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柳 旭
1月17日,“四九”第一天,河北省新乐市的街头年味渐浓,小红灯笼已经挂满树梢,超市的客流量也明显增加,人们除了采购年货,还选择了心仪的“福”字和春联,准备迎接虎年的到来。当天下午,市民政局办公室副主任丁永青和业务科室的同事要去看望生活在寄养家庭的孤弃儿童,了解儿童生活状况和政策落实情况。
“快请进,我正准备炸麻花呢。”说话的人叫王建荣,年近五十的她,两个孩子都已大学毕业,丈夫常年在外跑长途运输。三年前,她向民政部门申请,先后成为孤弃儿童党红佳和党红奇的照料人。
消毒后,走进王建荣的家,丁永青看到,宽敞明亮的房间被收拾得一尘不染,5岁的党红奇正在和邻居家的小朋友玩耍,8岁的党红佳行动不便,坐在民政局专门为他定制的带护栏的小床上。
“叔叔好!”看到来人中有熟悉的社工,党红奇兴奋地打着招呼,然后他看了看其他陌生的面孔,又有些羞涩,躲到了王建荣的身后。“来,尝尝这个,可甜了。”社工把一个橘子递给党红奇,“快过节了,这些叔叔都很关心你和红佳,带着礼物来看你们了。”
记者了解到,目前,新乐市的孤弃儿童全部采用家庭寄养的方式,对寄养家庭,街道社工站一周进行一次电话慰问,三个月开展一次入户走访;民政部门每半年组织一次评估,每年组织一次技能培训,目的是不断提升寄养家庭的抚育能力,确保寄养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
“现在,孩子们的睡眠质量都很好,胃口也很好。”据王建荣介绍,有一段时间,党红佳夜里总是睡不好,还经常突然叫喊。一次偶然发现,党红佳一听到手机里小牛“哞哞”叫的铃声就格外专注,并且很快安静下来。为此,她又找来一些相关的音频,在睡觉时放给党红佳听。渐渐地,孩子能够安稳入睡了。“邻居们都特别热心,我出门买菜时,大家就来帮我照看这两个孩子,他们虽然身体有缺陷,但得到的关心和关爱一点不比其他孩子少。”王建荣说。
告别了王建荣一家,丁永青和同事又来到王丽霞的家,6岁的党红烨已经在这里生活了5年。“现在,这孩子已经学会自己关灯了,还特别喜欢研究身边的物品。”说起党红烨这些年的变化,王丽霞打开了话匣子,其中虽然有劳累、有辛酸,但更多的是温暖和欢乐的回忆。
听着寄养家庭的动情述说,看着孩子天真的笑脸,丁永青内心感触良多,他既为这些孤弃儿童能够融入家庭、享受关爱而高兴,也为自己是一名民政工作者而自豪。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2年1月21日)