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三位民政干部的驻村扶贫接力

时间:2020-12-31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柳 旭

5年多过去了,山还是那座山,但山里群众的生活早已不是当初的模样。从贫困群众超过户籍人口一半到全部脱贫;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200元增至1.7万元;村里从只有一条水泥路,到37公里硬化路延伸到田间地头;从夜晚一片漆黑,到320盏太阳能路灯点亮全村……

从2015年8月起,湖北省宜昌市民政局持续加大对精准扶贫联系点——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湾潭镇三台坡村的帮扶力度,先后派出3名民政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把民政人的汗水挥洒在这个老少边穷的贫困村,把脱贫致富的希望播撒在这2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从外来人到贴心人

2015年8月17日,夏瀛从宜昌市区出发,乘车前往三台坡村,近5个小时蜿蜒曲折的山路,让他体会了什么是远;看到一些村民住在破旧歪斜、除了床再无其他家具的房子里,让他明白了什么是穷;每天太阳一落山,村里就变得伸手不见五指,让他重新认识了什么是黑。

看着眼前的景象,身为驻村第一书记,夏瀛感受到了肩头沉甸甸的责任。为了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为了完成好宜昌市民政局党组交给驻村工作队的任务,他立即召集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一起挨家挨户上门走访,了解贫困群众的所急、所难、所想。

“这个过程并不顺利。”夏瀛告诉记者,在一些村民看来,驻村扶贫就是走过场,这些外来人到村里顶多捐点儿钱物,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为了赢得大家的信任、争取更多支持,夏瀛把村民的难事当作自己的家事,用一次次雪中送炭、排忧解困为驻村扶贫“正名”。

贫困户陈洪伍想发展产业没门路,驻村工作队请专业合作社上门和他商谈合作事宜,半个月后就建起了蔬菜大棚;王绍奎耳朵失聪10多年,驻村工作队帮他联系到宜昌市中心医院就诊,很快就安装了助听器;罗申立的妻子右脚烧伤后因无钱医治面临截肢的危险,驻村工作队将其送到宜昌市优抚医院进行了两次手术,终于把脚保住了……慢慢地,大家的看法改变了,知道驻村工作队是真心为村民办实事,原本不被信任的外来人逐渐变成贫困群众的贴心人,驻村扶贫工作也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发展产业才是根本出路。”据夏瀛介绍,三台坡的村民以种植烟叶、中药材、蔬菜、玉米为主,由于技术落后、品类分散、交通不便,增收非常困难。为充分挖掘自然资源禀赋,驻村工作队邀请专家上门指导,经反复研究论证,帮村里确定了中药材、中华小蜜蜂、高山蔬菜三个产业方向,并通过引入专业合作社以及“公司+基地+农户”等方式,带动贫困群众增收。

在驻村工作队的努力下,经过两年多的发展,三台坡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工作队驻村初期增长了2000多元,村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从好风景到好日子

2018年4月,驻村扶贫的“接力棒”传到了孔剑锋手中,他接替夏瀛成为宜昌市民政局驻三台坡村第一书记。此前,孔剑锋已经在村里扶贫两年,他的朋友圈里经常出现两种照片,一种是三台坡村秀丽的风光,另一种则是贫困群众生活的改变。

在孔剑锋的心里,与优美的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应该是村民们富足、安逸的生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一刻也不敢停歇。驻村期间,孔剑锋配合镇、村工作,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帮助三台坡村实现了农村电网改造、安全饮水、光纤网络、危房改造、硬化道路入组五个全覆盖,集办事大厅、医务室、乡村书屋、日间照料中心等功能于一体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也建成并投入使用。

“基础设施建设只是一方面,更多的精力还是放在帮贫困群众脱贫上。”孔剑锋说,除了少数外出务工的群众相对容易脱贫,留在村里的人中绝大多数脱贫都遇到难啃的“硬骨头”。为了实时准确掌握贫困户的脱贫状态,孔剑锋带领驻村工作队在调查走访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包含家庭人口、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享受政策、人均收入等12类信息的扶贫数据库。

“掌握了数据,就有了因户施策的基础。”孔剑锋告诉记者,通过梳理数据,驻村工作队员、对口帮扶责任人和村干部会一起帮贫困群众分析实际困难、讲解扶贫政策、确定产业方向,并制订切实可行的脱贫帮扶方案,然后逐项落实,帮群众逐步摆脱贫困。老金就是其中一户。

老金全名金秀川,20世纪90年代开始种植烤烟,好不容易砌了一间烤房,可由于不懂技术,烤第一批烟就失败了。后来又到乡镇学技术,产业刚有一点儿起色,他和爱人就因长期背烤烟煤得了腰椎病,大儿子和儿媳又因意外事故造成重伤。前前后后忙活几年,不仅一分钱没攒下,还欠了不少外债,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

了解到老金家的情况后,孔剑锋和帮扶责任人、村干部一起帮他制订了脱贫计划,落实了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多项政策,鼓励他将脱贫的重心放在烤烟产业发展上,并请烟草站的专业技术人员为老金种植烤烟提供具体指导,还提供资金助力发展烤烟。烤烟加工好后,驻村工作队及帮扶责任人还帮他联系销路。一系列帮扶举措让老金看到了希望、鼓足了干劲,不仅租用了邻近村民的20亩地,还让长年在外打工的小儿子回家帮忙种烤烟,家庭收入翻了几番,彻底摆脱了贫困。

2019年7月19日,孔剑锋发了一条朋友圈,标题是“战斗在高山之巅”,以此为自己3年多的驻村工作画上了句号,其中的照片不仅记录了他在扶贫路上的点滴,还有村民们脱贫后的一张张笑脸。

从攻坚战到振兴路

冬至过后,气温直线下降。早上7点多,驻村第一书记刘传刚带领工作队员一行从村委会出发去村民家里入户走访,由于路面结冰,安装了防滑链的汽车缓慢行驶。1个多小时后,车辆无法继续前行,刘传刚又步行了1个多小时,才到达村民家中。

记者了解到,由于宜昌市年均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三台坡村的降水量更是高于全市平均值,再加上海拔高、气温低,每年都会发生雨雪冰冻灾害,影响道路通行。

“过去遇到这种情况,村里的交通基本就瘫痪了,现在不一样了,村民们都会自发到公路上铲冰除雪。”刘传刚告诉记者,当初村里集体经济比较薄弱,村“两委”没有号召力,村民们普遍是关起门来过日子,对村级事务漠不关心,还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扯皮,甚至打架斗殴,闹得邻里不和。

这几年,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刘传刚心里琢磨,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如何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帮村里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他觉得,身为驻村第一书记,这些正是自己的职责所在。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刘传刚看来,体球网总书记这句话为驻村扶贫指明了新方向。为此,他来到三台坡村后的一项重点工作就是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并筹划开办慈善扶贫超市。超市内的所有商品都不用钱买,只能用积分兑换。村民们通过参与志愿服务积累积分,然后用积分兑换物资,“目的是引导大家参与村里的公共事务,激发乡村治理活力。”

宜昌市民政局对刘传刚的想法很支持,联合市慈善总会以及湾潭镇政府共建了慈善扶贫超市,并于2019年11月投入运营。为了把超市的作用发挥好,驻村工作队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反复研究,多次对积分累计和物资兑换办法进行修改完善,规定村民参与村级建设、文明创建、勤劳致富、环境整治等可增加积分,有违纪违法、好逸恶劳、造谣传谣、不赡养父母等行为则扣减积分。为了让超市运营达到预期效果,全村还被划分为10个片区,每个片区选出1名片长,鼓励村民参与志愿服务,并负责统计积分。

“少的也积了几十分,多的已经有500多分了!”刘传刚告诉记者,超市投入使用后,村民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目前已累计兑换物资2万多件,总价值超过170万元,村民们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已经被完全激活。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0.12.31)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