组织基本规范》等多项标准。

——培育监管保方向。事业要稳健前行,壮大队伍和加大监管缺一不可。一年来,民政部门持续加大对慈善社工事业在人才队伍、资金资源、政策保障、组织建设方面的培育和支持力度,慈善组织、社工机构、志愿服务组织、社工站不断壮大。同时,推进依法治善、依法行善,完善慈善监管体系,出台体球网完善慈善组织登记认定和监督管理工作的规定,防范化解慈善领域风险,增强慈善事业的公信力和透明度;积极推进志愿服务记录与证明规范管理工作。

——激励机制倡导向。表彰激励,是对社会向善力量的鼓励。今年,第十一届“中华慈善奖”、四川慈善奖、首都慈善奖表彰了一批爱心个人、爱心团队、捐赠企业、慈善项目和慈善信托,进一步激发了社会力量参与慈善的热情。今年各地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表彰激励成色十足,如5名重庆社工入选重庆英才·名家名师,浙江桐乡对引进的社工专业人才给予落户、购房等优惠政策,激发出社会工作者的职业成就感和自豪感。志愿服务也精彩纷呈。民政部配合中央文明办、共青团中央等部门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和最美疫情防控志愿者宣传推选、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和交流会等活动,引导志愿服务品牌化发展。

锚定创新力 实践探索取得新突破

事业发展的难点和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需要用改革创新的思维去谋划、去破解。2021年,慈善社工事业创新“五社联动”机制,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体球网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五社联动 情暖基层”行动,畅通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合力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慈善、社会工作、志愿服务领域均取得了新突破。

——慈善事业更有体量。2021年,全国登记认定慈善组织超过9480个,净资产近2000亿元;全国成立慈善信托701笔,信托合同规模36.59亿元。着力打造全民慈善、便民慈善,30家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发布慈善项目超3万个,获得10亿人次点击、关注和参与,募集善款超过87.5亿元(数据截至11月底)。慈善力量在助老救孤、扶贫济困等方面持续发挥作用,第九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以脱贫地区为重点,吸引了2255个机构和项目、2237种产品参展,促成项目捐赠、消费帮扶和乡村振兴产业投资等意向对接金额逾37.4亿元。

——社会工作更有质量。2021年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报名人数达82.9万,再创历史新高。截至目前,全国社工专业人才达到157万,其中66万人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高级社工师已评出238名。这一年,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突飞猛进,目前已建成1.7万个社工站,4万余名社工在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关爱保护、社区治理等方面发挥作用。 “五社”形成社区治理“联动”合力,助力完善社区服务体系、精准回应居民服务需求,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在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调适稳定社会关系、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社会工作还在医务、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学校、家庭教育等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志愿服务更有流量。民政部门积极履行志愿服务行政管理职责,加强志愿服务组织身份标识和队伍管理,推广社区志愿服务站点建设,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提供平台支撑、队伍保障和阵地支持。志愿服务更加便捷化、普及化、生活化,服务领域扩展到了生产生活全方面,服务内容也更加丰富、精准和专业。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2.0版升级运行。目前,全国注册志愿者已超过2亿人,累计志愿服务时间超过30亿小时,依法登记的志愿服务组织已有1.4万个。

锚定高质量 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

今年,党中央、国务院对促进共同富裕、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重要战略部署,为发展慈善社工事业提供了根本遵循。民政部门深入研究,锚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慈善社工事业融入新发展格局。

——促进慈善社工事业更好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2021年,民政部约请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银保监会等部门在北京、浙江等地深入调研,听取了数十家慈善组织和专家学者的意见,认真研究共同富裕、第三次分配对慈善工作的要求,进一步理清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思路措施;启动慈善社工力量参与“救急难”工作机制建设,参与灾害救援、乡村振兴、援疆援藏工作,推动慈善社工事业与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制度有机衔接,充分发挥其在保障改善民生、应对突发事件、参与国家重大战略中的作用,更好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促进现代社会工作制度深度融入民政“三基”服务。2021年,民政部门积极推进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的同时,大力开展区县—街镇—村社三级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设,发挥“五社”协同作用,促进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深度参与和融入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促进现代社会工作制度建设,持续扩大专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通过学历学位教育、分级分类培训、职业水平评价、社会工作岗位开发等方式提高社会工作人才总量和水平;提升社会工作服务能力和覆盖范围,既聚焦民政“一老一小一困一社区”,也积极推进婚姻家庭、教育辅导、司法、医务、戒毒等领域社会工作服务发展。

——促进志愿服务更好参与社区治理,激发社会向上向善。《志愿服务条例》施行后有16个省份新修订了地方志愿服务法规,加上2021年《志愿服务记录与证明出具办法(试行)》的实施,推动了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发展。为了促进志愿服务更好参与社区治理,民政部门推广应用全国志愿信息系统,公众参与志愿服务,志愿服务组织记录服务信息、采集需求、发布项目更便捷。民政部门积极培育发展志愿服务组织,通过“五社联动”促进志愿服务与慈善资源、社会工作协同,开展组织化、专业化服务,推动志愿服务从注册数量提升阶段向高质量服务供给阶段转型,形成全社会向上向善的磅礴力量。

奋进“十四五”,慈善社工事业将以民生保障和增进人民福祉为目标,聚焦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书写更加精彩的民生答卷!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1.12.27)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