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基层民政战线工作者的元旦——用奋斗奉献开启新的一年

时间:2022-01-07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柳 旭

伴随着新年的钟声,神州大地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迎接2022年的到来。在广大乡村、在城市社区、在各类民政服务机构,有不少基层民政工作者在元旦假期中放弃与家人的团聚,坚守岗位、用心服务。他们就是体球网总书记新年贺词中的“追梦人”,他们用奋斗奉献开启了新的一年。

为了孩子的笑脸

1月1日0时15分,湖北省武汉市儿童福利院医务科康教一班班长李聪用凉水洗了一把脸,拿上手电筒,开始在综合楼5楼巡查。从前一天早上8点起,她已经在岗16个小时,虽然感觉头很疼,但在完成夜间巡查前,她没有办法让自己安心入睡。

小安最近得了肺炎,白天刚输过液,还做了雾化治疗。李聪调暗手电筒,轻轻走到小安床边,用手摸了摸他的额头,又伸到被子里摸了摸小脚丫,感觉体温正常,然后又观察了一下呼吸和面色,这才松了一口气。“怕影响孩子休息,晚上我们一般不用体温计。”李聪说,对于夜里咳嗽的孩子,她会提醒当班人员,尽量帮孩子侧卧,这样可以舒服一点,也能避免因呛痰而窒息。

巡查完毕已是凌晨1点,李聪又用了15分钟,把巡查情况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写在记事本上,这是她多年养成的工作习惯。“工作挺累的,但也很快乐,孩子们都特别可爱,和他们在一起,每天都有朝气蓬勃的感觉。”李聪说。

早上9点,当李聪带着康教一班的孩子们开始贴窗花、切蛋糕,迎接新的一年时,在800多公里外的贵州省天柱县渡马镇龙盘村,村儿童主任杨菊仙正在为孩子们的元旦活动忙碌着。

“今天安排的是练字和篮球赛。”杨菊仙拿出一张纸,上面是几行歪歪扭扭的小字。“这些都是孩子们对元旦活动的建议,我觉得他们的字写得太难看,就建议一起练练字,大家都很高兴,一大早就来到了童伴之家。”杨菊仙说。

在书法老师的指导下,不一会儿的工夫,孩子们都拿出了自己的作品。午饭后,篮球比赛开始了,孩子们尽情地在操场上奔跑、跳跃,享受运动的快乐。

午后,温暖的阳光洒满房间。河南省开封市残疾儿童康复中心护理部部长谷小辫右手握着电推子,左手轻柔地扶稳孩子的头,随着一团团头发飘落,一张张小脸变得精神起来。

“孩子们今天要理发、洗澡。”谷小辫告诉记者,有的孩子比较敏感,会有些害怕,她就把孩子抱在怀里,耐心安抚,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洗完澡,孩子们从里到外都换上了新衣服,在布置一新的房间里玩耍。“要让孩子们开心过节。”谷小辫说。

为了老人的健康

6点起床,6点50分到岗交接。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社会福利院护理员唐新兴的新年第一天是在忙碌中开始的。

“林奶奶,祝您新年好!您晚上睡得好吗?”唐新兴问。

“睡得挺香的。元旦快乐,也祝你工作顺利!”林奶奶说。

林奶奶今年90岁,患有糖尿病,不能喝米粥,唐新兴一边和她聊天,一边把个性化配餐——水饺端到了老人面前。“您慢慢吃,有什么事就叫我。”唐新兴说。

唐新兴的岗位在全护理区,她目前负责9位老人的日常照料工作。每当老人进餐完毕,她都会把床头调整到合适角度,扶着老人靠在床上歇一会儿,之后再开展日常护理。

82岁的李大爷是一位失智老人,无法自主进食。唐新兴先用搅拌机把营养粥打成糊状,再轻声把老人唤醒,确认食物温度适宜后,通过鼻饲管把早餐注入老人胃中。

与此同时,在河北省唐山市截瘫疗养院,病区护士辛春也在为老人的护理忙碌着。

“截瘫人员腰部以下没有知觉,有些大小便不能自理,平时都用尿管排尿,需要定期进行膀胱冲洗。”辛春告诉记者,当天上午她要帮三个病区的十几位截瘫人员做膀胱冲洗。

“在截瘫疗养院工作的人都特别喜欢和养员们聊天。”辛春说,养员们那种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自强不息的精神让她倍受感动和鼓舞。

临近午饭时间,在河南省伊川县酒后镇敬老院内,老人们排着队进行核酸检测。“2021年12月31日,洛阳出现4例无症状感染者,距离敬老院大约40公里,元旦凌晨4点我接到通知,要求储备物资,做好疫情防控。”敬老院院长卢晓克告诉记者,“院里紧急采购了10天的食材,目前防疫物资很充足,随时待命。”

核酸检测完毕,卢晓克笑着走进食堂:“今天,院里准备了40斤的酸汤水饺,有荤素两种馅儿,大家敞开了吃,管够!”看见老院民张水端着热气腾腾的大碗,就问:“味道怎么样,能吃几碗啊?”“比外面买的好吃多了,一碗就够啦!”张水笑着说。

为了社区的安全

元旦上午9点,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东站街道十委社区党委书记林静,拎着刚买的无糖面包、柚子等,前往辖区内的老年公寓,看望孤寡老人张凤兰。

“张阿姨71岁了,有糖尿病,我买的都是她能吃的东西。”林静说,“老人家中没有亲人,入住养老机构都是社区帮着签的合同。”

来到老年公寓,林静看到张凤兰正在帮工作人员包饺子。工作人员和林静说,老人啥活儿都愿意帮忙,精神状态也特别好。“张阿姨怕麻烦我们,总不让来,我经常不告诉她,自己悄悄来。”林静说,“看到老人生活得这么充实,我也很欣慰。”

离开老年公寓,林静心里还惦记着一件事——新物业入驻社区第一天,她要赶回去看看有什么事情要协调。

此时,在2600多公里外的重庆市江北区铁山坪街道唐桂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李丹正在胜利花苑小区巡查。当她走到小区22栋楼时,发现有几位居民从家中搬出椅子坐在楼道里聊天,旁边还堆放着一些杂物。李丹先向居民致以新年的问候,然后提示他们,杂物堆放不仅存在消防隐患,也会影响别人通行。“大家很支持社区的工作,立刻就把杂物清理了。”李丹说。

经过一个半小时的巡查,李丹回到居委会,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开始对近日有购药记录的社区居民进行电话查访,了解居民身体状况和购药用途,并将情况记录在工作日志上。“对于没打通的电话,我会进行标注,方便明天值班的工作人员继续联系。”

近期,国内一些地方出现疫情反弹,各地防控工作不松劲儿。1月2日一大早,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掇刀街道虎牙关社区工作人员朱梦诗和包联单位的两名下沉党员戴上袖标和口罩,来到下辖的元辉小区29、30两栋楼,摸排外省返荆人员,并宣传疫情防控政策。

“我们了解到,有返荆人员没有及时上报信息。”朱梦诗表示,临近春节,人员流动更加频繁,疫情防控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守牢社区这道防线。

为了乡村的振兴

元旦中午,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安远镇民政助理员王琛山来到特困人员吴承录的家,给他送去了新的棉衣、棉鞋。

“再过6个月,吴承录才满60岁,但从去年10月开始,他就被纳入了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王琛山告诉记者,按照甘肃省的新政策,原来认定“无劳动能力”的条件是“60周岁以上老年人”,现在省里结合实际情况,把条件放宽为“长期生活在海拔2500米以上地区的可降低至55周岁”。

“安远镇平均海拔在2500米以上,这项政策让不少困难群众受益。”王琛山告诉记者,每月10日前,518元的生活费都会打到吴承录的银行卡里。“困难群众生活有了保障,乡村振兴的基础就更牢了。”

“婚姻大事,要把感情放在第一位。在物质方面,我不会计较,不会给双方家庭增加负担。”说话的人叫郭寒莉,是河南省宁陵县刘楼乡胡店村人。

1月2日,在刘楼乡民政所所长刘伟的召集下,来自各村的14名年轻人在乡政府会议室举行了一场以“拒绝天价彩礼”为主题的青年联谊交友活动,大家畅谈个人理想与婚恋观,还参与了成语接龙等互动游戏。

“过去我们这里流行‘大搬亲’,婚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严重。”刘伟说,通过近些年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大家的观念有了转变,年轻人意识到,幸福应由自己与另一半用双手创造,婚事新办、简办也渐成风尚。“婚俗改革了、乡风文明了,乡村振兴之路就能走得更好。”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2年1月7日)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