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微治理”助力乡村振兴

时间:2021-07-16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王 铭

近年来,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以“红润雨湖·三治同行”为主线,坚持党建引领,促进自治、法治、德治有机融合,依托民主协商“清单制”、乡村治理“积分制”、自治实践“单元制”,充分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小清单”助力“好协商”

雨湖区加强村级议事协商组织建设,在53个村通过村民代表会议分别选举产生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环保理事会,统一编印规范化建设工作手册,丰富“五会”自治组织载体。

雨湖区民政局局长周伟波介绍,在开展议事协商中,通过把“凡是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事情,都由村民共同参与决策”作为日常工作的基本要求,探索建立了“党建+四项清单”制度,达到了程序清单规范办事流程、责任清单明确职责分工、制度清单建立事项准则、评价清单转变治理理念的效果。

在具体实践中,程序清单着眼于实现村务管理标准化,核心是明确村级重要事项的名称、实施主体、办理流程、公开公示等程序和内容。遵循有效精简和便民利民原则,对事项归并、分类,列出村便民服务事项42项,让村民一目了然,治理服务提速增效;责任清单着眼于解决村干部“干什么”问题,重点是明确自治组织须履行的职责和承担的责任,把基层干部的时间和精力释放出来,推动本源回归、自治发力。制度清单着眼于解决基层干部“不作为、乱作为”问题,通过建立村党员干部联系走访机制,组织发动村民共同协商、规范法制审查程序,修订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将公序良俗、公共事务、社会治理等事项转化成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评价清单着眼于基层干部履职成效,实现村务管理精细化。在自治方面,突出一事一议、村务公开,建立以村民参与度为主体的评价体系;在法治方面,突出社情民意处理、矛盾问题解决,建立以群众满意度为主体的评价体系;在德治方面,突出移风易俗、文明新风等精神文明建设,建立以道德行为规范为主体的评价体系,综合评估工作进展和阶段性成效。

“小积分”撬动“大治理”

雨湖区运用系统思维,建立积分管理机制,通过登记、审核、公示、奖惩等环节,使大小事务都能通过积分制得到有效处理,组织引导村民参与村庄建设、产业培育、文明创建等各项事务,“积”出基层组织力。周伟波介绍,村“两委”对积分制管理实行严格的责任分工,成立村积分制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筹划、积分审核、认定、考评等工作。村组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带头推行,切实以“一班人”带动“全村人”。

同时,由村民群众全参与,村民小组长分片收集意见建议,对有利于村集体发展的“金点子”,实时提交会议讨论,充分凝聚民智,因村制宜、依法依规,逐步细化操作性强的积分内容和实施细则,实现“规由民定”。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投票表决通过积分制草案,于实践中查漏补缺、动态完善,实现“事由民决”。

在具体操作中,将村规民约纳入积分制赋分项目,由基础分、奖励分和处罚分等构成,逐人建立积分动态管理台账。如姜畲镇青亭村《村规民约积分制管理细则》设立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加分子项9类,移风易俗、人居环境、邻里关系、违法犯罪等扣分子项16类,将禁赌禁毒、不大操大办红白喜事、不违法修建、不参与非法活动等纳入积分管理标准。奖励形式分为兑换服务、物质奖励、精神鼓励和享受有关激励政策,积分档案向全村公开公示。

“小单元”激发“新活力”

雨湖区推行村民小组微自治模式,在全区1556个村民小组建立村民小组组委会自治制度,组委会承担宣传政策法规、收报社情民意、调解矛盾纠纷、代理群众事务、组织生产发展、维护组民权益等基本职责。

突出党建引领。凡村民小组直管党员3人以上的成立党小组;不足3人的,根据实际情况由邻近2个及以上村民小组建立联合党小组。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开展“三亮三联三带”活动,把党的组织细胞延伸到群众中。

突出授权赋能。通过村民小组组委会、村民小组户主会和村民小组会议,把事关村民切身利益的事务,适时适当下放给村民小组,强化共同体意识,促进集体行动达成。

突出凝心聚力。建立民主协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评议、星级评比、自我服务制度,整合党员、乡贤、志愿者等多方资源力量,以组级治理为基础,以家庭为核心,以网格化为依托,以民生实事、养老服务等为重点,建设组级“守望之家”,搭建“小组微信群”等沟通交流平台,开展邻里互助帮扶,推动新时期村民小组微自治共同体建设。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1.7.16)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