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福利院的孩子上学啦
——探访山东省菏泽市儿童福利学校

时间:2022-03-07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姜雪芹

春日的午后,阳光暖暖。山东省菏泽市儿童福利院一栋办公楼内,孩子们坐在各自的课桌前,声音洪亮地回答老师的提问。这回答吐字不太清晰,却坚定而自信。

这是菏泽市儿童福利院的孩子们在儿童福利学校学习的第二个学期。2020年9月24日,菏泽市教育局批准,依托市儿童福利院设立九年一贯制儿童福利学校,为孤弃儿童开展义务教育。经过一年时间的筹备,2021年9月新学期开学,孩子们正式踏入教室开始学习。

让孤弃儿童接受系统教育

“以前只有智力正常的孩子到了适学年龄,才能到院外接受教育。”菏泽市儿童福利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彭纯玲介绍,福利院现有孤弃儿童140余人,数量多、身体条件不一,外出接受教育较为困难。

为切实保障孤弃儿童受教育的权利,使他们更好地成长,菏泽市儿童福利院在市民政局的指导下,创造条件办学。

规划教室、添置教学设施、培训教师、确定课程表……审批后的菏泽市儿童福利学校依照特殊教育班级和班额设置要求,设立小学部6个年级、初中部3个年级。学校按照《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实施建议和特殊教育教学大纲的要求,全力做好全院孤弃儿童的义务教育工作。

目前学校的生源主要为集中供养孤弃儿童,社会散居残疾儿童为预备生源。按照教育部规定,综合评估儿童身体、智力、年龄等状况,已有符合条件的61名学生有了学籍。

“这是‘水’字。”见到记者,该校一年级的一名学生指着本子上自己刚刚写完的字自豪地说。虽然她的手握笔很吃力,但能上学、能写字对她来说,是一件无比骄傲的事。

彭纯玲说,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孩子们最大的变化就是变得阳光、自信了,他们脸上的笑容多起来,爱提问、爱思考,守秩序、懂礼貌,在比学赶帮中一点点地进步。

以生活和发展为目标因材施教

教育中,菏泽市儿童福利学校以生活和发展为目标,以育人为根本,因材施教,因人组班,强化体格锻炼,从残疾儿童的潜能开发、功能补偿、社会发展等方面进行系统教育,让孩子们在学习和实践中提升生存和发展能力。

记者走进三年级的教室,孩子们正在上语文课。“‘土豆’两个字认识了,现在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豆类呢?”老师的问题刚一发出,孩子们便争先恐后地举手,跃跃欲试想回答,积极而不失秩序。

班主任冉老师说,考虑到福利院孩子身体条件的不同,学校的教学内容调整为以提高生活能力为基本,逐渐培育发展能力。中午孩子们吃的是土豆炖肉,这堂课就学习“土豆”的形状、颜色以及这两个字的认知、书写、组词等。她说:“目前,三年级的孩子外出已经会看公交车路线,车体广告也基本能读懂了。”

从生活出发,循序渐进地实施教育是菏泽市儿童福利学校坚持的教学原则。教学中,老师们发现有一个孩子受聋哑孩子的启发,悟透了珠心算,数学的加减法掰着手指算得又快又准,就想着把这一方法在全校普及。可是尝试发现,每个孩子的智力不同,对知识的接受速度和教学方法的理解程度也不相同,只能因材施教,慢慢挖掘每个孩子的特长和潜力。

也因此,菏泽市儿童福利学校根据在院儿童身体情况进行医学、心理学、康复评估,分成大脑发育、语言发展、心理健康型班级和肢体康复型班级,每个班级配备2名教师。学期初制订教学方案,明确教学目标与任务;每月总结记录教学质量,每周例会交流教学进展,提出教学改进建议。

教学过程注重创新突出特色

在菏泽市儿童福利学校,有一间“爱心小铺”,里边陈列的商品都是学子们的手工作品。有轻型黏土捏的熊猫、兔子、皮卡丘,有串珠做的平安果、包包……品种多样、琳琅满目。作品售出后,制作该作品的孩子就可以实现一个小心愿。

手工课是菏泽市儿童福利学校的特色课。彭纯玲介绍,设立“爱心小铺”旨在通过对作品的认可和肯定增强孩子们的自我认同感,让他们品味尊重、欣赏和劳动的快乐。

“爱心小铺”的另一边是舞蹈教室,5个孩子和舞蹈、钢琴老师正在排练舞蹈。“灿烂阳光在招手,微风轻轻过山丘,童年就是一首歌,永远在心头……”伴着歌曲《你是我的好朋友》的悠扬旋律,孩子们快乐舞动,仿佛歌声就是他们的翅膀。

5个孩子中步步(化名)是最有乐感的一个。下肢残疾、坐着轮椅并没有影响他的音乐梦,他乐观地坚持学手舞、练非洲鼓、弹钢琴。“步步喜欢,我们就重点培养。”舞蹈老师袁晴说,下一步学校考虑引进乐器专业的志愿者进校教这些有天赋的孩子,让他们在专业上再精进一步。

注重创新,突出特色。菏泽市儿童福利学校成立以来,坚持鼓励孩子发展特长、激发每个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在快乐的氛围中进行系统的学习。

学校还经常开展各式各样的红色教育活动。与市文化局对接,定期邀请电影播放公司到学校,为孩子们播放红色教育片;联系爱心团队,组织孩子们走出校门参观冀鲁豫纪念馆、市科技馆,开展户外拓展活动等,了解革命前辈的英雄事迹、感受城市发展变化,增强团结友爱精神;与“心灵花园”社工站合作,对孩子们进行心理辅导,共同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发展,为高质量特殊教育体系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2年3月7日)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