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用爱守护 成长相伴

时间:2022-06-01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张伟涛

孤弃儿童、残疾儿童、留守儿童是最需要得到守护与关爱的群体。近年来,随着我国儿童福利政策和基层未成年人保护队伍的建立健全,孩子们的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成长路上多了些爱心与陪伴。“六一”国际儿童节期间,记者采访了数位在基层从事儿童关爱保护的工作人员,请他们讲述用爱守护儿童成长的故事。

儿童主任李建红——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2020年7月,李建红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县那桐镇那重村的儿童主任。从那时起,她便多了一份职责,也多了一份对儿童关爱工作的思考:“儿童主任是扎根村(居)一线,专门服务于儿童‘最后一公里’的人,需要解决本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实际困难,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如何保证孩子们的安全,是李建红首先考虑的问题。

南方的夏天,村里的孩子喜欢到河道、水库、池塘游泳戏水,安全隐患极大。一个周末,李建红组织本村的10名儿童志愿者召开儿童议事会,从孩子的视角出发讨论如何防溺水。“我带孩子们实地走访,当他们看到深水塘旁没有护栏时,建议安装防护栏。”儿童议事会结束后,李建红向村委会反映了小议事员的意见与建议。之后,村委会向上级部门申请了专项资金,给池塘装上了防护栏,还放置了救生圈等急救物品。

能及时了解村里孩子的情况并给予帮助,是儿童主任的一大优势。一天,村里一位老人找到李建红,说自己8岁的孙女沉迷玩手机。李建红带着社会工作者来到老人家中,耐心地和小姑娘沟通。小姑娘说:“爷爷每天不让我出去玩,外出打工的爸妈打电话来也只会问吃饭没有,我不玩手机就没事做。”了解到女孩的想法后,李建红和社会工作者为她制订了详细的作息计划,并开导爷爷奶奶让她多出去和小伙伴玩。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小女孩沉迷玩手机的情况得到极大改善。

李建红说,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一有时间,她就会和社会工作者一起组织村里的孩子开展体育比赛和游戏活动。“游戏结束后,孩子们意犹未尽,希望每天都能一起做游戏。”看着孩子们的笑脸,李建红很欣慰,也更加意识到儿童主任这份工作的重要性,“儿童主任既平凡也普通,但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孩子们撑起一片健康成长的蓝天,我感到很自豪。”

目前,广西已为全区1.4万余个村配备了1.69万名儿童主任,保证基层儿童福利工作“事有人做、责有人负”。

福利院社会工作师李亚北——

“我的职责是为孩子们提供及时帮助”

“李姐姐,上次活动很有趣,最近还会搞什么活动吗?”“李姐姐,我有一件很高兴的事想和你说说。”……每次走进福利院居家养育项目(模拟家庭),孩子们就会围在李亚北身边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李亚北则会耐心地回应每个孩子。

作为广东省广州市社会福利院的一名社会工作师,李亚北尽可能地利用专业知识为孩子提供帮助。居家养育是李亚北工作的一部分。“居家养育项目为福利院的部分孩子组建了一个有父母、兄弟姐妹的模拟家庭,让他们感受家庭生活的氛围。”李亚北说,目前共有20个孩子参与该项目,分散在5个模拟家庭,从幼儿到中学生,年龄跨度大,需求也不一样。

居家养育项目有一个8岁的小姑娘,有一段时间学习情况不太好,还与同学发生矛盾。李亚北及时介入,和小姑娘的“家长”一起制订学习、作息计划,并与学校老师取得联系,建立起学校、社工、家长三方联系制度,及时掌握她的学习、生活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功课辅导、心理疏导等,帮助她逐步养成正确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在疫情防控中,福利院实行封闭管理,孩子们也暂停外出上学。李亚北和居家养育项目的孩子们住在同一栋楼里,每天为他们提供心理疏导、教育辅导,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鼓励他们用积极的心态配合院内防疫工作。

在与孩子们朝夕相处的过程中,李亚北觉得,陪伴他们一起面对成长的烦恼,在孩子们需要时提供帮助,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代理妈妈”张清秀——

“努力成为孩子们心目中的好妈妈”

从一名留守儿童的“代理妈妈”,到组建起有140多位“代理妈妈”的志愿服务队,守护180多名留守儿童成长——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中华镇育才村的张清秀与“代理妈妈”们一起用爱温暖着留守儿童的心。

2010年,一直在外务工的张清秀选择回家照顾孩子,因为她发现一岁多的儿子不会叫妈妈,这对张清秀触动很大:“父母不在身边,留守的孩子很容易胆怯、孤僻,对他们的成长非常不利。”

张清秀在照看自己孩子的同时,也关注到其他留守儿童。当时,她所在的村民小组有20多名留守儿童。

2012年,在上级部门的帮助下,张清秀组织成立了村里第一个“留守儿童之家”,成为一位“代理妈妈”。她发动在家务农的妇女组成志愿服务队,5位“代理妈妈”为20多名留守儿童提供关爱。

8岁的小男孩明明(化名)是张清秀最早关爱的一名留守儿童。“由于在外务工的父母无暇照看,他被送回村里由爷爷奶奶照顾。”初到陌生环境,明明无所适从,总是孤零零的。张清秀主动接近明明,带他熟悉环境,给他介绍小伙伴,用妈妈般的温暖陪他融入新环境。

“代理妈妈”除了给予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生活上的照顾之外,还重点关注孩子们心理和行为上的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张清秀还带领“代理妈妈”志愿服务队开展关爱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活动,为他们采集信息、建档立卡、入户帮扶。

11岁的小庆(化名)因父母在外务工,一直跟随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正在念小学四年级的他,学习和生活中有烦恼也无人倾诉,变得有些叛逆。张清秀像朋友一样与他交流,关怀备至,慢慢打消了小庆的戒备心理,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张清秀每周至少到小庆家一次,检查作业、辅导功课、陪他聊天。小庆也将张清秀当成自己的知心人,有什么事都愿意向她讲,“张妈妈是我的好朋友,有这样一位妈妈我很幸运。”

张清秀说:“能走进孩子的心里,陪他们走过人生的重要一程,再辛苦都值得。”

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唐冬晴——

“帮孩子们寻找更美好的未来”

从流浪乞讨儿童临时监护到困境儿童救助保护,广东省广州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的唐冬晴已在未成年人救助保护这一岗位上工作了12年。12年来,她在工作和生活中的角色不断变化,但她对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执着,对孩子的那份关爱却从未改变。

“冬晴姐姐,快过来,大家都等着你一起玩呢!”社会工作专业出身的唐冬晴有着良好的沟通技巧,很快就能与救助保护中心的孩子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成为他们喜欢的“爱心妈妈”“知心姐姐”。

“甜甜,衣服要这样叠才又快又整齐哦!”“小雪,你好像有什么心事,和姐姐说说吧!”在陪孩子们做游戏、聊天的过程中,唐冬晴总是细心地留意着孩子们的言语、动作,希望能从有限的线索中找到有用的信息,帮助他们找到亲人,重返父母的怀抱。

“小李,回家后要好好读书,等长大了再出来工作。”“小张爸爸,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先听听他的感受,不要着急动气。”每次成功帮孩子找到亲人办理离站手续时,唐冬晴都要反复叮嘱。“帮孩子们寻亲成功是我最高兴的时刻,也是最不舍的时刻。”唐冬晴在每一次救助中都倾注了真情,和孩子们结下深厚的情谊,“即使以后不再相遇,我也希望能通过这次救助,让孩子们感受到人生的美好,走好今后的每一步。”

据介绍,自1996年成立以来,广州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已为1万余名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儿童提供了救助保护。

无论是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福利院的工作人员,还是儿童主任、“代理妈妈”,他们的心愿都是:用爱的守护为孩子们托起幸福的明天。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