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晓明
县级儿童福利机构养育孤儿数量持续下降,残疾比例不断提高,服务保障能力相对不足,这些难题如何破解?近年来,江西省按照“原地出资、异地代养”原则,将分散在各县区儿童福利机构中的孤弃儿童集中到条件好的儿童福利机构养育,使他们普遍享受到更好的“养、治、教、康”服务。近日,记者联系南昌市、赣州市、新余市等地的儿童福利机构,探寻众多孤弃儿童在“新家”的幸福生活。
让孤弃儿童享受更专业的服务
在赣州市儿童福利院,每次走过康复训练室、特殊教育室、引导式训练室、感觉统合室等多个功能室,李丰总能听到孩子们欢快的嬉笑声。
李丰是赣州市儿童福利院的负责人。“五一”前夕,李丰带领工作人员忙碌起来,既要照料好院内孩子们的生活,又要做好迎接更多孩子的准备。经过精心筹备,来自周边6个县(区)的32个孩子搬进了赣州市儿童福利院的“新家”。
“这新床真软和,睡起来肯定舒服。”“哇,这里被子上的卡通图案和原来的不一样,好可爱。”看着“新家”的环境,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说着。
李丰告诉记者,随着这32个孩子入住,再加上原来从章贡区、南康区、上犹县、龙南市接来的42个孩子,赣州市全面实现了孤弃儿童集中养育。
情景模拟室里,7岁的章阳澜拿着花球跟着老师的节奏跳舞。“小阳澜是个可爱的“糖宝”。与刚进院时相比,小阳澜的进步很大,学到了很多本领。”李丰告诉记者,刚来时,小阳澜经常乱扔东西,还拍打小朋友,大家见了她就躲。
针对这些问题,赣州市儿童福利院为小阳澜制订了个性化解决方案,引导她把扔掉的东西捡回来并摆放整齐。经过半年多的引导,小阳澜扔东西、拍打同伴的次数减少了很多。
小阳澜的进步,在赣州市儿童福利院里并不是个案。孩子们在工作人员的陪伴下,找到了“家”的感觉。
照料好这些孩子,李丰很有信心。据李丰介绍,这家投资1.07亿元的新儿童福利院,在基础设施、管理模式等方面深度发力,填补了赣州市中心城区儿童集中养育机构的空白。
“赣州市儿童福利院是江西省18个儿童集中养育机构之一,设施新,标准高,拥有综合楼、育苗楼、多功能楼三大主体建筑和20多个功能室,同时,他也是我省康教融合服务省级地方标准的实施单位之一,儿童集中养育后效果非常明显。”江西省民政厅儿童福利处四级调研员刘学平告诉记者。
在刘学平看来,赣州市儿童福利院是江西省推进孤弃儿童集中养育的缩影。政府对儿童福利事业日益重视,省政府已经把儿童福利机构建设纳入民生工程。2018年以来,省级统筹安排4324万元对南昌市、九江市、赣州市、萍乡市等地的儿童福利机构进行提升改造或新建,全省集中养育的儿童福利机构设施条件得到大幅度提升。
“这些集中养育机构补齐了孤儿养育、治疗、康复和特殊教育等方面的短板,让孤弃儿童享受到更专业、更细致的服务。”刘学平说。
“类家庭”给孤弃儿童家一般温暖
在南昌市社会福利院中,杨小娟家里摆满了各种花草,处处洋溢着生活的气息。墙上的“全家福”中,除了杨小娟夫妻俩,还有6个孩子。
“养花需要浇水、施肥,需要阳光、雨露。”杨小娟告诉记者,养育孤弃儿童,同样需要用心呵护、用水浇灌、用爱培育。
安安(化名)是一个发育迟缓且马蹄内翻的孩子,刚2个月就进入杨小娟家庭。对孩子的情况,杨小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带着孩子到康复中心做康复训练、回家后按照老师教导的方式训练,日复一日给孩子做腿部按摩……
一年后,安安牵着杨小娟的手站了起来,学会了独立行走。在小安安“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声中,杨小娟心里充满了甜蜜。
如今,杨小娟进入福利院做“妈妈”已经九年了。从最初的慌慌张张到现在熟悉儿童护理、特教与康复等各种技巧,杨小娟坚守在孩子们身后,成就了小家大爱。
据南昌市社会福利院院长谭明珠介绍,该院开展“类家庭”养育模式已有19年。根据“类家庭”养育技术指南,小至一周的菜单,大到家庭养育各项目标的制定,条条细目化,样样具体化,做法清晰化,养育规范化,实现了家庭养育工作由经验型管理向规范化管理的转变。
与南昌市社会福利院相比,新余市渝水区儿童福利院开展的“类家庭”养育要晚一些。2020年,渝水区儿童福利院加大投入,孩子家庭式养育率达100%。
2018年12月,分宜县社会福利院的孩子飞飞(化名)搬到了渝水区儿童福利院,开始了新的生活。院长黄新霞还记得,那会儿飞飞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见人便躲,认知能力较差。
经过评估,黄新霞为其安排了“爸爸妈妈”和新的“姐姐妹妹”,“家人”的陪伴弥补了她心灵的缺失。两年过去了,飞飞早已适应了新家的生活,情感认知得到了较大的进步。
为更好地做好“类家庭”养育,渝水区儿童福利院引入专业“家庭顾问”带领“父母”为孩子布置安全温馨的家庭环境、引导“父母”及时回应孩子的生活发展需求、疏导爱心妈妈常年工作积累的情绪,有效地提高了“类家庭”养育质量。
刘学平认为,在“类家庭”中,爱心父母营造家庭氛围,集中精力照护相对固定的几个孩子,孩子能够得到更多关注和情感支持,这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为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积极推进县级儿童福利机构转型升级
相对于儿童集中养育机构,江西省的县级儿童福利机构加快转型升级,释放更多资源,服务困境儿童。
到九江市特殊教育学校探望阳阳(化名),看着阳阳的笑脸,湖口县民政局儿童福利股股长邓彬有些恍惚:这个智力残疾的大男孩,已经在特殊教育学校度过了大半年的时光。
邓彬告诉记者,由于智力残疾,阳阳一直辍学在家。2020年,在湖口县民政局和湖口县未保社工站的帮助下,阳阳成功在九江特教学校入学。
“不少像阳阳一样的孩子因为种种原因陷入困境,但他们并没有被遗忘,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正在呵护他们成长。”邓彬说。
邓彬所说的“隐形的翅膀”,实际汇聚了多方面的力量。湖口县大力推进儿童福利机构向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转型,2018年,湖口县儿童福利机构与湖口县救助管理站合并,组建成立湖口县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社会工作机构是未成年人保护的重要力量。2020年初,湖口县积极争取了九江市未成年人关爱保护项目,并委托县众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具体负责。
据众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社工通过入户走访,了解孩子们的生活、学习、心理以及家庭状况,根据需求建立服务档案,为儿童提供心理抚慰、情绪疏导、亲情关爱等服务。
发放困境儿童生活补助金、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队伍、举办儿童督导员培训班……湖口县采取的这一系列措施,正在帮助孩子们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当前,江西省形成了儿童集中养育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其他非集中养育儿童福利和未保机构转型发展、关爱保护未成年人的新格局。”江西省民政厅儿童福利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集中养育机构提升服务水平,发挥了主导作用。其他儿童福利机构继续保留机构、人员、场地,向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转型发展,通过链接各方资源,共同筑牢织密未成年人关爱保障网。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