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创新社会治理路径?擘画美好生活蓝图

时间:2022-05-30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区报
【字体:    打印

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民政局指导区(市)县民政部门开展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街道服务管理创新实验区创建,积极回应人民美好生活向往,努力让城市有变化、市民有感受、社会有认同。在此过程中,社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积极发挥作用,涌现出一批优秀案例,本期特别报道成都市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和成都聚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创新探索,以飨读者。

蝶变新生 焕“信”升级

——“信托制”物业服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本报通讯员 郑 婷 张仁林

龙吟社区万树森林一期小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犀浦街道国宁东路1号,于2008年建成,小区现有房屋535套,车位218个,常住人口1345人,在册党员5名。

小区业委会于2022年2月份成立,之前为院委会自治,未与现物业公司签订合同,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与需求,譬如:1、小区物业、业主、业委会之间的矛盾冲突较多,信任关系需要重建,三方合作方式和机制有待完善;2、小区物业存在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标准和内容有待提升,遗留问题(水管年久失修,收费拖欠等)有待解决;3、社区多元治理主体作用不够突出。小区党员、居民骨干、自组织、有担当有能力有志愿精神的居民未能在社区发展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为推进万树森林一期物业服务标准化建设,全面厘清小区业主、物业和业委会三方关系和责任边界,引导发挥好各主体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提升小区的自治能力,增强居民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安全感,2022年3月至今在万树森林一期导入“信托制”物业服务模式,以基层党建为核心、以人本需求为导向、以小区治理为重点,明确业委会、物业、业主的功能定位,厘清业委会、物业、业主三方关系和责任边界,建立健全社区“两委”、小区业委会、物业公司之间的联动协调机制,因地制宜推广“信托制”物业服务模式、“物业+社工”模式,以化解业委会、物业、业主之间的矛盾为着力点,切实提升各主体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引导发挥好各主体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

坚持党建引领 聚力多方协商

“信托制”物业服务是小区治理的制度改革。把物业服务切实纳入社区治理体系,更新小区治理的制度和机制,龙吟社区党委发挥了关键作用,协同万树百伦联合党支部,特别是把物业矛盾高发的万树森林一期作为“信托制”物业服务试点,形成“一核引领、多元共治”工作格局,实践小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五社联动”机制,发动、带领居民积极投身小区治理和公共事务,着力解决居民关心的热点痛点难点问题。先后邀请陈剑军、舒可心、乔江东、“信托制”物业服务实践者等积极向龙吟社区、万树森林一期小区党组织、业委会、监委会、业主、物业公司等开展专题培训座谈会4场,就现行包干制存在的问题与弊端、“信托制”物业服务管理模式与运营优势等开展协商交流。

“通过引入‘信托制’物业服务模式,现在我们已经开始发掘解决社区遗留问题更科学的实践办法,正在积极推进。”社区党组织负责人说。

注重问题导向 推进模式转变

万树森林一期于2021年底成立联合党支部,在册党员5名。2022年2月通过业主大会投票重新选举产生第二届业主委员会,委员们想干事、能干事,全心全意想改变小区现状。面对万树森林一期小区管理无序、信任关系缺失、矛盾纠纷频发等问题,犀浦街道结合《体球网深化和完善城镇居民小区治理的意见》《体球网深化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的意见》《2022年党建引领住宅小区信义治理示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坚持党建引领基层共建共治共享,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引入专业社会组织成都市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共同探索推广“信托制”物业服务模式,破解小区治理难题。

“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参与治理后,我们从‘无头苍蝇’变得‘有据可循’,之前很想改变小区的状况,但苦于我们不专业也没什么科学的办法,现在感觉推进工作轻松多了。”小区一位业主委员会成员说。

开展社区营造 实现居民认同

“信托制”物业是新生事物,居民对此近乎一无所知。为此,社区邀请专家召开院落坝坝会、居民议事会等,面对面为居民解惑。邀请专家、社工进微信群,鼓励居民了解“信托制”物业,并进行线上讨论与交流。设计制作宣传海报进行宣传和派发,向更多业主普及信托理念,就导入“信托制”形成共识。

近日,万树森林2022年第一次业主大会表决通过物业公共服务费计费方式采用信托制,修改《管理规约》《业主大会议事规则》《业主委员会工作规则》三个基础性公约,授权万树森林一期业主委员会聘请第三方招投标代理机构实施选聘物业服务企业招标工作,比选出两家候选物业服务企业提交第二次业主大会。

“‘信托制’物业这个模式以前我们是几乎没听过也没接触过的,小区现在引入了这个模式说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多年未解决的问题,一开始我们有些将信将疑,自从开展了不少讲座给我们普及相关概念及运作模式后,我们放心多了。”小区居民张大爷说。

经验启示:

第一,政策引领,社区党委监督推动小区治理模式落地生根。街道、社区党委的核心引领作用使老旧住宅小区治理明确思路、方向和路径。在万树森林一期小区“信托制”物业服务模式导入的实践中,发挥了党组织在小区治理中的实质作用,社区党委、小区党员参与到了每一次的宣传推广活动中。

第二,抓骨干,谋思路,“信托制”物业服务前置营造很重要。前期的六次宣传动员会主要是动员万树森林一期小区业委会、监委会、小区居民骨干,让他们看到“信托制”物业服务对于破解小区目前困境的希望,他们是小区业主的服务者、小区物业的监督者、也是破解小区治理难题的行动者。业委会的使命担当为小区良性治理打下基础。

第三,公开透明、开放式预算、信义为本、重塑小区信任关系。业委会虚设、物管不作为、监督委员会没有行使好监督职责、小区公共收益不知去向等等,是小区曾经矛盾不断的原因;实行“信托制”物业服务后,小区物业费、公共收益全部在小区的公共账户上,业主可以在小程序上看到小区的每一笔收支情况,在家里就能实现“躺平式监督”,对于重塑“问题小区”邻里各方之间的信任关系有重要意义。

聚焦特殊老年群体互助养老

探索巡访互助“时间银行”机制

本报通讯员 代雪雪 阎 晨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体球网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体球网推进四川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中体球网建立健全定期巡访独居、空巢、留守等困难老年人工作机制的要求,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民政局聚焦提升社区特殊困难老年人群养老服务质量,联合成都聚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实施社区特殊老年志愿巡访服务,共同推进巡访互助“时间银行”养老服务机制。

凝心聚力解民忧 深走实访谋发展

“我们目前采取的是定期普遍巡访+重点巡访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巡访关爱工作,包括定期电话问候+上门巡访相结合、小组活动+社区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新津区民政局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据了解,目前,新津区共有动态关爱梳理巡访对象1013人,截至目前新津区已在8个镇(街道)招募70余位志愿者,为全区30000余人次特殊老年人提供了包含日常巡访、心理慰藉、物资帮扶、资源链接等服务,组织开展社区及志愿者活动17场,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过2000小时,探索构建了“政府保障、社会协同、民众参与、专业引领”的老年志愿巡访服务的有效工作机制。

“子女不在身边,我身体也不大好,有时候心里觉得空落落的,自从社区开展了志愿巡访服务,我被列为关爱对象,经常会有志愿者来跟我说说话,开导开导我,舒心多了。”特殊关爱对象李阿姨说。

“时间银行”新津情 互助养老伴你行

巡访志愿者通过入户走访调研,储备大量的民众基础,建立“时间银行”前端组织框架。链接普兴街道岳店社区“信义”诚存“时间银行”,试点开展养老巡访互助“时间银行”。以社区为单位,链接资源,招募志愿者,宣传及发布志愿服务,以巡访志愿者为主体带动其他社区居民,发挥其能动性,为特殊老年群体提供巡访互助、生活照料、代买代办、安全保护、情感交流等服务,以获得相应的时间货币,采用“存储+限时兑换”的形式激励社区居民二次服务。形成中老年人兴趣爱好满足、社会价值体现、老年志愿互助的新探索。实现小区内以点到面向外拓展,达成“以邻助友”的互助共享,探索建立养老巡访互助“时间银行”的初步模式。

宝墩镇太平场社区杨阿姨在参加完巡访志愿者组织的第一场社区活动后,便积极报名加入老年巡访志愿队伍:“现在的政策好,我们居民生活都感到非常幸福和满足,我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更多的困难老年人,我非常乐意加入巡访志愿者队伍。”杨阿姨很感慨。自从加入志愿组织,杨阿姨总是积极参加活动,帮助特殊困难群体,宣传养老惠民政策,主动入户陪空巢留守老人聊天解闷。困难群众在哪里,老年巡访志愿者就在哪里,70余名志愿者每天穿梭在新津区的街头巷尾为社区特殊困难老年人群提供志愿服务。

“我们是特殊困难群众真实需求的反馈者,亦是政府通往特殊困难群众的坚实桥梁,积极有力地保障特殊困难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老年志愿者们说。

心无旁骛抓发展 真情实意谋民生

“目前这项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希望经过后续的稳步推进,及时防范和化解居家老年人的风险隐患,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居家老年人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成都聚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项目负责人说。

体球网接下来的打算,新津区民政局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区民政局巡访志愿者将持续做好老年特殊群体关爱巡访工作,积极探索老年巡访互助“时间银行”新模式,进一步将老年巡访互助“时间银行”落实落地。将依托镇(街道)社工站、村(社区)社工室等资源,结合新津区老年服务工作内容,打造示范点,宣传推广老年志愿巡访关爱及巡访互助“时间银行”,发展更多志愿者,实施更有组织、有纪律同时自发性更强的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特殊老年人群体的社区融入感和幸福感,营造养老服务幸福场景,构建全民友好、全龄友好、共建共治共享的温情社会。

经验启示:

第一,完善政策体系建设,有序落实老年服务。对巡访中发现的生活困难居家老年人,符合相关政策的,及时纳入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大病救助、贫困老年人高龄补贴、贫困居家老年人失能护理补贴、残疾人“两项补贴”等范围;残联组织对失能老年人申请办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认真受理,及时发证;探索建立家庭护理床位制度,整合居家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政策,提升居家失能老年人护理水平;探索建立“时间银行”制度,让巡访服务可积分、可兑换。

第二,多方联动促进社会组织成长,做好特殊困难人群关爱服务。加大巡访关爱频次,增加组织保障力度,各乡镇(街道)、村(社区)等采用“层层包干”的形式,落实特殊困难群体的相应责任人,保障特殊困难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将居家老年人巡访关爱工作纳入养老服务工作重点之中,协调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推动乡镇(街道)政府落实属地责任,发挥村(居)民委员会的协管职责,全力推进巡访关爱工作,坚决抵制冲击社会道德底线事件的发生。

第三,整合社会慈善公益资源,联结服务持续推进。各级党政部门结合实际多渠道筹措资金,动员社会慈善力量,充分动员政府、社会、家庭等多方面力量,积极探索建立有组织、有领导、有意识、有行动的志愿者团队,委托群众性自治组织、基层老年协会、志愿人士、邻里亲属共同参与巡访关爱服务,积极为居家老年人巡访关爱捐赠资金,逐步提高老年人巡访关爱服务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