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 亮 通讯员 王欢欢
作为浙江省经济发展的排头兵、领头雁,如何让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未成年人,一直是杭州市余杭区党委政府的施政重点之一。近年来,该区紧紧围绕“全面保护、重点保障、服务覆盖、慈善助力、数字发展”的工作思路,全力绘就面向儿童的“政策友好、空间友好、服务友好、权利友好、环境友好”图景,推动形成了大未保工作格局。
建强阵地夯实服务基础
在日前召开的余杭区争当共同富裕示范区排头兵工作推进大会暨“民心同向 余民共富”部署会上,关爱“一老一小”让幸福真实可感成为重要内容。“余杭区十分注重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目前已初步形成‘2+3’未保工作体系。”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即区、镇两级未保协调机制,3即三级未保阵地建设,“我们在区级设立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镇(街)设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村(社)设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点。目前,全区未保工作站、工作点实现全覆盖。”
特别是未保阵地建设,被余杭区纳入区级民生实事工程。目前,该区按有活动场地、有设施设备、有工作队伍、有基础服务、有常态管理标准提升打造“儿童之家”194家,其中示范型“儿童之家”40家;依托未保阵地,培育儿童类社会组织12家,招募未保志愿者852人;配备镇(街)儿童督导员14人,村(社)儿童主任213人。
余杭街道仙宅村“儿童之家”是该村的未保工作点,有室内外活动场地1400多平方米。木质滑梯、科学游戏桌、多孔玩具墙、互动式投影……充分调动起孩子们的参与热情和探索兴趣;家风文化馆、图书阅览室、青少年活动室……充分满足不同年龄层次孩子的学习、游戏和亲子活动需求。仙宅村委会还成立了未保工作小组,同时组建了由乡贤组成的最美家风队,以及由群众自组织骨干队员组成的亲近自然队,共同参与“儿童之家”的建设管理和未保工作的实施开展。据仙宅村村干部介绍,以“儿童之家”未保工作点为平台,以儿童主任为纽带,全村的未保合力被聚集起来。
“余杭区还建立涉儿专业领域入职查询数字化系统,对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从业人员实行红、黄、蓝三色赋码管理。”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完成1.21万名涉儿从业人员的入职查询。
制度创新做细关爱守护
2021年,五常街道海创社区的重度残疾儿童徐凯(化名)7岁了,这也标志着他超过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的政策年龄范围。“我们从他6个月大时就一直坚持做康复训练,不想因此而中断。”徐凯父母很是担忧。社区儿童主任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反映到余杭区民政局。区民政局随即将徐凯纳入“双翼计划”,邀请专业的康复医院为孩子制订了详细的康复计划,助他持续推进康复训练。
“这些年,余杭区以推动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徐凯为例,他除了享受到面向未成年人的一般福利政策外,还享受到区级的未保创新制度。一方面,区级重度残疾儿童福利保障制度每月给徐凯发放411元的基本生活补贴。目前,这一政策惠及重度残疾儿童2万多人次,累计发放生活补助713.6万元。另一方面,余杭区在杭州市级“添翼计划”的基础上,按1∶1的标准配套资金,实施区级“助翼计划”,通过“双翼计划”进一步加大困难家庭残疾儿童专业康复力度。
在余杭区,还有一项颇具特色的制度——“周三夜访”,即每周三晚上全区党员干部或集体学习夯实理论素养、或入户收集民情民意、或开专题会解决民生问题。结合这一制度,区民政局定期开展困境儿童入户走访,了解他们的生活心理需求、解决实际困难。2021年,区民政系统累计探访困境儿童3500余次,认领困境儿童“微心愿”900个,完成650名困境儿童免费体检,为97名事实无人抚养和散居孤儿送去慰问金39.77万元。
慈善帮扶绘就同心圆
“谢谢叔叔阿姨的礼物,我会好好读书,将来也要像你们一样帮助别人。”家住仓前街道吴山前村5岁的杨欣欣(化名),在收到余杭区民政局工作人员送来的“营养包”后,开心地说。
杨欣欣的父亲生病、母亲和哥哥残疾、祖父母年迈,缺少劳动力让这个家庭陷入困境。虽然有低保、残疾人两项补贴等一系列政策帮扶,但长期缺乏营养让杨欣欣的身材非常瘦小,身体状况欠佳。
今年,在余杭区民政局指导下,区慈善总会联合区妇联,携手浙江绿色共享教育基金会以及爱心企业,共同发起困境儿童“营养支持计划”,向689名困境儿童发放“营养包”,帮助他们茁壮成长。
在未保工作中,余杭区注重发挥慈善“催化剂”作用,引导社会各界助力未成年人保护,先后实施了“理想小屋”“情系六一”“童病关爱”“爱的陪伴”等慈善项目,完成91户低保家庭困境儿童房间改造;为60名困难家庭儿童送去慰问金12万元;为30名困难家庭患白血病儿童送去关爱金30万元。
为了提高慈善帮扶救助的针对性,余杭区正在探索将互联网、新科技与公益慈善相结合,“智慧慈善”建设被浙江省民政厅列入共同富裕专项改革试点。“我们希望通过大数据、信息化,使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以及爱心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未成年人保护更便捷、更精准、更有效,以此打造未保工作的最大同心圆。”余杭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