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冉冉
“逝有所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把人民群众的“身后事”办好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民生职责。
2021年,江苏省盐城市委、市政府聚焦办好群众“身后事”这一问题,将城市公益性公墓建设提上民生保障重要日程,作为当前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并列入年度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如今,盐城市在实现了乡镇公益性骨灰安放设施全覆盖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城市公益性公墓建设全覆盖。
保本微利 咬定公益属性
2021年初,盐城市城投集团成立了广泽园公司,负责市区3个公墓的建设工作,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墓穴规格、统一收费标准,其他7个县(市、区)也明确了相应的建设运营主体,确保高效建设、规范运营,群众负担能够明显减轻。盐城市明确提出,项目必须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严格执行政府定价、明码标价。
项目建成后,还将对城市特困供养人员实行免费安葬,对烈属、重点优抚对象等实行优惠价格,牢牢守住公墓姓“公”这一民生底线不动摇。
近年来,江苏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考虑历史传承、现实条件与未来趋势,加强土地、资金等保障,推动殡葬规划落地落实,大力加强城市公益性殡葬设施建设。同时,加快推进农村公益性骨灰安放(葬)设施和老旧殡仪馆提档升级,持续排查整治突出问题,大力推动殡葬领域移风易俗,不断加大殡葬设施和服务供给。
此外,在《江苏省民政事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开展“逝有所安”保障能力提升行动,到“十四五”末全省要实现城乡公益性骨灰安放(葬)设施全覆盖。全省各地在实现乡镇公益性骨灰安放(葬)设施全覆盖的基础上,针对现有形势和短板弱项,大力推进城市公益性安放(葬)设施建设,有效满足城市居民的基本丧葬需求。
融入生态理念 墓园变公园
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盐城市城市公益性公墓建设也践行了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全市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大力倡导绿色、文明殡葬新风,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
东台市在墓区规划过程中,安排草坪葬22120穴、骨灰堂安放数量4340个、小型墓穴葬8384穴、壁葬1340穴、花坛葬730穴、树葬3100穴、英烈葬700穴,园区整体绿化覆盖率达到51%。射阳县提倡和鼓励节地生态安葬、骨灰立体安葬,以提高项目的空间利用率,项目规划建设骨灰安放、生态葬及壁葬15万个,占比超80%。滨海县在规划建成多种空间形态、多葬式的主题墓葬区和个性化艺术墓葬区的同时,提供人性化、个性化、优质化服务,为群众自觉接受和参与生态葬营造宽松环境。
此外,盐城市积极学习借鉴上海福寿园和扬州墓园建设经验,立足公园、园林定位,招标了一批具有丰富园林设计经验的设计单位,在墓区规划种植适合盐城气候特点的花草树木,注重艺术造型,努力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循环利用及群众需求等有机衔接。他们以工匠精神和绣花功夫将城市公益性公墓打造成集安葬、追思、休闲、教育、传承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园林式墓园。
在墓园功能设计上,把入口甬道区、休闲景观区、人文纪念区、办公接待区、花卉栽培区、停车休整区等功能区有机融合起来,形成甬道肃穆、区划清晰、动静结合、轴线明确、水系曲折、环路通幽的总体布局,能够充分满足纪念、教育、游览、服务等功能。同时,统一了墓园建筑的风格并构建了绿化系统、水系统和道路系统,形成既协调统一又避免千篇一律的墓园格局。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进智慧墓园建设,利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为祭扫客户提供智慧祭扫、网络预约、园区微导航等便利服务。
厚植文化基因 引领祭扫新风尚
盐城市在城市公益性公墓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将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和谐相融,为市民打造富有内涵的公园式人文纪念公墓。
如融合施耐庵、范仲淹等历史名人文化故事,把亭湖区新永公墓分为五个主题园,分别和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中的“仁、义、礼、智、信”理念进行融合,将城市公益性公墓打造成一座传承民族精神、弘扬传统文化的教育载体和对亲人的追思载体。
盐城是丹顶鹤的家园、麋鹿的故乡,盐都区民乐公墓在规划时便融汇了丹顶鹤、麋鹿等元素,巧妙构思。
依托现有的五条岭烈士陵园,盐城将市开发区仁智公墓打造成生命文化教育基地和新四军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并且设立针对困难群体、遗体捐献者、见义勇为者等的公益区。
为了引领改变焚烧遗物的不良习俗,盐城市还在每个墓园建设了一个遗物展赏区,根据逝者及其家属的意愿,把有价值的遗物收集起来归类存放,适时展览展示,讲述遗物故事。这样的形式既能使家人睹物思人,又能教育他人,以逝者启迪生者。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2年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