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数字赋能基层社会治理,让“智”治有方

时间:2021-03-10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祝 闯

扫健康码进村、刷脸进楼宇……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在疫情防控中的成功应用,产生了“健康码”“行程码”等科技产品,让基层疫情防控更精准、更高效、更智能,更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新经验、新思路。关心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全国政协委员敏锐观察到了这一点,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他们带了不少有关基层社会治理信息化发展方面的提案,并对此展开讨论。

基层社会治理信息化应用能力亟待加强

数字赋能基层社会治理,是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精准化、精细化和便民服务智慧化,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措施。九三学社中央在《体球网数字赋能基层社会治理 推进我国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提案》中表示,当前基层社会治理中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存在基层治理大数据体系不完善、创新应用不够、个人信息保护亟待加强等问题。

民进中央则认为,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大数据技术与政府工作融合不够、资源整合不深、基础支撑亟待统筹规划,并在《体球网深化大数据应用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提案》中进行了一一详述。

在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委员胡卫看来,基层社会治理信息化与提升政府服务和治理能力紧密相关,当前,我国数字政府正进入深化探索、稳步推进的快速发展时期,但实践中轻用户体验、轻协同配合、轻互联互通等问题依然存在。

探索运用大数据思维创新基层治理

“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建设数字中国。”作为“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被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基层社会治理信息化发展势在必行。对此,委员们表示需要“理念先行”与“实践至上”并重。

九三学社中央认为,要将数字赋能、大数据思维等理念深度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之中,一方面需要引导领导干部用数据研判、管理与服务,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手段由“管控”向“智控”转变。另一方面需要总结推广一些地方“城市大脑”和“智慧城市”经验,推进“数字化+网格化”建设,让大数据应用在网格管理中发挥核心作用。同时,还需要依托“村情通”“邻礼通”等基层互联网平台,提升人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凝聚“整体智治”的社会共识。

民进中央则建议,各级政府部门在强化大数据意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优势,打造反映社情民意的信息平台,通过建立“互联网+网格化”基础数据管理平台开辟民意征集反映渠道,有效收集和疏导民意。同时,将居民需求放在优先考虑的主体地位,使政府依据大数据制定的政策能紧跟居民需求。

胡卫坦言,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信息孤岛”和“信息壁垒”等问题,建议基层社会治理数字化应从单向的“通办”“统管”转为多元、交互、协同的“共治”。同时,定期举办相关活动,提升居民“知网、用网、爱网”积极性,在明确各方权责利的基础上,发挥社会治理多主体作用,规避风险,引导规范有序发展。

基层社会治理信息化发展,科技是基础、安全是底线

新发展阶段,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基层社会治理信息化发展插上了翅膀,要达到稳中求进的预期,机制保障和安全意识缺一不可。

在机制保障方面,民进中央则建议,建立社区治理信息化支撑机制。加快整合各部门面向社区的各类数据库,统筹实施“互联网+社区治理”“互联网+公共服务”,推动各类基础大数据互联共享,实现一套系统、一个软件和一个界面解决社区诸多问题和各部门需求。推动社区治理手段、模式、理念创新和全流程周期智能化,打通和整合政务服务、网格化管理、便民服务等信息平台和系统,推动向街道全覆盖和向社区延伸使用。

同时,建议加大基层治理科技支撑。一方面从国家层面统筹智慧社区的标准化建设,构建和完善包括基础设施、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治理与管理服务等智慧社区标准体系,统筹推进硬件设施、软件平台、应用服务等方面建设工作。另一方面推进基层治理体系智能化改造,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社会治理“一网统管”,坚持分层分类分级处置,建立省、市、县三级管理中心,区、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网格六级应用系统,实现基层治理精准化、基层服务高效化。

对于基层社会治理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民进中央建议,完善大数据应用相关法律体系。在通过大数据手段提高治安防控效率的同时,高度重视数据管理和数据安全,从中央层面推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大数据应用,制定社区数据应用监管指导性规范,明确各项数据在基层治理中的应用范围和条件,保护居民隐私和合法权益。

九三学社中央建议,进一步完善涵盖采集、传输、存储、处理、交换、销毁等全生命周期的数据资源安全保障体系。同时,在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框架下,继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个人隐私保护,为基层治理中的大数据应用提供法治保障。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1.3.10)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