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精神障碍患者救治关爱在行动

时间:2022-06-08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闫 洁 通讯员 周 俊 赵姝姝

为加强对精神障碍患者的救治和康复服务,前不久,由安徽省合肥市民政局牵头,成立了由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卫健委、市残联等多部门参与的精神障碍患者救治关爱工作专班,初步形成了多维度、有支撑、可持续的精神障碍患者救治康复与关爱服务体系,有效促进了患者家庭幸福、社区和谐、社会稳定。

缓解家庭压力

“我不会说大道理,但我知道党和政府没有忘记像我儿子这样的人,我心里很感激。现在经过治疗,我儿子的生活基本可以自理,有时候还可以帮我干干农活。”家住长丰县水湖镇颜湖社区69岁的张阿姨高兴地说。几年前,张阿姨的儿子患上了精神分裂症。一开始,家里人没有太重视,只觉得他脾气不好,还用了很多民间偏方,导致儿子的病情恶化。

社区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指导张阿姨带儿子去医院接受正规治疗,还为她儿子办理了精神残疾证,申请了精神残疾人药费补助。“每年春天,水湖镇残疾人助理员都会给我打电话提醒申请药费补助的时间到了,告诉我应该准备什么材料,要及时查询补助金到账情况。还总叮嘱我们一定要坚持到正规医院治疗,坚持吃药,不能放弃。”张阿姨说。

为缓解精神障碍患者的家庭压力,合肥市精神障碍患者救治关爱工作专班对现有的医疗救助、监护补贴、药费补助、康复救助、生活补贴、护理补贴、托养服务等7大类16项救助补助政策进行了梳理,将原先各职能单位的零散政策进行统筹,进一步完善帮扶政策体系。

帮助找寻回家的路

为了更好地服务无身份信息的流浪精神障碍患者,合肥市民政局与公安、城管等部门联动,开展主动服务,将街头发现的流浪精神障碍患者及时送医救治。截至目前,合肥市救助管理站共收治无身份信息的流浪精神障碍患者、三级以上风险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58人,滞留满3个月的报公安部门申请落户,近三年已累计安置35人。充分利用人像识别、DNA数据比对等技术,帮助患有精神障碍的流浪乞讨人员回归家庭。

近日,患有精神障碍的流浪乞讨人员永清(化名),在市精神障碍患者救治关爱专班的共同努力下,踏上了归途,与80多岁的老父亲团聚。据永清的父亲介绍,20年来,家人从未放弃找寻,如今终于团聚了。

消除安全隐患

重度精神障碍患者如果放任不管,将对社会造成危害。28岁家住合肥市庐阳区大杨镇的年某患有精神障碍,脾气暴躁,有打砸、伤人记录。其母亲年事已高无力对其监护,其哥哥和妹妹也在外地无法照顾年某,邻居很是担忧。

得知此事后,市精神障碍患者救治关爱工作专班与大杨镇综治办联系,了解到由于年某家人没有办理相关手续,不能享有补助、廉租房、送医救治等优惠政策。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当地民政部门、公安部门、综治部门与其亲属商谈,阐明政策、动之以情、言明利弊,最终由其直系亲属出面担当监护人配合医疗机构对年某进行收治监护。

为最大程度避免精神障碍患者对自身、家庭和社会造成危害,市精神障碍患者救治关爱工作专班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摸排,建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信息数据库。为了将管理服务触角延伸至社区、家庭,市精神障碍患者救治关爱工作专班组建了由监护人、辖区民警、民政专干等参与的精神障碍患者关爱小组,将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纳入依法自治事项,定期开展入户走访、精神关爱等服务。

同时,合肥市还建设了市精神障碍关爱服务平台,收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救助、涉警、基层走访等动态信息,全方位对服务对象进行动态监测和预警,该平台被纳入市政法综治信息平台。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