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民政部以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满足群众迫切需求为导向,积极推进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工作,这是继残疾人两项补贴“跨省通办”之后,又一项便民利民的实事好事。各地民政部门要立足实际、抓紧抓好,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以实际行动落实党史学习教育的要求。
在办好办实中践行初心使命。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婚姻登记机关年均直接服务群众近4000万人次,是民政领域直接面向社会公众、直接提供基本社会服务、直接体现社会治理效能、直接展示服务形象的窗口业务,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此项工作。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球网加快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的指导意见》,把婚姻登记“跨省通办”列为高频事项,提出明确要求。当前,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工作已正式启动实施,各地民政部门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有关要求,发扬“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工作作风,通过完善制度设计、提高技术手段、增强协同能力、强化责任担当,进一步提升婚姻登记的服务水平。要紧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知行合一、以行践知,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要处处强调以人民为中心,把改进服务观念挺在改进服务模式前面,把打破思想藩篱挺在打破信息壁垒前面,为服务对象提供更加周到细致的基本社会服务,在“为党中央分忧、为老百姓解愁”中自觉践行初心使命,在实干中彰显“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为“流动的中国”增添更多暖意、速度和活力。
在办好办实中探索实践经验。一些地区相继在本行政区探索开展异地婚姻登记试点,为“跨省通办”改革积累了经验。当前,试点地区肩负着先行先试、探索引路的重要任务,要当好“探路者”、打好“前哨战”,继续提高“全省通办”“全市通办”水平,首先保障区域内政务服务衔接顺畅,解决本地区异地政务服务不均衡问题,为“跨省通办”打好底子。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试点地区之间要在体制机制上进行探索创新、加快磨合运行、总结实践经验,建立协同机制、规范服务标准、加强数据共享,共同推进“跨省通办”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适应模式转变和标准提升,在真刀真枪的实际演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办好办实中深化“放管服”改革。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是转变政府职能、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举措,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促进要素自由流动的重要支撑,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推进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工作,要深刻把握民生保障这个民政工作的职能定位,聚焦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堵点痛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牢牢立足“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点,以“突破户籍地限制”作为改革的着力点和突破点,打通“堵点”、破解“难点”,更好满足群众需求,更好服务人口、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合唱中扮好民政角色、尽好一域之力。
在办好办实中夯实基层基础工作。随着试点工作的推开,对服务的精细化、精准化、人性化必将提出更高要求。各地民政部门要深刻把握高质量发展对基层民政服务能力建设的新要求,对标党中央提出的实现共同富裕、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要求,以满足服务对象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需求为出发点,解决基本社会服务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通过精准施策提升服务含金量。要进一步强化抓基层、打基础的使命感责任感,切实配齐智能设备、确保数据准确,注重专业培训、配强人员队伍,坚决打通“跨省通办”落地见效的“最后一米”。
随着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工作正式实施和逐步展开,我们相信,只要各地蹄疾步稳、压茬推进,这件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为民实事一定能够办好办成,一定能够为广大服务对象带来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